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民族团结“螺丝钉”——记呈贡回回营社区汉族民警冯晓东

8
回复
100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cc4356590173b695d0f.jpg

1 H+ \- j3 B( O' h6 f5 T" i6 R2010年4月2日,已经在回回营当了4个多月社区民警的冯晓东,第一次将“家”搬到了回回营社区警务室。
2 O) w) k" e/ [$ {9 d, d$ h之前,这间仅6平方米的小屋,是没有窗户、用防火板隔出来堆放消防器材和杂物的简易工作间。冯晓东将一张折叠钢丝床放到屋角,就占去了房间几乎一半的空间。1米72的身高,加上80公斤体重,稍微转个身,自己都会被呼哧呼哧的喘气吓着。
0 n1 t7 \5 D. p7 E5 e3 S& g$ P冯晓东第一次躺在狭小的房间里,被闷得出了一身汗。凌晨1点,他还没有丝毫睡意,干脆穿上衣服,走到警务室门口抽烟。) D: B' H+ a! p: l% r( Q
深夜的回回营静谧、冷清,除了警务室门前路灯下的物体清晰可见,村子里其他地方都被包裹在浓浓夜色中。这和白天的喧闹、杂乱相比,像是两个世界。$ k' F. \; v5 X( u6 v: Y* b4 f
冯晓东想起一个月前,因为一个协查他去到回回营的邻村七步场,同样大的村子,夜色中却是另一番景象。6 j: |) w& A* I6 Z3 \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还不到天黑透,七步场村的广场舞早已跳了起来。而一步之隔的回回营,天一黑,家家关门闭户。! J& H8 d- Z1 u! M0 E9 U- b/ B
回回营究竟怎么了?一个白天热闹的社区为何天黑就异常寂静?大家在怕什么?8 n3 a0 i" u& q5 x& H+ U, R
这是冯晓东要搬到回回营社区警务室住宿的原因之一。他决意对回回营村民的“噤若寒蝉”一探究竟。
3 v0 ^; ~# T' `6 ?& X3 D心里是想当一名好警察,但回回营的情况太复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流 声音
% X5 x1 G8 V2 ?  H2 }民族团结谱“心”篇$ @) O+ J) }! R+ f, A7 @
本报评论员
9 Q% T) n1 [$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冯晓东在平凡岗位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遗余力,开展民族工作“走心”用情,用不懈努力赢得了回族同胞的信任,以辛勤汗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不愧为民族团结工作方面的优秀表率,值得人们点赞和褒扬。
3 s" Q0 J' r2 P冯晓东对待少数民族同胞真情实意,以心换心。作为一名在纯回族社区工作的汉族民警,他没有因为自己不同的民族身份而心生芥蒂、瞻前顾后,而是积极融入社区生活,和居民打成一片。在冯晓东心中,回回营就是“我的家”,回族同胞就是“家里人”,让“家里人”居家度日有安全感,能在明亮的路灯下放心开心地跳广场舞,是冯晓东到回回营工作之初就许下的小小愿望。这个愿望看上去微小,却从一个侧面体现一名汉族民警对回族群众的深情。把回族同胞当“家人”,希望“家人”平安幸福,正是这个质朴的心愿,为冯晓东其后数年在回回营无悔奉献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他赢得回回营居民的信任与支持打下坚实基础。
! v' M4 J: R+ d% H1 n冯晓东面对民族工作勤于动脑,细致用心。祖国大花园里有56个民族,各有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在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结合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冯晓东是一名汉族民警,但他对辖区内的回族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他们的文化给予高度尊重。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宗教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办“自家事”,说“自家话”,冯晓东的“贴心”举措一下子拉近了与回族同胞的距离,建立起与回族兄弟情同手足的良好工作氛围。3 L" V, ~1 ^2 d
冯晓东工作时踏实肯干,尽心尽力。面对社区数量巨大的工作对象和错综复杂的治安形势,他不躲避、不懈怠,从社区治安的每件小事入手,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双脚走千家,服务入家门。数百个日夜,社区警务室成了他“第二个家”,回回营的街头巷尾留下他细心巡查的脚步。“小事”一件又一件办完,问题一个又一个解决,回回营的治安面貌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磨砺之中发生了彻底改变。成效源于坚守,收获来自付出,冯晓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小与大、个体与群体、职业操守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关联,谱写了一名基层民警忠于使命、勇于担当的爱民“心”篇。2 ~( v+ h# a' C, Y, y7 r
丹心一片铸警魂,忠于职守展风采。在冯晓东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了“螺丝钉精神”的璀璨光芒!民族工作千头万绪、艰巨复杂,但只要许许多多的干部发扬“螺丝钉精神”,立足实际,结合本职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民族同胞做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就能够赢得各族同胞的爱戴与信任。同时,我们希望涌现大批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螺丝钉”,有了千千万万颗“螺丝钉”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筑牢民族团结稳定的基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心如故: a# q3 m$ K' A. u
一片坚守民族社区的赤诚深情
7 l5 S. n0 L5 ^2012年年底,冯晓东已经在回回营工作了整整3年。3年来,回回营的社区面貌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但冯晓东心里还有一个想法,要稳固这种局面,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很重要,从何抓起?当然从孩子开始。
