云南4个最美休闲乡村 有空去看看

0
回复
44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5 23: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2564b0374717868dda25.jpg
  f8 J6 q* I. U0 f/ e# m
建水团山村古色古香
$ p1 U: t! D+ g
7 ]! {' F5 D* t. e/ C- T3 ~& ?
永仁太平地村新风貌

% |" I6 w, Y9 X) S
. h8 l& Q: w, @
保山坡脚村绿树掩映
& S; l' ~: \) O
3 k1 X+ Z, o. `
千年古村云龙诺邓村

' x5 F5 G9 B7 O. k5 b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公布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结果的通知》,所推荐的全国12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当中,云南省有4个乡村上榜。其中包括: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红河州建水县团山村、楚雄州永仁县太平地村、保山市隆阳区坡脚村。2 |5 h1 @- y& q8 [
历史古村
% h4 t& u6 G4 b云龙诺邓村
/ X6 X) f, u) i7 l* A- R滇西北年代最久远的村落
" W' g8 b) q' b- s0 L4 _0 v诺邓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的云龙县,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交通便利。据考证,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诺邓火腿曾经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而闻名。+ l, f( R! v# X! Z9 ^) x
诺邓的兴盛,与盐马古道的繁荣分不开。明朝时期,政府在诺邓设立了“五井盐课提举司”,是全国七大盐课提举司之一,也是通往滇西各地盐马古道的轴心区域。自南诏、大理国时期,诺邓的盐马古道已经北通吐蕃,南通金齿腾越等地。# e3 d0 b$ W, A# v( P
从1999年开始,千年古村诺邓逐渐被世人所知。受到国内外学者、旅游者的亲睐。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学者,带着学生到此考察,北京大学还把诺邓作为人类学研究基地。
! c' D' D  M- K( C+ |诺邓古村见证了历代王朝在云南的变迁,目前它还保留着滇西地区最古老、最集中、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踪。现存100多座依山构建、形式多变、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有玉皇阁、财神殿、关圣殿、吕祖阁、龙王庙、万寿宫等明清时期的众多庙宇建筑和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古墓等古代建筑,还有1000余件散落在民间的古董、文物、字画牌匾、古老家具什物,以及洞经花灯音乐、传统工艺美术、节会庆典活动、传统规矩礼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丰富的白族传统文化资源。" l% n% @. e  ]2 l$ z! s; Y" b
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字松芳 摄影报道! C% e$ G( x( E$ p  D8 t- S
现代新村4 [4 h# Q* b5 e2 j
建水团山村
. y4 M  U2 R: s" F) P保存19世纪滇南乡村特色风貌1 f0 u$ y# I: E0 l% d  n
团山至今完整保存了19世纪滇南乡村的特色风貌与社会人文环境,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在团山,每座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书画布局合理、制作精细、层次分明、简繁得体,屏门、格扇、梁柱、走廊、屋檐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 o: }- Y5 H3 W! d. r0 c% Y
乘坐着百年前就开通、如今又重新启运的米轨小火车,从建水县城在明洪武年间就建成的朝阳楼前的火车站出发,往西行13公里,就到了泸江河南岸的一个村子——连村里的仙人掌都会有百年历史的团山村。3 i# W7 V' l0 {' h
历史上的团山村曾经是彝族人的居住地,除了村中的古建筑有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外,彝族土掌房、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也交叠其间,它也因此入选了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团山民居建筑布局一律坐西朝东,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
