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0 V7 t* L( y9 [3 r( l e) D, M
借兵征战开创基业2 @: }2 |4 A& |* ]! |- o
开创大理国的段思平,身世充满神话色彩,坊间和野史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 M! v' |3 S* a; h I0 N, [. G 如今大理一些村落的本主庙以及白王庙里,都供奉着段思平像,白族群众三天两头都会去磕头烧香,请求保佑。
5 z( A* ]/ n' ? 李以恒在《淮城夜语》中记载,段思平的母亲阿垣是大理喜洲院塝村人,后嫁给南诏清平官段宝隆,但一直没有身孕。后来,她有一次过江,水中忽然飘来枯木,触渡船。而这枯木还有奇异的香味,阿垣觉得奇怪,用手去摸那枯木,结果,枯木化为一条细线一样的金龙,钻入她的衣袖。随后,她就有了身孕,并生下了段思平。《南诏野史》的记载也差不多,称“其母因过江,水泛而触浮木,若有感而娠,生思平。”# f2 e& a4 V. B0 T4 ~
不过,对于这些记载,《大理国王室探究》一书的作者、云南省大理州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廖德广先生认为,这些记载以及民间传说,与中国古代为了解决君权“理法”、“神圣”问题的“孕有奇遇”、“生有奇兆”、“相有奇貌”等传统神话无异,属于有意的编造附会。
7 u, [# M, W. h2 @6 t 段思平所处的年代与其几代先祖不同。他成人的时候,已经是乱世,各种政变、谋杀层出不穷。$ a3 U) D. b% a" ]# @+ F8 e
公元902年,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800人,并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南诏政权崩溃。公元929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消灭郑买嗣,立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国号天兴。第二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为王,改国号义宁。" o, C; G6 k- ?1 x0 u% U3 f& u: B
此时已经是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因为才华横溢,为杨干贞所嫉妒,被他追杀。后来,段思平在军师董伽罗的帮助下,向东方37蛮部借兵,并于公元937年进攻大理,讨伐杨干贞,诛杀其弟杨昭。杨干贞连夜出逃,跑到了鸡足山。
' D# I r' ? D1 n 公元938年,灭了义宁国之后,44岁的段思平正式即位,国号大理,成为大理国的开国皇帝,号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即位后,他的好友,精于武功和阵法的大德比丘,在寺庙里给段思平传授了自己的著作《南诏兵典》,该书有8卷,分兵论、阵法、地势、技法等。此书后来成为段氏用兵习武的重要教材,此事后来被明朝初年的大理天威径镇抚使李浩记于《三迆随笔》一书中。4 I) v: r( d9 ^
公元939年,段思平在鸡足山遇到已经出家的杨干贞,得知其法号“大悔”,并日夜忏悔之前的罪孽,于是赦免其罪。- C! S5 b' ^& X' i2 b1 u" @
从938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开始,大理段氏家族真正走向了富贵的巅峰! P- H7 r% o. C6 t' I! i+ t; x
富贵8 w: G c1 s1 t; v
从人臣到君临天下
5 p( k- K. P8 D( v 在许多人的观念之中,与大唐相比,南诏国仅仅只是处在蛮荒之地的一个小国。但是,如果从实际疆域看,南诏国的地盘,足足有现在的3个云南省大。南诏国的实力,也十分雄厚,雄厚到打败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唐王朝的铁骑。