8 J# B' ^- f+ ]& @, Y想到孩子,冯晓东鼻子有点酸。
# W8 I! ?$ I4 n  z- [- D  \当时从小板桥的看守所调到吴家营派出所,以为离家近,会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所以对4岁的儿子说,等爸爸把工作理顺,就带你去坐飞机。没想到这一“理”就花了3年时间,已经7岁的儿子还在眼巴巴盼着爸爸带他坐飞机。& x' p) ~; y' Y+ E7 Q/ }: N9 F$ f
前几天,儿子放学回来跟他说,班上的同学差不多都坐过飞机了,问什么时候能坐飞机。冯晓东狠了狠心,笑着对儿子说,周末爸爸先带你去飞机场看真的飞机,儿子委屈地勉强答应。' O# f3 _' ]+ O% J7 @+ o2 ]: Q! ?' O, _
“没办法,要做的事太多,家里的事就先放一放。”
7 K2 Y* @9 T' h. x8 _& z2 B回回营地处呈贡新区南端,昆玉高速下口、昆洛路、320国道交叉口上,交通发达、流动人口众多,而且周边有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
. J$ \6 ?6 a0 n: B* h云南开放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及云南司法警官学院5所大学,治安压力可想而知。
) ~9 P. a0 G) f' F$ b# v( i# B3年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回回营的警情高发态势,但复杂性依旧存在。如何让生活在这个片区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知法懂法、学法明理,冯晓东认为这是社区民警应尽的责任。) a9 W/ l7 ?+ K' D5 z
冯晓东一直是回回营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同时还担任多所高校的法制辅导员。每年两个开学季,他都会根据当下背景,就发生过的治安案件,给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讲课。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如何增强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讲如何防盗、防骗,讲如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孩子们都喜欢听他讲课,这个看上去憨厚的民警叔叔,居然能做一套漂亮生动的PPT,每次讲课,都能根据他的工作经验,把一堂堂法制教育课讲得简单易懂、风生水起。- z: F8 S& G/ d8 o, z
3年下来,冯晓东在雨花派出所辖区的各大中小学讲课达50多次。# `. U9 P3 e: x! D: n
随着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回回营的社区治安状况在社区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好转。社区和谐、宁静、平安,村民团结、进步、幸福,冯晓东感到由衷的欣慰。! J9 B% F% [' s9 A! F% D! l
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城的治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冯晓东决定将主要“阵地”转移到大学城,他向领导提出申请,调到大学城管警务工作。
$ J" P1 z0 g# T+ t0 m9 N! U他知道,这将是他在回回营面临的最后一次考验。
5 U, l0 F! ~6 r& H( {为了不“惊动”村民,他悄悄将决定告诉了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福东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尹玉辉。走之前,还特意推荐了一名回族民警接他的班。
1 J9 G5 S3 Q) ~( z没想到3个月后的一天,尹玉辉打来电话,希望他回去。尹玉辉说,他“走”的这段时间,老是有村民来问冯晓东去哪里了。好些村民说,看不到他在村子里转悠,心里不踏实。听说他已经换到大学城社区,村民们就准备联名写信给雨花派出所,把冯晓东留在回回营。
# G+ [' ^5 Q# D" J$ b7 o: O拿冯晓东的话说,“短短3个月,已经跟大学城的学生们打成一片”的他,在得知村民们心意后的那个晚上,再一次失眠。
1 B) d6 C& W( J" G一来,他感激回回营的村民,在回回营工作3年,他只是做了一个社区民警应该做的,并没有多做多少。回回营的社会治安好转,全靠大家一起努力,否则不可能有今天的和谐平安。二来,他感谢雨花派出所和回回营的社区干部对他的支持,没有他们的信任,他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5 `; ~3 ], P7 y9 k8 o 001cc4356590173b701d19.jpg 冯晓东来到居民家里,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回?还是不回?
% y0 V" ^8 \! Y4 Y4 a2 k" u

9 v; u: t. a& }5 m6 i# D, |呈贡公安分局副局长王云生记得,当时派冯晓东到回回营工作时,心里还有一丝疑虑,冯晓东2009年才从司法系统选调过来,没有公安工作的经验,又是一名汉族。而回回营作为整村建制的回族村庄,因种种原因,执法环境差,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担心没有丝毫社区经验的冯晓东做不好,没想到等他几个月后问起冯晓东的情况,发现他已经成了回回营的“万事通”,这点不得不佩服。
  Q- {( @! P4 z/ a思考了几个晚上的冯晓东,作出了最后决定:重返回回营。
% L6 V( i. y9 x% d; I" V9 Q才“离开”三个月,眼前的回回营,已经和3年前的回回营大不一样:回民们在周末的清真寺里做礼拜,诵经声弥漫在村庄的上空;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前,愉快地和邻居拉着家常;披着轻纱的女人们,轻盈地走在村庄的大道小巷;孩子们在街边玩耍、嬉闹,笑声传出很远。0 X# u: P" p# ^) C9 E; h* w+ `
这是冯晓东看到的回回营的几个片段,阳光照亮了回回营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明亮、祥和、平安,冯晓东唯恐走路的声音大点,都会惊动这一幕。/ l8 V3 R) s3 i7 B/ [( i
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心相待3 L( H( w1 Z- `& X6 ~1 o! W6 H
一颗推进民族团结的“螺丝钉”
9 `& ^" c0 @7 D+ X0 g+ U0 B+ {1 w# x
001cc4356590173b6b0811.jpg

* j0 S5 \0 L; g) ?