9 u) D! w9 h0 y9 m, E7 C张家农园是村中的典型代表,它是张氏后人张汉庭的私人住宅,前院是花厅,院内铺青石板、置花台、青石水缸和花木。多数民居的梁棹窗棂都是精细木雕,木雕中有人物形象、动物姿态、植物纹样、几何图形,并根据各种形体采取不同的雕凿方法,穿漏与浮雕相结合,技艺高超。彩绘书画作为装饰当然必不可少,诗词楹联放眼可见,身处此景,不想儒雅也会变得文明,想要粗鲁也会让你心静。
- V. _: ]7 f/ @8 e5 i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 任锐刚 摄影报道  ?0 a: l  S- ?& Y5 |$ {# f
特色2 C: h6 ^4 M. D1 R( O% t
民居村* c* k+ f- U' [. s
永仁太平地村4 j9 b, E$ e- T9 q; g
每天准时亮起太阳能路灯
) _. Z# n9 f! n8 t永仁县近年来一直打造“美丽乡村”,在这里太平地村最为明显。如今走进永仁县永定镇太平地村委会大村,干净整洁的入户水泥路,每天准时亮起的太阳能路灯,设施齐全的村民活动场所将村庄装扮得格外漂亮,让村民在大山深处就能享受到靓丽现代化的生活。: K( P/ _! g# b& ?
诸葛营村是太平地村最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之一,位于永仁方山之上,因诸葛亮“五月渡泸”,苴却用兵、方山安营,兵士留驻建村而得名。公元225年,诸葛亮“五月渡泸”苴却用兵,因水土不服将士大量生病,修整军队、设防抵御追兵,后留驻部分士兵在此建立的村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诸葛营村是著名的避暑地,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年均气温12度。每年夏日,当周围县市已经难耐时,这里仍然凉爽舒适,往往把山下的人“逼上凉山”。8 A: E/ q( h+ j1 B, {2 U+ D
如今的方山诸葛营村已打造成为彝族民居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气候清新宜人的村庄。约80户农民房屋全部建成具有典型彝族风格的“土掌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种植路旁果树8万余株,7条2.5公里的村间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红砂石赛装广场、诸葛传说壁画等文化景观建设全面完成;有10多家农家乐、30多家农家客栈。自2010年5月开村以来,诸葛营村乡村旅游业累计实现收入近2000万元,生态种养业累计收入460万元。
) n; u3 H, y1 N8 b" J( K1 i春城晚报 记者 高大正 通讯员 邵永忠 摄影报道
3 D9 H& c. {6 a& A特色3 B, a  z* v" W/ H. ~
民居村
. p9 O4 {* p! E0 D/ x3 R- p保山坡脚村
$ j  l8 b: V- l2 a游客可捉稻田鱼河边野炊
9 Y8 X8 K& B/ l! y0 L$ M: L坐落在道人山脚、澜沧江旁的坡脚村(今隆阳区瓦窑镇下麦庄村),生态风景优美,幢幢村居高低错落,点缀在青翠的树林中,群山环抱的坡脚村除了自然美,还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和淳朴的乡村民风。; _6 z4 P& @! C9 R5 e7 t
坡脚村地处澜沧江西岸、小湾库区源头、道人山东麓,与大理州云龙县相邻。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境内仍留有茶马古道驿站的痕迹,在滇西抗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滇缅公路、功果桥穿境而过。村内主要聚居着白族、彝族,至今依然传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服饰和民俗文化。
: n0 Q9 d, k' w1 Q5 q坡脚村不仅是隆阳区环境最优美的乡村之一,也是保存完整的以彝族民居建筑为特色的美丽传统村落,还是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群众和谐的新农村示范村。坡脚村充分利用区位、山水和农业资源优势,通过种植泡核桃、草莓、樱桃、甜柿等特色经济林果,发展道人山黑山羊、肉牛、隆阳麻鸡、稻田鱼等特色养殖,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游客提供采特色经济林果、观优美山水田园、游澜沧江峡谷风光;品野苤菜、鸡等山珍、澜沧江黄焖鸡等特色美食;捉稻田鱼、沙滩嬉戏、澜沧江垂钓、河边野炊等活动,在体验中回归自然,形成了集“食、住、行、游、娱”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网络。
" [, D( t. }: x8 R5 R8 K春城晚报 记者 崔敏 通讯员 蒋泽军 摄影报道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