# W5 [4 ^' v, j4 k4 U' a 段思平立大理国后,几乎统治着南诏国的全部领土与人民,时时有附属各部各国进贡。由于政治稳定,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大理马和大理刀,很受宋朝的欢迎。《马可波罗行纪》以及宋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等都对大理马推崇备至,一匹好的大理马价格都在黄金20两以上,北宋每年购入大理马超过5000匹。大理刀也深受周边诸国推崇。而大理国的属地,古时就是黄金、白银、珠宝的产地,仅金矿、银矿就有40多座,铜矿14座,开采所得,大部分归段氏统治者所有,加上大理国时,交易主要使用贝币,金银只是兼用,所以,大理国的“金银库满,多用于与中原交往”。6 Q; z$ E0 @) _! i8 C4 N1 J
大理段氏崇信佛教,曾经将巨额财富用于修庙建塔。根据《大理古佚书钞》记载,文经皇帝段思英出家后,花了8年的时间,将无为寺建成护国禅寺,铸佛3000,塑800罗汉,带文武官员百名、侍卫500余以及36妃出家,36妃各有庵堂,众虽出家,犹如置身宫廷。秉义皇帝段素隆出家,辟无为寺为传武圣地,建翠华楼,楼高五重,为南中第一藏经楼。无为寺僧众2000,日食粮8担,僧舍禅室千八百间。保定皇帝段正明在位时则在大理建300小寺,99大寺,后又在苍山西坡石门关建佛国寺。在建寺造塔方面,大理段氏可谓花钱如流水。而段正明出家后,常常到中原游玩,每次出行,必用20匹马驮着金银,供自己使用。天明皇帝段素兴即位3天,就到拓东城广选美女,大兴土木,建立行宫于玉案山,工匠3000人,民夫2万,日夜营造。重开金银二河,两岸十里长堤种杨柳10万株,造亭阁200座。他每次出游,300美女随伴左右,所到之处开怀畅饮。短短5年,就花费大理国12库金银中的5库,共计60余万斤金银。大理国百官认为段素兴为败国之君,后废其王位。
5 Z. p7 u: P$ v6 _. w+ c 到了宣仁皇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金庸小说中的段誉)统治时期,大理城中,方外诸技、八方歌舞,日夜笙歌于五华楼,盛况一方,大理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 g: ]' w8 F. j6 W C 到了元朝,段氏世袭大理总管,实际上还是总管以前大理国的大部分地盘,除了被废除王位之外,富贵程度,与大理国时期相差并不太远。0 C$ g! g( ~# |
衰落* J7 s' C! C' U/ p: z, Y
明朝武力荡平大理( @' b5 L( t/ m7 s' p" H6 K, C
作为一个由诸多少数民族、共计37部组成的小国,能维持这么长久的稳定统治,而且国内政局没有发生过剧变,实属罕见。
3 S% U- G( u* Z. d4 ^( R 这一方面是由于宋朝没有对大理国加以刀兵;另一方面,是大理国从段氏国王一直到庶民,举国信仰佛教。信仰佛教之人,极少有暴戾之气。因而,在大理国期间,几乎没有哪一代国王进行残暴统治而引起人民的反抗,也没有哪一次王位更迭引发宫廷血案。即便其间清平官高升泰曾经短暂称王,也是以禅位的方式实现的,并没有诛杀一个人。高升泰即位后,又下令子孙,自己死后,必须还王位于段氏。
" p2 h/ H2 `! r 外无强敌,内少乱贼,客观上给大理段氏的统治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据史载,段思平建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权逐步得到巩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几位皇帝的努力下,大理国的国力与日俱增。《桂海虞衡志》中的8个字可以充分说明大理取得的成就:“地广人庶,器械精良”。/ Z8 j* P! B) l( z9 S: k+ }
另外,加上段氏家训要求皇族必须文、武、德兼备,尤其作为皇子,未来的国王,在这3方面更要出类拔萃。段氏家族的子孙,也先后被派到了各个属地进行统治。' q% l1 f3 M- Y) k- f
这期间,大理政权在大理遍修佛塔、寺院,在经济上,与宋朝进行边贸,在文化上,也与宋朝进行比较紧密的交流,在客观上促进了大理的发展。
l- b+ K9 u: Y! f8 n4 _& t9 t 公元1253年,忽必烈亲率大军扑向大理,并出奇兵翻越点苍山,攻大理城。段兴智和清平官高泰祥率军与元军死战,元军战死8万余人,因瘴气中毒死5万余人,而大理国军队死伤也达6万人之多,已经无力再与元军抗衡,大理城也被元军攻下。后来段兴智被俘,送到无为寺翠华楼。忽必烈学诸葛亮治夷之策,亲自为段兴智解缚安抚,令其为摩诃罗嵯(意为王),仍然负责总管大理。从此,段氏成为大理世袭总管,存续300余年的段氏大理国宣告灭亡。
( O! q+ ]2 g ?# s! T% w, H 自南诏至段思平,共289年,大理段氏世袭清平官;自段思平建大理国,到忽必烈攻占大理,大理国亡,历时316年,经22帝;段氏被元朝封为大理总管,继续统管云南,历时121年,经11代总管。9 x" d8 u( h: Y+ i5 A3 X$ V8 \; L# f