社区一位老奶奶走失了,冯晓东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到居民家里了解情况。
1 K" f8 D3 F2 n0 j" c$ x
从2011年四五月份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村民信息,差不多半年时间,冯晓东将回回营整个社区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 W! ]; ^) ~2 w, a; ]& q7 L" f马从礼的儿子20多年前出走,至今没有任何音讯。5 P* p" L0 {/ R% i% E' C
马春林的姐姐马云春失踪了多年,现在还没有找回。) m3 R3 G' c! d# z3 ^, u, |4 p
马华真想在社区开个小商店,相关证照一直没有办下来。0 `! Y6 ?" V6 o
刘廷江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
( b5 A# c2 T' u+ U! p马炳周的儿子一直想找个工作,还没有落实。
) v& X. i5 ?! k; ]/ r……) j' H( C1 U5 U( {7 u
件件事都记在了冯晓东心上。- D6 N6 ?0 c" d3 z9 p2 |
村民的来电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冯晓东不记得了,只记得在上门走访之后的10月份,他一下子忙了起来。有打电话咨询的,有希望他帮忙找工作的,有流动人口请他帮忙办孩子入学证明的,有出门不方便的村民请他到家里办二代身份证的……
& T2 r) c. Y7 w+ g当时正好是办理二代身份证最忙的时候,冯晓东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吴家营派出所和回回营之间,尽管相距仅两三公里,但最多时一天也要来回七八趟。/ U# c6 o) {7 u9 C) [& y+ _
村民马兆海打电话给冯晓东,说身体不便,能不能请他上门来办。到马兆海家一看,没有整块的白色墙面,怕影响效果,冯晓东二话不说,马上骑着电动车赶到呈贡老城区买了5米生白布做背景。后来,好些村民听说冯晓东可以上门服务,纷纷打电话要求他上门,冯晓东从不拒绝。  V: l/ ?! O/ _  l
前后将近半年时间,冯晓东背着那块生白布,东家进、西家出,每天忙得满头大汗。最远去到昆明市监狱9监区,帮一名犯了法的回回营村民拍照。" Q9 q9 K! O* ~$ w3 S
冯晓东手机上存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总共900多个,光回回营村民的就有将近700个。本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全是这些回族兄弟。. i6 }2 O- n! g6 s0 G
18岁的马云春1989年走失后杳无音讯。冯晓东从她家要来照片,经常从相关信息库中对比、搜寻。2013年11月的一天,冯晓东拿着从公安系统比对的寻亲照片,急匆匆来到马云春家。当马云春的母亲第一眼看到冯晓东拿来的对比信息时,一下子兴奋地叫起来“就是她了,就是她了”。虽然之后经过再三比对,确认不是,但却对冯晓东充满了感激。0 A4 F- f7 |0 z, _3 i
马从礼的儿子走失了20多年,前几年听说在通海纳家营出现过,冯晓东就通过当地相关单位查询。听说在蒙自出现过,冯晓东也发过函查询,虽然一直没有结果,却没有死心,每次碰到他的家人,都会问起找寻的情况。
; t' B& g# B3 o* W9 Y“回回营就是我的家,帮家里人办事不嫌累。”这是冯晓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6 U2 p3 J  U$ I% B5 F
正因为如此,村民们也把冯晓东当自家人,有事总是第一时间找他。4 W. F+ u1 x2 a, ^: d3 N* T7 m' q6 s
60多岁的马琼莲,因一辆车停在她家门口,和开车人发生口角和打斗,最后被打伤住院。因为双方都有伤,开车人拒不赔付医药费。马琼莲找社区反映,“处理不好,我就要上访。”
2 v( x% P! O# w冯晓东得知情况,马上去找开车人做工作。开车人态度强硬,决不答应付医药费。冯晓东不厌其烦地一边调解,一边安抚马琼莲。不断跟开车人讲道理,讲民族政策,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来回十多次当面和电话调解,历经两个多月,尤其是在调解中,一口一声“我们村”让当事人感动,最终同意支付3700元的医药费。不过,却强调要“当着冯警官的面给”。8 f; z+ T3 c: J* j4 B' N. w  q
2015年4月10日早上,天气突然降温,回回营菜市场口,马东辉摆的卖炸洋芋的摊子生意没受影响。马东辉说,“这个警官真的跟别人不一样,他是真心对回回营的人好。”冯晓东则说,马东辉也是个例外,已经戒毒十年,现在靠老老实实做点小生意,日子越过越好,所以更要关心他、“盯”着他,提醒他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7 {. H7 h$ s" l) p  u“他这点毅力,连我都佩服。”冯晓东发自内心地说。马东辉则说,“即便晓东哪天不穿警服,他这个汉族兄弟我也认了。”& r6 f! A) M! i! _3 @% _5 z3 s7 A
治安好了,回回营的村民相处和谐、幸福。冯晓东打心眼里爱回回营、爱回回营的村民,这是一份深厚真挚的感情。他觉得自己一个社区民警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谐,有利于民族安定、发展,他都可以做,因为很多表面上看只是解决一些纠纷、麻烦的小事,但实际上一旦解决不好,就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大事。- P0 z- `6 q% i
冯晓东觉得,他只是一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螺丝钉”。
5 S5 T. D% S  \1 Z  n. z+ u
6 a# w) W7 B; \短短3个月,已经跟大学城的学生们打成一片,但在得知村民们心意后的那个晚上,再一次失眠。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诚换心
+ h$ u3 u3 Q( L/ S2 A一份把回族同胞当兄弟的情感* W0 A+ }' O! `7 e5 a- K6 q' t2 D
