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理想主义者,都矛盾和痛苦

0
回复
36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0 2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凡的世界》三本书算是看完了,过年前开始看,陆陆续续,差不多看了十天,用十天的时间看完故事里描绘的十年光景,不禁在瞬间变得心境苍老了。
其实书面讲的虽然只有十年时光,但对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物心理历程都进行了刻画,实际上又不只是十年这么短,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巨变的十年里,有人生,有人死,有孩子变成大人,有大人成为老人,有人实现理想,有人破灭希望,有人一次又一次地从苦难中崛起,有人周而复始地在黄土地里劳作。对于作者而言,要营造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然后赋予每个小人物情感,要撕裂美好的东西展现给世人,是件耗费心力的事情。全情投入一件事情,是消耗生命的事,作者唯有向每个人物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人物才能变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仿佛每个人都是现实存在着,而他只是在一旁看着,记录下来。不幸的是,不论作为作者还是观众,入戏太深,就难以自拔。想要感同身受,就要将每个人的情感体会一遍,当你经历了一场这样的全情体验,似大梦一场,却心力交瘁。
人之希望源于情感,人之毁灭源于情感。
第一本书的主题是绝望和苦难,在文革的时代里,经过了的人明白是场闹剧,没有希望可言,吃碗饱饭也是奢求。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贫穷,是因贫穷带来的一切绝望,一切不可触及,一切无奈。因为贫穷,无法追求爱情、知识、尊严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因贫穷而丧失的信心与自尊,因贫穷而狭隘的思想,因贫穷而无法追逐理想,而放弃对精神世界的建设。一切的悲伤来源于贫穷,破碎的爱情、隔阂的亲情、绝望的未来。因为文化大革命、自然灾难而被压抑的欲望与思想,使得农民被困于原地,淳朴又憨厚,每个人的最大追求就是吃一碗饱饭。
而又是贫穷,将人逼仄于狭小的空间里,在生存面前,人类释放出无限的能量,为了活着,放弃一切的追逐人类的最低需求,只要多出一点点的惊喜,就会变得格外满足。
若说第一本书里的基调是绝望,我在这样的绝望之下又看到了许多生生不息,很让人感动的就是孙少平初到高中时,他不过是个狭隘的农民,因为看书,因为交流,因为游历的体验,他有了感悟,眼界打开,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和可能。而孙少安的山西老婆,在那样的年代里,有着为了爱人而远走他乡的轰轰烈烈,她没有文化,没有思想,只有一股倔强和满心的热烈,最难得的最可贵的是她始终简单如初。
路遥的文笔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语言,恰恰符合这样一个故事的基调,直接描写了故事的走向,像生活本身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绝望里慢慢行进,却把所有的希望都放进了景色的描写里,他所写的那样一个黄土高原,穷得没饭吃,没衣穿,没有地方住,每个铮铮铁骨在这样的命运面前都忍不住潸然落泪,每个人都纯粹又渺小,殷切又简单,而路遥描写的景色,却总是勃勃生机,树木丛生,大河滚滚,生生不息。
他是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每个人物都很善良,每场绝望之上都能找到希望。他讴歌生命、讴歌土地、讴歌贫穷和苦难,赞美祖国,感谢时代,那些语气词,那些感叹号的背后,都是作者对这土地,对这时代,对这些人民的深厚情感。
第二本是变革与希望,文革结束了,人们吃饱了,开始有了新的追求,新的思想被接受,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追求,都充满着希望。