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立足组织调整设置、活动场所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基础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结合全县创建“全国一流、云南第一”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通过开展标准化场所建设、精准化扶贫攻坚、人性化管理激励、“一线化”包保服务、项目化典型培树五个示范,全面推进民族党建示范样板区建设。2014年,国务院授予巍山“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并被国家民委表彰为云南省唯一的“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 Q" }; \7 M8 v; m! x% D2 r标准化场所建设示范。一是实施标准化活动场所覆盖计划。制定每个3万元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推进标准化活动场所建设向村民小组党支部延升,通过政策引导建、盘活资源建、整合项目建,2012年以来,共建成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326个,2016年底将实现“全覆盖”。二是深化“党群之家”创建工作。针对党员活动场所利用率低、群众文体活动无场所等问题,通过建立基础、活动、交流、学习、关爱“五个平台”,使党员活动场所真正发挥议事决策、政策教育、技能培训、文化活动、矛盾调解“五大中心”作用,建成兼具“党群之家”功能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249个。三是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注重选择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土专家”、“田秀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实现“一个好书记,带动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支部,就是一面好旗帜”。+ ]6 z& l/ f# ]! f6 ^) W
精准化扶贫攻坚示范。一是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按照“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跟到哪里”的思路,抓住云南省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契机,两年来累计整合扶贫、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20834万元,实施了永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建设,通过开展“四大示范”(示范户、示范林、示范单位、示范样板村)、“五大创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结文明生态村、和谐寺观教堂、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社会管理创新模范镇)、“六大工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培植、毒品整治成果巩固、民生保障和素质提升工程),达到了“经济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基层组织好、民族团结好、社会和谐好、乡风民风好、遵纪守法好”目标。2014年,永建镇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星”。二是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大力推行捐资助学行动,由各村党组织牵头,共产党员带头,以村为单位每年依据当地民俗,不限标准,自定时间,定期开展捐资助学。通过资助村内贫困学生,奖励考录大中专学生,引导群众由比吃穿、比车比房转变为比教育,进一步形成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着力加强民族干部培养。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彝族、回族聚居实际,加强以彝族、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选拔民族干部、优先安排民族干部进行重点培训,用活用好当地民族干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9 l4 {" ?4 G, G' u ~人性化管理激励示范。一是开展1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治。通过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挂钩协调资金、项目,包帮扶、包转化、包提升,下派常务书记、党建指导员手把手教,言传身教,实现工作大变样。二是深入开展“知党恩、跟党走”活动。从书写一条标语、撰写一篇心得、讲一堂党课、举办一场感恩教育会做起,教育党员群众饮水思源,发展致富不记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三是创新群众评官形式。全面推行村干部“质询评议”,通过村干部述职、群众质询评议、上级监督整改,把知情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老百姓,让群众有话能说,说了管用。同时,在13个行政村推行村级集中办公试点,实行一站式办公,避免推诿扯皮、拖着不办。四是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积极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党内重大决策、重要活动、村内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先行通过党员议事,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商议,实现党员议事普遍化。在各村设立“党务公开”宣传栏,及时公布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实现党务公开制度化。: w8 G' J1 d. i7 a" }+ S
一线化包保服务示范。一是抓实挂钩包组工作。按照部门包到村、干部职工包到户要求,围绕连民意、听民声、梳民愿、理民情、化民忧、解民生,逐级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民情责任区,实现民情责任划分全覆盖。二是抓实党员服务承诺制。本着“不贪大不求全”和“承诺一条、兑现一条”原则,围绕“献一次血、栽一棵树、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帮群众干一天劳动”为主题,引导党员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三是全面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1+X”制度。永建80多名机关干部每人联系帮扶3户困难户、1户涉毒户,每名村干部联系帮扶10户困难户。牛街乡、青华乡结合小湾移民搬迁,每名机关干部联系1—5户移民安置户,包搬迁、保稳定,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仓镇则组织每名村组党员与1—2名空巢老人结对子、当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开展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馨安工程”,定期走访、联系关爱,促进农村党员就近就地发挥作用。四是全面推行“群众挂号+干部代理+网络办结”服务模式。县财政投入159.5万元,全面完成了9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光纤目标,搭建了网络办公平台,变群众跑为干部跑、网络跑,有力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j+ h$ @/ C7 m4 P6 J3 r @- M) }7 Q项目化典型培树示范。一是全面深化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牢固树立精品亮点意识,按照“乡乡有典型、处处有亮点”目标要求,将党建示范点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全县确定党建创新项目12 个,依托党建创新项目,重点打造了样板村1个、特色村3个、示范村30个。二是大力推进强基惠农“合作股份”项目。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成熟一个、扶持一个、见效一个”要求,从2013年起累计投入300万元帮助30余个行政村,通过土地、资金、集体资产入股,建铺面、建集贸市场、停车厂、打抗旱井、养黑山羊、种葡萄和泡核桃等多种方式,大幅增加民族地区集体收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三是扎实开展党员带头致富创业。针对民族地区群众创业无资金、贷款难问题,组织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贴息贷款3000万元,帮助607户贫特困党员群众以发展养殖、餐饮、商贸流通、道路运输等不同方式走上了致富道路。(完)(钟希祥、苏春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