冯晓东从2009年12月到回回营工作,至2010年底,回回营社区的治安管理跃上新台阶:治安案件从2010年前每年高发时二三十起,下降为仅四五起;刑事案件从过去每年不低于十多起,下降为零;“两抢”案件杜绝。
! m- h% R1 X- h通过平安创建,回回营社区先后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党建五好社区”、“先进平安社区”、“民主法制社区”称号,被呈贡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先进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J; v# U9 Y% E0 D) _同时,回回营社区警务室被呈贡公安分局命名为“晓东警务工作室”,当时是全市唯一一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工作室,冯晓东个人还获得了“全市十佳民警”称号。
+ o4 s7 ]( w) k8 g4 T在妻子李冰雪看来,这个常年只是周末或更长的时间才回趟家的丈夫变了。从刚开始很少提回回营,到后来每次回家,都在讲回回营的各种事情;从开始提回回营村,到后来直接说“我们村”,让妻子感受到了他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对回回营村的热爱。
1 C/ l" y2 r- B& |但对冯晓东来说,他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 I2 D. @) a" }! X  u+ @
' v8 J6 D8 a5 Q% D
回回营是个纯回族社区,过去矛盾、纠纷、治安事件不断,既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也跟大家的相互理解、信任、帮助、爱护不够有关。作为一名汉族社区民警,他想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来换取回回营更美好的明天。
, a- T! ~- @- Y- b对冯晓东来说,这一步依旧没有捷径可走,还是用“憨”办法,一点一点去做。只是第一步更多是“走路”,这次更多是“走心”。
# A, F* \/ G2 p( \和“走路”的不辞辛苦相比,“走心”更多要靠智慧、靠方法。冯晓东面临在回回营的第二次考验。
# J, a7 c7 J' L  U; f0 U2010年7月的一天,已经很久没有“进城”的冯晓东,来到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他左挑右选,买了3本有关《古兰经》知识的书。回到家,他开始阅读、学习。“其实很多理论也看不懂,我就找简单的看。什么是教规、教义,哪些不该说,哪些不该做,都牢牢记在心上。有些重要的,我就专门背下来。”3 ]( p4 W+ [0 ^- S
那段时间,冯晓东随身带着《古兰经》释义的口袋书,有事无事总拿出来看看。令他没想到的是,原本用来了解回族兄弟姐妹的宗教文化知识,恰好成为帮助他解决村民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好办法。
. L. M& T. x9 V+ @村民马龙和马富志因为停车纠纷,马富志被打伤住院。接到报警后,冯晓东第一时间去找马龙的儿子马顺奎,请他代替父亲先买营养品去医院看望马富志,争取最好的处理结果。, K$ O( v  }& ]
马龙的家人也有气,双方都有伤,凭什么我们得先“服软”。儿子马顺奎不愿意去医院看望。劝说半天,有些沮丧的冯晓东突然想起《古兰经》里面的一句话:“信士们当真爱紧密,彼此互为相亲。”# X( F3 b- P8 a& Q0 O
意思是,化解矛盾是传递友谊的最佳帮手,每个人因有了友谊,好像有了兄弟姐妹般的温柔情感,才会有同胞的深情厚谊。冯晓东将这段话通俗地说成:“《古兰经》里面有很多话都是讲大家要紧密团结、相亲相爱的,既然都信奉一个真主,为什么就不能相互理解、宽容呢?”
9 V  I0 U, `: V1 S; v一个汉族警官居然能把《古兰经》里面的一句话背下来,父子俩瞬间感动。儿子马顺奎买了几百元钱的东西,当天就去医院看望被父亲打伤的马富志。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马富志,见马顺奎拎着东西上门看望,本来铁定要告马龙伤害,也消除了怨恨,两家人在医院握手言欢。# l; ^" r; H# D, m2 P
2011年上半年,为快速取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良好效果,冯晓东在社区“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流动人口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效果明显。如今,为了增进民族和谐、团结,他要从本村的常住人口“入手”。
2 [- `; V% g$ m& M8 m“要尽快了解村民,和他们打成一片。”冯晓东暗下决心。8 _4 L- ^( b% a2 n1 |2 J; y
回回营1876人的基本信息社区台账上都有,照着社区台账一户户查,认识的只是一个个名字,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冯晓东想的是和他们面对面,近距离看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3 i, q9 R2 Y
想了几个晚上,觉得最直接的办法还是“上门”。又是一户户走访,要花的时间更多,这种“憨憨”的老办法,不算聪明,但老百姓喜欢。' E" q0 i5 C) b% r0 g
001cc4356590173b6b9913.jpg 冯晓东常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在手上提醒自己。 记者周密摄
7 ~5 v3 Q  u. \* W+ s
冯晓东花了几乎一周时间,将近2000户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用A3纸全部打印出来,足足有五六公斤重。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冯晓东敲开了第一家人的门。没想到,第一次就吃了闭门羹。6 K) [' ]( f% g7 Q1 U- v5 ?
