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湾东镇的幸福事

1
回复
45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0 2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政企合作促和谐的“企地共建”新模式让人刮目相看;
1 |. f" @/ e+ h6 d6 `( k$ j6 d& Q
一句“务工有去处,收入有保障”的心里话,道出了百姓心声

, I+ _/ o; d. H- {. a8 N
—— 小湾东镇的幸福事

/ a7 K" n2 u: R0 p1 ]' Z
d8cb8a0c81361723bfc83e.jpg

9 o, @# \+ T. |' ?* y
社员喜“”分红

& G1 j+ \4 K) H3 p5 `) ]
d8cb8a0c81361723bfc83e.jpg

& E/ M0 g' C, ~
种好致富田
% C/ C1 X7 ^2 w2 Z/ l
收入有保障,致富添后劲
9 a- D" M9 F/ G' h小湾东镇距南涧县城74公里,山高谷深,是一个让“猴子也会掉泪”的地方。村民出山赶集,要走18公里的山路,经常是出门、进门“两头黑”。. l( p) _& Q/ e& ^
“电站建设期间,镇内流动人口达5万人,超出当地村民一倍多。村民摆个摊、卖点菜都能赚钱。”小湾东镇党委书记张虎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来,随着电站由开发转入常规运营,工程项目和流动人口少了,当地群众务工机会也随之减少,有的移民靠征地赔偿坐吃山空,发展陷入了停滞的局面。
! D, m" s' t# |- g* q5 U对此,南涧县委、县政府将促进库区移民群众就业、让群众持续增收、让小湾持续发展作为小湾镇的头等大事。县委书记吉向阳、县长王绍基多次深入扶贫脱困任务最重的岔江村实地调研,与村民共同寻求增收致富之路。小湾电站也秉承华能澜沧江公司“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理念,通过“企地共建”方式积极支持地方建设。
2 i6 P4 p6 o! |) t4 t2014年11月5日,“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入股资金75万元,其中岔江村600户群众以电站支持的30万元入股,村委会以电站支持的10万元入股。合作社依托小湾电站,负责库区安保、保洁、零星土建、绿化等工作。
1 U, r+ _& H  n+ L7 p; A在日常运营中,合作社社员不参与经营,由专业聘请的人员进行管理,社员只成立监事会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合作社与电站等企业签订项目合同后,又由合作社专业的技术团队依据工程情况聘请村民,每月根据工程情况发放工资。
4 X: k9 n3 O. M+ b& E  u( B$ z“服务电站发展,服务群众增收,服务社会和谐。”合作社办公室里的18个大字格外显眼。“我们的用工原则是家庭困难的优先,有技术的优先。”土生土长的合作社理事长查正雄说,村民不仅收入有了保障,还学会了电焊、花木修剪、土建等技术。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工资670万元。年底社员分红时,预计每家有1000元,比去年多500元。+ W+ K4 [4 Z3 K+ A4 j7 }% J
“多亏有了合作社,我家才能供两个娃娃读书。”岔江村46岁的村民查文生感激地说,家里共5口人,靠种包谷、核桃一年收入不足两万元。年迈的父亲有残疾,媳妇也做不了重活。自己在县外打工,家里也照顾不了。去年11月他到合作社打工,月收入1800元。合作社还照顾他的媳妇做保洁员,月收入1500元。/ m- d' b7 F7 L! M& J7 R
“我们还要依托合作社发展沿江热带作物,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后劲。”小湾东镇镇长马荣林说,目前已经种植200多亩枇杷、芒果,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近期规划种植3000亩油橄榄、野芭蕉、石榴,其中今年内要种植1500亩。将来,还要逐步开发旅游专线,以观大坝、游库区、赏江雾、品生态食品为主题打造小湾旅游业品牌,让移民群众生活有盼头、有奔头。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2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变和睦,地企更和谐% [0 k' E  r  k  a0 e$ L
“如果不是回到家门口就业,我差点变成光棍了。”43岁的村民查文才心直口快。过去,因没有活计了,只有跑到江苏、浙江打工。在外4年,收入不算低,开销也很大,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节余拿回家,媳妇常常跟他闹意见。
' Q5 |* I; d) R" z# U2 ]去年得知村里建立了农业合作社,查文才便带着80多人回来,负责136公里的电站公路保洁。“我相当于一个‘道班班长’,一年收入五六万元。”查文才说,“家里照顾得着了,媳妇也不骂我了,一家人和和睦睦。”
$ G7 y- G5 O! {! c/ [4 {9 s一个个“小家”和睦了,地方群众与企业这个“大家”也更和谐。
# K7 F' E6 f6 [' ]) U- P5 V小湾东镇党委副书记毕才能回忆说:“两年前,我刚来工作时,曾经有百余人到小湾电站静坐。平时,也会有人到镇里来上访。近半年来,到镇里反映问题的人也没有了。”
+ @6 N4 s% u! c“村民的10句话中有9句是表扬。”小湾电站党委书记张俊认为,目前电站与周边的关系不能说没有一点矛盾,但总体上非常融洽和谐。
! }5 k; }4 N/ M' f$ n4 V) L“小湾群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就像‘润滑剂’,让企业与地方的关系更和谐了。”小湾东镇镇长马荣林说,群众过去有事就找电站,现在群众更多的是找合作社了。