看完第二本的时候,与第一本有天壤之别,第一本述说的是绝望,基于文革时期历史背景之下的绝望,我们作为读者,深知那段历史,那种长期的绝望,不仅在最基本的人类生存的绝望,在精神上也是一片荒凉,没有经历那段时期的人,难以想象那种荒诞吧,小时候总是听父母说以前上山下乡过苦日子的事情,对于我而言,这些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在历史书上的文字,一些电视里面的画面,看完书之后再去联想,觉得亲切,原来对于没有情感注入的事情,仅仅就只是一件事情而已,看完书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变革带来的冲击,当时代停顿在原地毫无前行的时候,一切都是静止的,十年文革沉闷的时光如同凝固一般,就像每次看了抗战时期的电影,演员对着炮火连天的空中长叹一句“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们知道抗战八年的漫长,看到影片里所表现出的希望,内心不免觉得酸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最痛苦的莫过于精神上开始觉醒又时刻被压制的人,最本分的农民倒是好满足,只要有饭吃,穿的暖,不论怎么变革,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对于精神上开化有所追逐的人而言,那样的年代是太混沌了。而一到四人帮瓦解,历史的车轮变得迅速而猛烈,毫不可控地向前行进,来不及思考,像做梦一般,正是这样的速度让人进补不起,要知道在这之前,大多数人都未收到良好教育,没有能力去思考和辨识,一瞬之间接受的讯息太多,导致泡沫与膨胀,消化的能力达不到进补的速度,也是时代的悲哀。
人在年少时应该多经受一些苦难,痛苦是对人的最好磨砺。
我从来没有看不起农民,中国农民身上的那一股韧性是无穷且有力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农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异,这种差距来自于财富,城市里的人与生俱来的某种优越感,农民因贫穷而生的自卑。但因精神层面,因受到教育的不同,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又开始重新划分,城里人的不学无术吃不起苦使他们很快被时代甩的很远,与他们共同成长起来的同龄人相距甚远,农民里未受教育的一部分人凭着一股韧性和天分很快发家致富,顽固的人守着一亩三分地也能自给自足,而另外一些受到教育的人,他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可以跳出小农的局限性而获得让人尊敬的独特灵魂,这一切都是知识的力量。
人不学习,不交流,不走出去看看世界,在自己固有的观念里僵化腐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孙少平,原本只是一个农民,上完高中之后本应回乡务农成为一个彻底的农民,但是他不屈从与命运的安排,勇敢的从土地上走出去,他做的工作只是些纯粹的体力活,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而言看似毫无意义,但是对于孙少平就不同,表面看来他与劳工无异,但可贵的是他有个熠熠生光的灵魂,他年轻,需要经历这样身体的痛楚,在遭受身体的折磨时磨砺了自己的灵魂,他一步步的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大概这本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如何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开始追逐到最高的精神满足。从对生存的渴求,对劳动的态度,对生命的抵抗,一点点的从荒芜走向绿荫丛生。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所有的不善良也是源于人类的生存需求,对于毫无精神世界的人而言,我们怎能苛责,对于认真对待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我们除却同情还有多少?
第三本是命运与反抗,书名是平凡的世界,但其实每个人都不平凡,每个个体所隐忍的东西,承受的命运,经受的苦难都各不相同,但在生死命运面前又是如此平等,有人说,人不应抵抗自身的平凡,但我们的每个人又无时无刻不在抗争。或许多数人在这本书里面会看到一种遗憾与无奈,看别人的故事多少会在长年的变迁里看到物是人非。但人生何处不是无奈,而无奈与内疚其实是最无用的情感,一个人认定了生命的无奈就表示他放弃了抗争。很多的事情都不能完美,残缺的也是另外一种美,不放弃尝试,就不会无奈。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书里面对于官场的一些故事描写,书里的官都是一派正气的,虽有一些反讽的东西,到底还是没有伤及半点皮毛,这也是作者理想主义的表现吧,也证明他是体制之内的人,他对为官者没有普通大众的一种天然敌意,营造的多是一种刚正不阿的形象,即便有些许缺陷,也是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的一般人性缺陷和性格狭隘。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善意,也很浪漫主义,讴歌和赞美时代、变革、劳动、贫穷、命运、生命,对一切困难抱有崇高的敬意。