没有一家人开门请他进去,全是半掩着门探出头问他有什么事,没事马上关门。连续走访了十多家,家家如此。
0 }$ r% o9 X) ~; }# g究竟是哪里不对?冯晓东思考。正巧,当时有部分村民户口簿上的相关信息被弄错,冯晓东觉得是个机会,可以借“纠错”,拉近和村民的关系。' c9 m) j# p& u3 H3 K
第二天,抱着厚厚一摞资料的冯晓东又来了,这次不是问情况,而是帮村民“纠错”。每户村民都怕自己的户籍相关信息被弄错,于是打开门,把他请了进去。本来只是查户口信息,冯晓东却不急,一边慢慢翻,一边跟人家拉家常。
) l9 Q# Y3 O6 {& H  F! ?& o“家里有几口人?孩子多大了?”问着问着,村民放松下来,冯晓东也就知道了更多的信息。临走时还将印有自己电话的警务卡留给村民,叮嘱他们有事就找他。
0 [$ b1 ?: T0 J9 E$ p7 I% I深夜,累得不想动的冯晓东躺在社区警务室狭小的工作间里感慨万千。“对村民除了真心付出,没有别的办法。你高高在上,他们就看不起你、疏远你,你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好,到头来只能夹着尾巴走人。你真心付出,他们也看得见,就会认可你、配合你,到头来不仅工作好做,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 w# I) J6 }' y& m4 u, K一户户、一家家的上门走访,从4月一直延续到8月。
' @/ w* Y! U4 M) R& r1 D" L也就是从那以后,不管是和回回营的村民聊天,还是和外地流动人口拉家常,把回回营称为“我们村”,成了冯晓东的口头禅。
: `0 K9 \: I# S- {3 C冯晓东开始对村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得越来越多,村民们对冯晓东也慢慢有了印象。有一天冯晓东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声亲切的“晓东,你去哪里?”回头一看,正是之前拒绝过他上门走访的一户村民。后来,对他直呼其名的村民越来越多。
7 Q. e8 D* D  `3 p. `7 F“他们没有喊我‘冯警官’,而是直呼其名。”冯晓东心里喜滋滋的,他知道回回营村民们已经悄悄认可他了。. p- a3 Z0 M2 u6 O. B! P
! z0 S. N4 Y2 t1 O4 L6 ^1 Y) j% C
回回营就是我的家,帮家里人办事不嫌累。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心同感
9 F8 L" E& r1 l! a; a: P- G, x一幅欢歌载舞画面背后的努力2 a: _0 \) H7 s% n9 z8 Z- V* j
001cc4356590173b6ff418.jpg 冯晓东常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在手上提醒自己。 记者周密摄

# s/ {2 H+ [: M$ _  o刚到回回营的时候,偌大的社区仅一个警务室、6名巡防队员。想管管不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社区社会治安隐患不断。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加强力量。
7 k2 [& C& ^' \+ a) K5 b冯晓东多次找时任社区居委会主任马会祥,提出增加巡防队员,增加社区警务室。在得到社区“两委”支持后,招募社区巡防队员的启事张贴出来。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招巡防队员,回回营村民都很好奇。大家私底下议论,“增加巡防队员,怕是以后打架惹事的人会少点了。”
# l6 \8 Z, h. S! I8 j招聘启事贴出来第一天,就有20人来报名。冯晓东感慨地说,“说明老百姓对治安工作的支持和对平安的盼望由来已久。”
& g5 z- u4 T& q- [# o4 m% y人员到齐了,冯晓东马上联络相关单位,对这支20多人的巡防队进行培训,不仅培训基本技术,还给他们上课讲政策、讲要求、讲纪律。训练了两个月,一群过去只懂种田耕地的农民,成了业务素质强、治安意识高的“正规军”。6 D+ e# b3 L, `
第一次看巡防队在冯晓东带领下列队巡逻,回回营村民还感到新鲜。很快他们就发现,巡防队每天数次巡逻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保平安。有一天,村民马本才的老母亲在小巷里被外面窜进来的小混混抢了金耳环。老太太大喊,巡防队恰好巡逻到此,6名队员几个箭步冲上去,迅速制服了两个小混混。
7 o6 G' h0 d& n, s1 \3 m, e9 I$ A村民马真5岁的孩子天快黑了还没回家,一家人急得不行。巡防队知道后,分组分头去找,终于在天黑前将小孩找回。( i! L1 Y2 ]) K6 U" E& h$ K
冯晓东就此发明了“哨兵工作法”:大家相互提高警惕,你发现问题马上报,我发现问题赶紧通知。这种人人都动员起来的工作方法,让村民个个变成治安前哨,稍有风吹草动,巡防队员两三分钟马上赶到。0 B7 J$ s: ~+ f$ a7 h8 K7 }
有效管理流动人口,组建巡防队,加上公安机关不定期大规模排查、整治,让多年治安、刑事案件高发的回回营社区迅速“安静”下来。但冯晓东说,这还是“面”上取得的成效。真正的好,是要让老百姓心里不怕。
+ L3 ]0 H# m0 M9 S4 @/ ?# h2 Q1.68平方公里的回回营社区,有3个居民小组1876人,流动人口最多达6000余人。辖区内有冷库12家、加工厂8家、“六小”门店61家。如此高密度的生活社区,公共照明的路灯却只有两三盏。. j% {  |' W4 T7 T8 V/ z
冯晓东觉得,村民一到天黑就不出来,除了几年前的凶杀案,跟村子里缺少照明设施也有关。于是,他找社区居委会主任商量,能不能用社区的资源,在村里多安装几盏路灯。
! |6 ~, O1 ]% \, p9 D* O冯晓东在跟马会祥商量时,一口一个“我们村”,令马会祥感动了。马会祥说,“村子里缺少路灯,一直是个安全隐患,但社区资金有限,资源也有限,解决起来比较麻烦。晓东提出来后,觉得不解决的确不行。后来,社区开了好几次会,最后找到供电部门,协调了50多根电线杆,在各个重要路口把路灯安装起来了。”
