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到2014年底,鹤庆县还有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23个贫困行政村、2.64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面广、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为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鹤庆上硬措施、下硬功夫,突出七措施,吹响了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角。
, ?/ a/ ^& ?9 e5 Y9 f突出精准管理“打基础”。一是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在9月30日前完成走访工作。二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挂钩干部深入每个贫困户,点对点把脉问诊,换拉思考,真心真情,下足“诊断”的功夫,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三是统筹扶贫政策实施。认真实施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切实为精准管理、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d4 t3 x& a* _* `
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鹤庆抓实整乡、整村推进扶贫,六合乡、扶贫办要加快六合乡整乡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确保立项通过省办评审,提前组织实施。2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抓紧谋划,与全县扶贫规划、整乡推进规划一盘棋考虑,共同推进。推行跨行政区域的小片区开发,重点谋划大黑山片区、中窝大营河川片区、西山片区集中推进,确保推进一片成功一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带有区域联动、共同受益、效益长久、带动产业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合理布局、适度倾斜的原则,优先安排与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农村能源、安全人饮、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土地整治、村庄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电力电信等项目投入,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用水难等实际问题,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补短板、上台阶,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
" l* T; _" H9 Y) l) [! [/ w突出产业培育“强支撑”。结合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扶持贫困农户培育烟草、蚕桑、核桃、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药材等增收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扶持“一村一特”,建设“一村一品”,努力培植好乡镇支柱产业、村主导产品、户增收项目;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层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探索贫困乡镇、贫困村招商引资工作,把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转换成发展动力;搭建好信息网络平台,认真做好电商扶贫工作,年内启动试点工作,为贫困群众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在产业扶贫中,突出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扶一户、带一片、脱贫一群”的目标。充分利用地区后发优势,探索生态旅游、乡村体验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多种方式。在有条件的乡镇和村组,依靠周边工业园区发展,以组织劳务合作社,建设后勤保障基地等形式加快发展。 s# K* N" u' U* {. U
突出金融支持“强动力”。县人民政府建立起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各乡镇和县级各相关部门帮助贫困户分析脱贫增收项目,支持龙头企业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帮助协调融资抵押担保等问题。县国土局、林业局、农业局要加快两权发证、林(果)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为金融支持提供条件,年底对三个部门此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题检查,作为推进改革创新、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考核。今年初鹤庆已下达8000万元小额贷款指标,彻底改变在扶贫贷款中“嫌贫爱富”的做法,大胆支持有创业精神,敢于尝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贫困户申贷扶持。
3 z) X$ k) z7 ~+ j9 b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一是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二是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的重点,全面开展“雨露计划”。把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到户,确保有一项生存技能,让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转移就业,逐步带领家庭实现致富。三是在培训教育中注重素质提升和观念转变。3 J2 m$ K* n+ i$ k2 W8 I' `
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目前鹤庆县还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生活在地质灾害多发、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扶贫攻坚难度非常大。对这类贫困群体,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和扶贫易地搬迁等举措,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把他们逐步搬出来,一步一步挪出“穷窝”。健全完善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 ?, E+ p a; M1 Y$ x/ O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养老、医疗、“五保”供养、农村低保、新农合、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统筹解决因灾因病返贫和没有劳动能力,无依无靠鳏寡孤独人员的扶贫解困问题。二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研究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实施办法,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标准线,对这部分人实现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三是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研究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作用。
y Y9 `" g& E5 r' X; S9 s+ T5 S通讯员 寸红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