+ ^8 ^  F1 m$ N  y6 k  Z$ l  p9 {“小湾的发展离不开小湾电站,小湾电站的运营也需要当地的和谐发展。”张虎说,已经“安居”的移民群众需要的是“乐业”,合作社通过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培训劳务技能、帮扶困难群众,有活干、有钱赚,“等、靠、要”的观念转变了,“电站是我家、维护靠大家”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 E& O) J7 R0 n* |! O
“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集体经济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体制机制上的新创举,值得探索推广。”吉向阳说,合作社的成功运营是国有企业和地方党委、政府共同探索出的“企地共建”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库区移民后续发展难题,确保了移民群众的平稳发展。
7 }5 P0 a. z. b* w$ Y告别空壳村,党建增活力; C( P6 O- O- B& G4 d* P3 ~6 ^0 x
2015年2月1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让岔江村村民们至今难忘。3 M) {) \; h* h5 w8 F7 Y4 J
“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600户社员每户领到500元分红,我们村集体获得3万元分红。”岔江村党总支书记查光荣说,凭这项收入,一举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 q& t( g2 [" |1 a查光荣还有一件开心的事:今年初,岔江村和小湾东镇的其他6个村一起,在小湾电站的支持下向合作社各追加入股5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分红两万元。这样,岔江村一年的分红加上房屋出租金,收入可达6万元。他说:“初步扭转了‘没钱办事’难题,村干部也有了干事的底气。”
# e$ q2 V5 b  n7 p  L4 {; P“去年,我们奖励了9名考上大学的学生。今年,奖励考取大学的学生将有10个以上。”岔江村村委会主任查发雄告诉记者,村集体收益主要用于补贴村组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贫困学生和遇到特殊困难群众,通过做好事、做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也提升村集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 _# _- h/ m# J# ]6 |, |9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岔江村还有一名来自小湾电站的“常务书记”,驻村指导当地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小湾电站党委还向小湾东镇的其他6个村委会增派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百姓实际困难中发挥桥梁作用。查光荣感激地说:“电站积极为改善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医疗做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水、电、路问题。”. M- w- u, F* G$ \- {
小湾东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全部告别“空壳村”,同时在“企地合作”中坚持加强党建工作。张虎介绍说:“合作社由党员领办,并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协调服务、组织发动的作用,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n/ `9 ?: ^# D) L5 [# T& N; c
早在2014年9月合作社组建和试运行时,就成立了党支部,一共有8名党员。深受党员和群众好评的致富带头人查国雄担任党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懂经营、有技术的两名年轻党员担任支部委员。
  b: j% R+ }$ d0 l8 U  [/ |查国雄说:“党支部积极引导合作社里的业务骨干向党组织靠拢,吸纳年轻农村党员、回乡创业大学生党员加入合作社,大胆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 D$ v& y! J" C; O合作社成立以来,不仅制定了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合作社章程、收益分配方案,而且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党支部和理事会的职责,积极为困难群众发展想办法、找路子、谋发展,积极为移民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库区和谐发展。
% |! Z: f- z0 b( [如今,小湾“企地共建”的探索与实践犹如一粒粒“金种子”,正在奔腾不息的澜沧江之畔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记者 庄俊华 黄剑锋/文 通讯员 左国芬/图)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