. L/ w7 [* j; K治安明显好转,路灯多了起来,村里的女人们再也坐不住了。当时一号警务室门前有一块空地,女人们就邀约起来,自发到一号警务室门前跳起了广场舞。久违的欢声笑语重新回到了这个曾经晚上“鸦雀无声”的社区。
, J+ r4 B" Y# i1 {那段时间的回回营,夜幕降临,音乐四起,女人们用还不太熟练的步伐,紧紧跟着节奏。她们的脸上再也没有胆怯和慌张,她们像每个幸福平安的村子里的女人一样,从容自如、大大方方地尽情舞动。, z# {. X0 D( S( Z# U
冯晓东说,“那个场景你只有了解回回营的过去和现在才能感受得到,过去,回回营的女人想都不敢想晚上跳广场舞,现在治安好了,灯亮了,回回营有了自己的快乐。”
2 b  i$ M# O3 C0 P为了让女人们每晚跳好广场舞,冯晓东带着几名巡防队员,把跳舞的路两头围起来,疏散、引导路人绕行。8 ]6 }1 J! H9 _) f5 Y. t4 P0 x% m6 `
说起跳舞,还有一段小插曲,现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尹玉辉印象深刻。
' u/ @5 B/ f! Z0 Y& r有一次,一个跳广场舞的女人被几个“小混混”调戏,经历过多年“动荡”的女人们大气都不敢出,谁料到,微胖的冯晓东见状,“嗖”地冲出人群,和巡防队员一起迅速制服了几个“混混”。“看着冯警官随时笑眯眯的样子,都觉得他怕是出不了手,想不到该出手的时候他丝毫不含糊。”村民马仁华说。
7 R" }' M; u$ R: C
4 h6 C- O/ m1 c" v3 ]/ s对村民除了真心付出,没有别的办法。你真心付出,他们也看得见,就会认可你、配合你,到头来不仅工作好做,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户交心
: m' ?7 P! W$ H( R' @一种“双脚走千家”的工作方式2 o1 T4 a! ]( v0 f( Q* o1 I
回回营不到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里,流动人口最多时,各种小餐馆、小卖部就有六七十家。尽管每个月都有大大小小的治安案件发生,但在回回营村民的脑海中,那个13岁女孩被杀死的案件,影响至深。& `# ]0 s  ?$ r% g  N
对社区民警冯晓东来说,这也是刺激他强烈责任感的一件大事。; `1 h! v4 V6 N8 ?1 b
一起案件就把一个社区的人搞得几年惶惶不可终日,令他万分惭愧。
* m4 @* ^8 e; ?) E4 c0 i2 |如何才能让回回营社区有良好的治安?什么时候才能让回回营和邻村一样,老百姓能在华灯初上后散步、跳舞,尽享社区的平安、和谐?3 @$ o5 E( ?3 S. R
光说不练非好汉。
" t4 S6 H( ~# c/ E8 E已经搬到回回营住的冯晓东,开始行动起来。白天,他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回回营村的整体情况。晚上,他一圈一圈地围着村子转,把了解到的情况和看到的情况对应起来,然后做笔记,看看哪些是治安隐患点,哪些需要重点排查,哪一块的情况比预想的复杂。然后,将这些情况总结、归纳,上报给呈贡公安分局和吴家营派出所(后改名为雨花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要求不定期对回回营进行治安清查、整治。
" O  o* x! j0 m0 I5 C7 \5 \5 x0 W8 j2010年5月,第一次对回回营的大规模治安综合整治开始了,几百名警力在整个回回营社区巡查、清查,抓获了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并搜查到
! q* T; S/ q8 h4 j& @几十把管制刀具。
: u  U* n% V( B2 T此后,连续、多次大规模清查或专项整治在回回营展开。
7 V! w# I7 ]/ R3 G当时的回回营村民对公安机关的多次行动有这样的评价:“警察来得太多了,心里有‘鬼’的人会怕,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很欢迎。”
1 ^& C3 @# ]# U0 B; j如果说清查、整治,打击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为回回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那把社区管好,尤其是把庞大的流动人口真正管好,才是为回回营创造一个和谐内部环境的核心所在。% R# w; d+ i2 G4 F
怎么管?回回营的流动人口99%是回族同胞,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习惯。要管好肯定难,但必须先管起来。
" t7 q7 L) h6 X) e/ c“通过办‘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凭卡在回回营居住、生活,不仅可以了解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还可以掌握重点人群动向。”想到就做,冯晓东马上向社区、派出所汇报想法。在得到了分局、派出所以及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后,由冯晓东设计的《呈贡区回回营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制作出来。/ V* I: W% N% V. e1 i* t( e
登记卡仅名片大小,正面是配照片的登记人口的重要信息,背面是配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报警电话的《回回营居规民约》。五条居规民约,均规定了要遵守的规矩以及不遵守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比如,第一条:不准打架斗殴、不准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如违反,一律取消在回回营租住。
