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企合作促和谐的“企地共建”新模式让人刮目相看;
' R; B5 l- l1 k& B. @一句“务工有去处,收入有保障”的心里话,道出了百姓心声
- r% {0 M/ O: p9 i—— 小湾东镇的幸福事 ' O$ C5 Z' o( x* r* b: v+ j: I. {
1 e7 I0 c. @, \8 L H7 o* K
社员喜“”分红 3 Q) l+ w% G$ e& Y
8 d5 }& |: ?2 a) ]4 I
种好致富田
( L* j7 F6 j4 j: A& a1 p# q1 B3 B+ w收入有保障,致富添后劲
1 U* _8 H0 d7 u" G9 _小湾东镇距南涧县城74公里,山高谷深,是一个让“猴子也会掉泪”的地方。村民出山赶集,要走18公里的山路,经常是出门、进门“两头黑”。 _6 t! o5 F8 U: s' ^
“电站建设期间,镇内流动人口达5万人,超出当地村民一倍多。村民摆个摊、卖点菜都能赚钱。”小湾东镇党委书记张虎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来,随着电站由开发转入常规运营,工程项目和流动人口少了,当地群众务工机会也随之减少,有的移民靠征地赔偿坐吃山空,发展陷入了停滞的局面。) k3 \ Z- e' ]
对此,南涧县委、县政府将促进库区移民群众就业、让群众持续增收、让小湾持续发展作为小湾镇的头等大事。县委书记吉向阳、县长王绍基多次深入扶贫脱困任务最重的岔江村实地调研,与村民共同寻求增收致富之路。小湾电站也秉承华能澜沧江公司“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理念,通过“企地共建”方式积极支持地方建设。
4 H5 a4 w$ c$ f$ I) @: B* x) ^2014年11月5日,“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入股资金75万元,其中岔江村600户群众以电站支持的30万元入股,村委会以电站支持的10万元入股。合作社依托小湾电站,负责库区安保、保洁、零星土建、绿化等工作。1 }- B! L% u [/ h2 A' ~# c
在日常运营中,合作社社员不参与经营,由专业聘请的人员进行管理,社员只成立监事会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合作社与电站等企业签订项目合同后,又由合作社专业的技术团队依据工程情况聘请村民,每月根据工程情况发放工资。
" _* y/ K9 ^: X* b3 D+ T“服务电站发展,服务群众增收,服务社会和谐。”合作社办公室里的18个大字格外显眼。“我们的用工原则是家庭困难的优先,有技术的优先。”土生土长的合作社理事长查正雄说,村民不仅收入有了保障,还学会了电焊、花木修剪、土建等技术。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工资670万元。年底社员分红时,预计每家有1000元,比去年多500元。* S6 W1 j! I* l7 A! G
“多亏有了合作社,我家才能供两个娃娃读书。”岔江村46岁的村民查文生感激地说,家里共5口人,靠种包谷、核桃一年收入不足两万元。年迈的父亲有残疾,媳妇也做不了重活。自己在县外打工,家里也照顾不了。去年11月他到合作社打工,月收入1800元。合作社还照顾他的媳妇做保洁员,月收入1500元。
$ A$ Q; @0 T# d2 b# o! _- Q h“我们还要依托合作社发展沿江热带作物,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后劲。”小湾东镇镇长马荣林说,目前已经种植200多亩枇杷、芒果,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近期规划种植3000亩油橄榄、野芭蕉、石榴,其中今年内要种植1500亩。将来,还要逐步开发旅游专线,以观大坝、游库区、赏江雾、品生态食品为主题打造小湾旅游业品牌,让移民群众生活有盼头、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