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三
4 ]* @$ \, D1 [( A, Y, t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同奔小康
4 j5 k0 Z D. k如今,村党支部书记和国祥带领的郑家庄中药材经商队伍,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西藏等地。- h6 c( B& s3 m, M+ ^8 T* f
藏族外来户和国祥,很早就子承父业做起了中药材生意,率先致富。“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以前,村民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很多帮助,现在有能力回馈大家,必然要尽心尽力。”何国祥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刚迁入时汉族、白族群众给予的关心帮助。现在,他总把“一人致富不是富,全村都富才算富”挂在嘴边。8 [: I" F; D3 Z8 T, Z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村民王洪康父亲过世得早,家里非常困难,何国祥先是借了5000元钱给王洪康养起了奶牛,后又让王洪康跟着自己走南闯北卖药,手把手地教。
0 o( J- w( c$ ^7 }几年后,王洪康有了卖药经验,何国祥又自掏腰包让他“自立门户”。经过7年的打拼,王洪康收入可观,2008年投资30万元盖起了楼房,也成了全村的致富榜样。6 N; P! M% `( X
“没有何书记的倾囊相助,我哪里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在感激何国祥之余,王洪康也从他身上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如今,村里村外跟着他出去做药材生意的已经有10多人。; n! w$ F4 W0 B& y$ G/ t
“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做药材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人。”王庆荣说。
& i3 {8 p: i$ ?5 N6 c3 F" T) M0 k在外做生意的人在努力,留在家里的人也没有闲着。
j2 @) d2 M s74岁的郑晓东老人和72岁的老伴寸如菊身体都很硬朗。儿子儿媳都是忙时回家务农、闲时外出打工,一年有大半时间在外面。
" X0 E! y1 Q! x X& `# a& b虽然老两口年岁已大,但还是养了2头奶牛、3头母猪,每年收入三四万元。老人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挣点钱帮衬家用,也不至于在村里掉队。”, w9 H F. v/ ?# D
指着自家漂亮的砖混大门,郑晓东告诉我们,10年前,这门只是几个土坯加一块篱笆。“做生意的赚钱了,种地的赚钱了,打工的赚钱了,养殖的赚钱了,各处都赚一点,各种钱凑起来,日子更幸福了。”+ r2 H7 e T" a6 s Q) v0 N
如今的郑家庄,大半村民忙时务农、闲时经商打工,留村的人把种植、养殖打理得很好。
, H# f6 S2 w4 F1 b, @, a田地里万物生长,牛棚里奶牛低哞,马路上农用车穿梭,郑家庄欣欣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