3 Q) ^7 ^  X# B+ i# x登记卡要通过每名租房人建立,而这些外出打工者多半晚上才回家,所以每晚匆匆吃过饭,冯晓东就和巡防队员们,开始一家家走访、登记。一开始有人提出来,可以叫流动人口直接到社区警务室办理,冯晓东一想,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时间成本,还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准确。
4 e+ |$ k* Z) p0 @% ?: O
3 r' n9 V9 C) ]$ ^- F' U6 M
冯晓东决定靠双脚走,一间一间出租房去走访。
0 q& v5 l, }! V3 s
001cc4356590173b6faf17.jpg 冯晓东的电话成了回回营社区的“热线”。
* I" G6 N7 u# T7 F5 V8 [2 ~* Q
“有时候,一晚上要走访十多家,基本要忙到深夜。白天又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录入。”那段时间,家就在两三公里远的地方,冯晓东却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回家。! F8 z" K+ L% \, W3 }. x
“每天跟老婆打个电话,问下儿子的情况。当时娃娃还小,又经常生病。有一次,大半夜干完警务室的工作,想回家去洗个澡,一回去吓了一跳,家里一个人都不在。急忙打老婆的电话,才得知儿子急性腹泻,被老婆带到医院输液了。”
) z9 C2 z$ V3 e" `“当初从看守所考调到呈贡,就是为了照顾家庭,没想到离家近了,反而什么都做不了。”作为丈夫和父亲,冯晓东感到愧疚。
2 ^2 D7 H/ k3 A9 J7 F' K0 L伴随着冯晓东越来越多对家人的愧疚,回回营的社会治安却慢慢好了起来。2 U8 j( i; y% z# d, \1 w0 c6 g
花了5个月时间天天走、天天查,将租住在回回营的近6000多份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全部核实、制作完,累得瘦了一圈的冯晓东满意地说,“这为回回营的社会治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0 v) Y1 U, i& q1 t; n
同事丁极昌就此对冯晓东的评价是,“他这个人不会走捷径,会用自己认定的办法来做事,有些办法在别人看来比较笨,但他认为管用,就一定要做下去。”9 \3 @9 b! j) v0 j
冯晓东则说,“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用比较‘聪明’的办法来解决,尤其是面对群众的工作,你使几分力气,就能得到几分收获。”& \2 y* m4 X$ k3 Z* m5 _1 o/ _
这是冯晓东“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工作方法,之后贯穿在了他所有的工作中,用别人以为“憨”的做法,为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 X0 x& U1 d* x7 J" _
6 ?$ V% F2 t- C过去,回回营的女人想都不敢想晚上跳广场舞,现在治安好了,灯亮了,回回营有了自己的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拾初心
- C  S" D  f; Y9 }一股子让回族群众安居的干劲/ z1 U+ ^! l, X
2010年1月,距离冯晓东分到回回营当社区民警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因为思想上打了退堂鼓,工作便没有积极性。他朝九晚五地上起了“行政班”,当初立志当一名“坏人都怕的警察”,如今却“得过且过”。
; |/ d+ o1 U. |8 K5 J4 O与此同时,当时的几名社区干部对冯晓东的期望也不高。“他很憨厚,话也不多,见人都几分笑。这种人就像‘和事佬’,怕也是跟前几任一样,干几个月就走人。”社区居委会主任说。
3 N4 A2 i; R! t( i2 c. Z2010年春节前半个月,回回营社区居委会二楼办公室,几名社区、小组干部和冯晓东聚在一起,准备分工去查出租房和外来流动人口情况。还在听社区干部介绍情况的时候,冯晓东心里就一直“盘算”:6000多流动人口,1000多间出租房,户籍情况不仅分散在全省各地,省外的也有不少。“怕是查不下来。”冯晓东心里正在想,“啪”的一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将一本足有六七厘米厚的台账放在冯晓东面前。“哪片出租房住着哪些人,基本上都有。你了解下,我们马上就走。”
) T3 c/ j6 s: @( a1 |0 y照着台账说走就走。七八个人,从早忙到晚,基本上查清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的初步信息。: D8 I$ G1 n. F# e7 H4 B- D* X9 ^8 f
这本台账“触动”了冯晓东,让打了退堂鼓的他有点汗颜。
: _% N- e  F7 W: s, x; W0 x0 [“这么大的社区,这么多出租房和流动人口,几名社区干部就能把台账做得清清楚楚,真是不容易。”
, E/ Z4 g5 N' S% H4 f1 \那天,很晚才回到家的冯晓东第一次失眠。
3 r" n  {+ X) l% e) z% ^5 \+ e, Q( w“看来把这么大的社区管起来也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样管好。”做回回营社区民警两个多月,冯晓东第一次拷问自己:我到底是来回回营干什么的?在这个特殊的民族社区,我究竟该干什么?究竟该怎么干?再这样“畏缩”下去,怕是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h5 P% ^, f4 ^1 Z$ R- G! V! Q8 `
紧接着,冯晓东又了解到了回回营村民天黑不敢出门的真正原因。
. n6 L' X6 t3 Y% b, r  X# F一件是被社区干部的工作方法所感染,一件是被老百姓的“害怕”所触动,两件事情,让之前有过畏难情绪的冯晓东彻底醒悟。' @8 r* I* a4 w0 ?& b
“我不是从小就想当一名抓坏人的警察吗?”
) p& l7 z7 ^2 O4 m0 n; H% I“如果社区民警不能给社区的老百姓安全感,还配当什么警察?”
