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周边2112户在建房被叫停(图)

1
回复
75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3 15: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理洱海流域保护打出“四治一网”组合拳
# c- O7 g( ]6 J" s3 ~
d8cb8a0d4d0c16ecb58f17.jpg

& h+ C2 ?7 O8 O/ A; `4 s
小学生清扫垃圾 供图
3 w" V1 g. N+ x% G' t- G1 H
d8cb8a0d4d0c16ecb58f17.jpg

3 _  \* i7 v4 B( S- ^( M- T
全民动手清洁水源 供图
) K/ ~- x# l5 ]( a4 L. `

/ d3 W7 t6 b5 T) H  k, f$ a

9 F3 @7 t7 y/ v8 v6 u
秦蒙琳 摄

1 w; D& K; J/ \; \4 ~8 ^, ?" j3 m吕玲是大理市育才中学的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热心环保的公益人士。在洱海保护“全民治湖”行动中,她找到分管环保的大理市副市长张勇,要求带领学校里的教师志愿者,到洱海环湖湿地上义务植树。她的请求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在占地500亩的江尾湿地上,划出了一片4亩多的区域,供育才中学的教师志愿者义务植树。6月13日上午,育才中学45名由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志愿者,冒雨出发,到上关镇江尾湿地种下102株柳树。吕玲说,她希望通过这次保护洱海的义务活动,让老师、学生、家长参与到洱海保护的行动中来。/ }# J/ A4 f- X( ~) C0 ~- t% @5 w* b
全民参与治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在洱海保护治理中提出的“四治一网”思路中的一治。“四治一网”:坚持依法治湖,强化工程治湖,推进科学治湖,突出全民治湖,构建州、市、乡镇、村、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格局,让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确保5个月、力争8个月达到Ⅱ类的目标,努力把大理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样板。' R. @" K5 N7 ~4 g! n/ D6 f
治·依法
$ {, b' v4 Z+ L% i. l) c8 |" Z组建洱海流域综合执法队
. {. U5 w  Q3 W# h5月29日上午,大理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在挖色镇政府大院内公审了一对父子在洱海封湖禁渔期间,使用电捕工具在洱海禁渔区捕鱼一案,当庭判决这对父子分别获刑6个月。这是大理州首例因使用电捕工具在洱海中捕鱼而获刑的案件。2 d5 [( C9 B1 @+ g
早在1989年3月1日,大理州就实施了《洱海管理条例》,此后3次修订。2014年6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保护管理范围扩大到洱海主要流域,保护管理的范围更明确。
7 R3 _, |9 t0 a0 F2015年4月24日,大理市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大理市将集中一年的时间,打一场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有效解决洱海流域污水乱排、私搭乱建、管理缺位、发展无序等突出问题。截止到5月21日,已叫停洱海周边村镇2112户在建建筑物,取缔了2800多亩鱼塘。
# T5 @* c& Q" T& }为了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建设,大理州还组建了洱海流域综合执法支队,大理、洱源两县市也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洱海沿湖各乡镇每个乡镇成立一个洱海保护执法中队,强化执法监管。8 d5 C' Q8 `" o. C7 z) X
治·工程0 m% }. M, G/ t
多塘系统让污水“生钱”
+ y3 `# \, a$ U8 G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中龙龛村民小组在州人大和环保专家指导下建设的“多塘系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这几天茭瓜、空心菜、莲根长得正茂盛,不但治理了生活污水,还产生了经济效益。
: B; X. k! ~4 G2 w“多塘系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分为前塘、中塘、尾塘3个部分,前塘用于污水收集;中塘通过五级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被植物的根系吸附、清洁净化;净化后的清水进入尾塘,回到沟渠系统。大理镇副镇长杨振超介绍,“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如果流到洱海里,就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但对于农作物来说,氮、磷却是最好的肥料。”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多塘系统”处理后,中水用于农业灌溉,减少了污水直排洱海,也减少了洱海清水提灌的用量。- p  {$ g9 p! K
据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副局长杨建平介绍,大理市环湖村镇目前已建成20个“多塘系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全市村镇计划在年内利用田间地头建成80个“多塘系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使农业生产用水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5: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科学" |# ?3 J/ o1 D* l# n" K
为洱海量身定制防污举措
$ ?8 z, W" L  B0 |  K1 r“我们课题组摸索出了海菜花种植的关键技术,已经在技术示范区成功种植了海菜花。在我们的优化群落示范点,水生植物优势种类的面积正在扩大,水质非常清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洱海“十二五”水专项第四课题研究人员过龙根博士说。2009年以来,过龙根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洱海水生态及水质改善、治理等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
: j9 J. Q7 `3 J& c' T* `位于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课题研究基地,常年驻扎着10多名研究人员,最高峰时期基地研究人员达到了20多人。研究人员们正致力于摸索出一套专为洱海“量身定制”的保护治理技术。“‘鱼’、‘草’、‘藻’是洱海保护治理的三大突破点。通过鱼类结构的调控,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能够对洱海蓝藻水华的削减起到积极的功效。”过龙根博士说。
8 M3 R2 m& g" R9 W  A  s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建议下,大理市从2012年开始,从历年的开湖时间调整为9月28日开湖,延后了洱海封湖禁渔的开湖时间,让人工投放的控藻鱼类、贝类等有更长的生长期,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
+ y: k1 Z6 q3 ~/ H0 N6 O治·全民* z6 R, X6 f8 m+ w2 L. C" R0 Q; Y
两万余人加入洱海卫队
- k1 b9 \. f& ^8 w1 t" e2 U6月12日,声势浩大的“大理市洱海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活动启动当天,1600余名“洱海卫士志愿者”深入到下关镇太和、刘官厂、大庄等村委会,开展垃圾清扫活动。“洱海卫士志愿者”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开展清扫垃圾、抵制污染、屏弃陋习、文明生活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兴起保护洱海的热潮。$ a% d1 u& v. D4 X% e3 j# R( k
大理市成立的大理市洱海卫士志愿服务队,目前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达两万多人。
. C- i: M( Q2 X* E$ l* X3 v. f网·网格& A; ?6 ?& m8 B$ B0 G6 D, u. c# T
重点河流管理责任精准到人* t# {# ?( t! l+ P4 s$ O* J) h
今年以来,大理州创新洱海保护管理办法,将社区管理中的“网格化管理”应用到洱海保护中来,实行“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全流域各个乡镇。29条重点入湖河流都分别由县市领导担任“河长”,流域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段长”,村委会(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片长”,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实行洱海保护的精准化管理。
; G% Z# H5 g$ L$ n3月29日,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到大理市湾桥镇调研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时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大理市和湾桥镇要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乡村”和“把古生村和湾桥镇建设成为洱海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示范样板”的目标,以生态环保建设为关键,通过宣传、教育、处罚等手段,杜绝生产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通过引进技术、使用生态肥等切实可行的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生态治理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入湖溪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结合本地文化、自然景观,突出村庄建设特色,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 m1 ?' o; {9 @4 Z0 n1 N( N4月4日,大理州州长杨宁到大理市双廊镇调研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时要求,要扎实抓好洱海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淡化“管”的观念,强化“理”的措施,理顺体制、理清情况、理明责任,综合施策,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把网格化管理做成综合治理工程。: B' a, i& {7 g. u" f  N: z
首席记者 秦蒙琳 (春城晚报)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