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项活动 引导全民治湖7 E' r6 E& {) D; H( Y7 Y) F
大理州多年来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薪火相传:“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打好洱海保护治理的人民战争。”! X4 @# o- j2 J" X
“山川河流育万物,志愿精神铸辉煌。”6月12日,大理市副市长张勇在洱海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母亲湖’的水更清、景更美,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生活更美好。”目前,大理市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就达两万多人。他们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争做保护洱海的“践行者”、争做保护洱海的“宣传员”、争做保护洱海的“捍卫者”。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五,如今已经成为“保护洱海志愿服务日”。
8 p8 `+ P' z3 l5 {# T, |% Y$ b$ V5月25日,大理州和大理市团委联合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洱海保护集中示范活动。在大理市大理镇下鸡邑村,青年志愿者、下鸡邑完小学生家长共1000余人,对2.6公里长的梅溪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共清运垃圾、清除杂草500多方,清除淤泥1100多方。' J. V0 p4 }: W8 n
近年来,大理州实施了宣传教育“七大工程”:以主流媒体为载体的“宣传报道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工程”,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宣传教育工程”,以学校为载体的“学生宣传教育工程”,以酒店客栈为载体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游客宣传教育工程”,以洱海保护、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志愿服务工程”,以巩固和完善部门、单位挂钩联系为载体的“挂钩包村工程”,让“保护洱海、人人参与”家喻户晓。+ l4 c1 B' u, x! s
近年来,大理州广泛开展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洱海流域核心区域、县城、集镇、村庄及沿江、沿河、沿湖、交通沿线为重点,全民参与,共同行动,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1 l4 q/ j- [9 o+ s& F1 I5 X
创新网格管理 实施精准治湖; P& x7 E* ^& `5 i
面对洱海保护治理的“优秀成绩”,大理州副州长许映苏依然感到“如履薄冰”。确实,在保护治理洱海的征程上,大理州各族干部群众从来不敢懈怠,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
. c+ o$ u6 R% v. v今年3月,大理州启动了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求,把“责任”细化分解到全流域的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67个村委会和33个社区、29条重点入湖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州级领导挂钩乡镇,州级部门挂钩村委会,县市领导为“河长”,流域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为“段长”,村委会(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片长”,村民小组长及河道管理员、滩地协管员、垃圾收集员为管理员,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逐步实现湖泊保护的精准化管理。1 ]9 ~, I* {& U1 f; M; }7 k0 A( P
“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要实现洱海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沟渠、村庄、道路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制的全覆盖,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坚定地说,必须使流域污水乱排乱流、垃圾乱堆乱放、化肥农药乱施乱用等现象得到全面有效遏制,污染负荷大幅消减,流域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洱海水质稳步提升。5 K5 P1 ~* q8 k+ d6 L; v
大理市喜洲镇党委书记洪玮给记者看了一组数字:2013年,全镇日均清运垃圾21.17吨;2014年全镇日均清运垃圾25.76吨;目前全镇日均清运垃圾30.1吨。他高兴地说:“网格化强化了责任心,保护治理洱海的工作更好开展了。”8 H- P, K! R0 O" y+ O
目前,大理州正抢在雨季来临之前,对洱海保护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清垃圾、清粪便、清沟渠、控漫灌、堵排污口”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汛期给洱海带来的污染负荷,让“高原明珠”熠熠生辉。! W. q, y8 A) v% H0 U! ~
记者 庄俊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