" ^3 \% p  D+ z/ N8 F“怪不得七步场的村民晚上能跳广场舞,回回营的村民只能在家里守着电视。”
6 w1 H7 b" n& h0 e# [! }几个晚上,冯晓东翻来覆去睡不着,为回回营的老百姓心疼,为自己在回回营混了两个多月日子羞愧。- q5 H, E5 Y( Q  Z5 n! ?5 K
“得抓紧时间,解决回回营的治安问题。”但这么大的社区,这么多流动人口,这么复杂的情况,究竟先从哪里开始?冯晓东并没有底。
# j* v  O2 ^, B& ~- I' e5 ]“先搬到村子里住下,等熟悉了情况再说。”主意已定,冯晓东当即找到时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马凤翥,要求搬到社区警务室住。马凤翥有些不解,“社区离你家就两三公里,怕没这个必要。”同样的话,头天晚上妻子李冰雪也说过。冯晓东说,自己对回回营社区的情况了解得太少,跟回回营村民也不熟。照这样下去,不可能把工作干好。
  O- z# [# X/ w* ~6 y0 I看着眼前这个微胖、脸上露出真诚恳求的民警,马凤翥同意了。) Y7 U0 S0 l# m. W1 ^
就这样,社区警务室堆放消防器材不足6平方米的工作间,成了冯晓东的宿舍,而且一住就是一年半。* I0 y8 Q* @$ u' q# H5 f6 g7 s
从忐忑、犹豫,到重拾初心,民警冯晓东经历了两个多月。在他看来,这两个多月很漫长,因为这是他来回回营后经历的第一场考验。“好些事情都是这样,心里面想好好干,但就是怕去做,更怕做了还做不好。意志一薄弱,安全点的做法就是——躲。”
' ]; {1 k9 V9 [9 }" u/ v4 C7 L6 r5 W时隔数年,冯晓东笑着说,“幸好没有‘躲下去’,要不然永远不会原谅自己。”他庆幸自己经住了来回回营后的第一个考验。* o5 q0 t2 x% s" m$ l
& v+ N! w' g' X# \4 _, R* T
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用比较“聪明”的办法来解决。尤其是面对群众的工作,你使几分力气,就能得到几分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乍来灰心
) N- O! G8 u" l一个差点被扼杀的好警察梦
3 U1 v7 Y% W1 `# ?! X2010年4月的昆明,夜晚渐渐褪去了几丝寒意。回回营社区的大街小巷幽暗、寂静。晚上8点不到,已经在村子里绕了两圈的冯晓东纳闷,“还不算晚啊,咋个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了?”8 `6 [6 {* G/ R. L8 t/ q# ~7 H
一到晚上,白天喧闹的回回营就像被集体施了休眠魔法,但第二天又瞬间激活:车来人往、人声鼎沸。好几次,站在回回营的大街上,冯晓东恍惚得回不过神来。
! T% z8 S& Q$ E4 P$ \" J. K问社区干部,说主要原因是前些年一名13岁的小姑娘被杀死在村里,之后大家晚上就不敢出来了。5 C( D& D1 m' ?; Q* D
问村民,回答和社区干部说的一模一样。
: Z3 n1 }* D  k, ^6 u# j3 e一心想当好警察的冯晓东,听此言心里阵阵隐痛。回过头来又想,村民说的有些道理,这么大的村子只有几盏路灯,加上社会治安不好,多次站在黑黢黢的村子里,别说老百姓,他作为警察心里还慌过呢。
! e. m; F" D' ?" Q因为害怕,村民们只能天一黑就守着电视,这种状况延续了好几年。" G& A. p  q0 x7 B
这给冯晓东很大的刺激。既然害怕是不敢晚上出门的主因,归根结底要消除害怕的根源。“先把治安管起来,只有社区平安了,老百姓才不会怕!”冯晓东决意马上行动。8 u% W: h9 I$ _; X, r8 P$ n
如何快速让社区治安好起来,让回回营的老百姓也敢晚上出来跳广场舞?冯晓东第一次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同时,也为自己刚到回回营时的消极工作深感羞愧。
; ]3 R0 L9 P9 }“小时候看见街上有流氓斗殴闹事,但凡警察一出现,全都乖乖服从。每次看见这种场面心里就想,坏人都怕警察,我也要当一个让坏人怕的警察。”
; ^/ L8 s5 U* c4 A; |1976年12月出生于昭通镇雄的冯晓东,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警察。! i% v8 R5 N1 t8 ^) T% o/ @
冯晓东的警察之路并不顺利,在2003年考上公务员成为云南省第一劳教所一名普通民警前,他先后报考过几次警察岗位,都未能如愿。2009年,在劳教所工作了6年的冯晓东,初衷是为了照顾家庭,其实是不愿意放弃警察这个身份,考调到吴家营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x) U7 d( Q; S
不过,冯晓东得知自己被分到回回营当社区民警时,心里却很忐忑。- ]- h9 W( r0 ^  ]
在呈贡周边,一提回回营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受历史等多种原因影响,在这个辖区面积仅1.68平方公里的纯回族社区,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回族流动人口最多时达6000余人,是常住人口1876人的三倍多。人员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d1 e( M( p0 r9 O) S) _+ s0 e
交通便利的回回营,是当时云南省最大的“烟草非法交易黑市”,鱼龙混杂、纠纷频出,由此带来的治安、刑事案件高发,不仅让许多老百姓一听回回营就“退避三舍”,甚至没有民警愿意去那里工作。/ o1 h5 h7 x4 j& }4 D
冯晓东遇到了考验。
# F( K* F( T3 m& ?- ?在冯晓东之前,回回营已经换了4名民警,治安状况依旧糟糕。“心里是想当一名好警察,但回回营的情况太复杂了。”翻开社区警务室台账,2009年6月到12月,就发生过持刀杀人、械斗、斗殴等刑事、治安案件多起。往前追溯,2008年,发生过一起杀人案;2007年发生过多起伤害案件。尤其是听说前几任社区民警中有回族民警,但也是仅仅干了短短3个月就走人,更增加了心理负担。- y2 @6 c) N& {; ?9 g
从小就立志当名好警察的冯晓东,也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M/ r5 h" R2 z( @0 S

3 k" i2 l* T5 h; T7 J; `" f! h' f5 v我到底是来回回营干什么的?在这个特殊的民族社区,我究竟该干什么?究竟该怎么干?再这样“畏缩”下去,怕是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