书里面的主线无疑是孙少平一家人的故事,这样的一家人经历了起起落落,是中国许多家庭的缩影,其实比照而言,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书里面找到一部分与自己身旁人相似的部分,所有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孙少平和田晓霞吧,孙少平大概是作者自我世界的一个隐射,而田晓霞是他内心的理想。如若没有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这本书顶多算是一本农村题材的小说。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描写了书里的人物对苦痛的隐忍,这是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承受的事情,特别是孙少平,对于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自己的灵魂,尊重劳动与生命,享受命运恩赐的苦难,并从每一次的痛苦之中将自己的灵魂锤炼得熠熠生光,书里面的绝望与希望其实是交织而生的,贫穷使得黄土高原死气沉沉,孙少平去县里面上高中,遇见了与自己的境遇相似的少梅,而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同时,他通过看书发现了自我世界,但真正打开精神之门的人是田晓霞,她是完美的化身,孙少平遇见田晓霞之后,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他开始不惧怕自己的贫穷,因为精神世界的富足让他变得自信起来,在交流里开阔了眼界,也不再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不在乎世俗的目光,不拘泥于大众的价值观。田晓霞家境好,性格开朗活泼,思想有深度有高度,爱学习,勤思考,她愿意打破世俗的枷锁,不断追逐精神世界的高地,对劳动人民有深切的情感,她是完美又强大的。是孙少平的明灯,是他的力量源泉,孙少平每每绝望,每每想要放弃,每每想要屈从于命运投身于平凡的世界之中时,田晓霞总是有一股力量让他想要成为更为崇高的自己。而作者似乎知道这样完美的人格并不存在,于是田晓霞舍己救人死了,被滚滚洪水吞没。再一次证明了人类的平凡,所有伟大的或卑微的灵魂,在死亡面前都是平起平坐。但失去了精神支柱的孙少平从此之后就失去了力量,田晓霞死后,对于孙少平的描写就是不断的劳作,少有精神层面,他的精神之光已经熄灭了,即使最后,金秀表达了对他的爱,他也选择了回到煤矿,回到嫂子身边做一个平凡的工人,不是他自卑,也不是不敢闯荡,而是他选择了把田晓霞作为永远的唯一藏于心底,没有了晓霞,他失去了光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如果孙少平是一个骨子里倔强的人,拥有不凡的灵魂,他不会满足于煤矿的生活,他的心总会恢复光泽,再一次追逐灵魂的高地,他还那么年轻,尽管内心成熟,经历世事,毕竟他才二十多岁。如果一个人因为世间的挫折一蹶不起,不敢冲闯,他就不是拥有真正坚毅灵魂的人,可贵的灵魂,并不在乎做一件多么崇高伟大的事情,而是心中的热情永不熄灭
书里面对小人物的描写,多体现在行为表情之上,没有太多的心理描绘,孙玉厚多次独自一人走在黄土高原上,走在河边草丛里,蹲下来仰面大哭,都让人不禁唏嘘。孙少安隐忍自己的情感,宁可辜负自己也绝不辜负别人,不愿打破世俗的规律,从现实和理性上来看,他是负责的,但从情感上而言,他是懦弱和可悲的。人因自卑而毫无斗志,于是放弃尝试的机会。但总的来说孙少安的一生是圆满的,他年少时经历的苦难,为了家庭而辍学,承担家庭的重负,因为这样的磨砺,使他拥有成功者必备的良好性格,也因为他的懂事,隐忍了自身的情感与欲望,他将渴望降到最少,一生都是为了他人而活,为家庭,为父母,为妻子,为村里,他是个好人,可他从未成全过自己。他值得润叶为他放弃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悬殊,更值得妻子不顾一切远赴而来为他生儿育女,守家创业,并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他,不辜负众人,唯独辜负了自己,我们的这个时代里有多少人是孙少安这样的,扭曲了自身的意愿,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全心全意的迎合他人。
书里面太多的小人物,各自有各自的辛酸悲哀,各自有各自的满足欢愉,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推波助澜的一员,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人类的力量又是伟大的,那些消殒在历史中的人,难道他们就没有思想吗?他们没有悲痛吗?他们没有生活吗?他们没有为这世界的美好出过一份力量吗?他们都是平凡的吗?
而孙少平对自身世界的认真态度,和田晓霞身上绽放出的光芒始终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平凡的世界(全三册)》书评/木木same)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