后来,明军傅友德、沐英、蓝玉等攻入大理。随着大明军队铁蹄踏入云南,段氏家族即便想占地偏安,也已不能。8 y( |2 x T' Y, o- F
段联苏说,当时幸免于难的段氏族人,有的改姓短,有的改姓杨,有的改姓殷,有的改姓张,改姓的,都不与段姓通婚,还有的避祸他乡。段思平故居所在的文阁村,被明军夷为平地,村后的莲花山,则被当作是段家的龙脉,被明军削去了整整一个山头。
8 ~$ i& q) a4 y+ N' m 如今,段联苏每次谈起这些事,依然忍不住顿足伤感。7 u7 p1 J7 s. x
今天) {# T, n/ V/ [4 _; r
品尽落寞的滋味
+ B. M, k: G+ {6 h 明朝攻克云南后,在大理实行文化灭绝政策。明军将大理所有有文字记载的书籍全部收缴后,“在官之典籍,在民之简编,全付之一炬(《滇系·典故系》)”;而大部分有关南诏和大理历史的碑记木刻,也尽可能砸毁,并要求民间必须以汉语交流。3 ~8 o! W# @8 Z$ M1 `% N# i; v; Q
在这样的情况下,辉煌了数百年的大理段氏,不少族人被诛杀,剩下的四处逃命,段氏家族的族谱从此被切断。直到洪武后期,朱元璋下令赦免段氏,段氏的后人,才陆续回到老家,重新建设家园。3 D/ P2 T7 D4 O+ M& R) b/ `
据段联苏介绍,到明朝正德15年,段氏一位名叫段德贤的后人,重新起草大理段氏从明朝开始的族谱。段德贤曾任山东昌平州吏目,他的3个儿子也是举人。根据族谱记载,段德贤生性正直,后弃官回乡。此时的段家人丁重新变得兴旺。+ h3 V! ~' M3 }- d& a
因为有很多段氏后人在明初或死或逃或隐,已经难以追根溯源。所以,这本修于明朝、已经泛黄的族谱,已经无法与大理末代总管段明一代相接,而是从段连胜开始。4 z& D6 s# f/ S( b8 U! _, Z
据专家考证,段氏后人有在大理、怒江、通海、宜良的,有在省外的,有在缅甸的。但文阁村的段氏支系,基本可以确定是段思平后人。
6 m( B. E- O. U2 Q. @9 D# v# ]% h 数百年之后,段氏族人自发筹钱,在村口立了一块“段思平故里”的石碑。2014年,他们又在村口把石碑改建成一个牌坊,刻上两副对联:“为相南诏此方或遗宗榜屐履,立君大理兹境呼有思平印玺”、“武侠书中寻旧梦,思平故里觅新踪。”对联足见段氏后人对于先祖辉煌的自豪感。
9 r2 ^% H# p. Q" p% @ 文阁村的这一支段氏,在村中还有一个段氏宗祠。后来,这个祠堂被作为村中的小学,一直办到本世纪初。后来学校搬走后,段氏族人将祠堂外面的一块土地卖掉,用筹来的资金将快要倒塌的祠堂大殿修缮了一次。但是,现在祠堂的左右厢房也已快要倒塌。+ N$ v8 T6 v( z8 j
文阁村的段氏后人,因为在最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出过大人物而感到遗憾。段联苏有一个兄长,是个普通公务员。段联苏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东川一个矿山当过技术员,后来家里没老人照顾,辞职回来,当起了农民。- ]1 }/ P) I0 r* o( E. `, c7 w) T
他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省建筑安装公司,另一个在昆钢,还有一个在家务农。两个女儿嫁出去了,靠卖喜洲粑粑维生。! Z. i: O; Q* O! `. \
这一支段氏后人曾在明后期到清朝期间出过几位官员,但这些官员的身份地位,已经远远无法跟唐宋元时候的段氏先祖相比。
, H2 n* O+ [; H0 Y& [+ u( u 只有从段氏祠堂中,经段联苏修正过的一副对联,还勉强能感受到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唐而宋宋而元经七百有九十二年从始祖唐初叶至滇西卜宅洞滂树丰功建伟业遗教后胄世裔代代慈恭孝友,生而子子而孙合二十与二十一世庆同堂点儿孙绕于膝安居莲麓创文德兴仁孝传谕世代儿孙时时礼乐诗书。”特约记者施怀基 文图( f+ E0 J9 f1 _/ S8 F3 Q4 {
下篇预告:
; | q2 }1 g- }- h. [ 大理段氏崇佛信教,大理国22个国君中,竟然有10个淡泊权势,不恋龙袍爱青灯,舍弃龙椅,出家当了和尚。而且,只有个别是被迫出家,其余,均为自愿。大理古称妙香佛国,绝非浪得虚名。同时,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描写了段氏的武功绝学一阳指、六脉神剑,令世人无限神往。而据野史,大理段氏历代国王,大都武功卓绝,无论气功、剑法、枪法、刀法等,均已是当世罕见。9 e9 _5 n( J @6 S+ L& o
记者 施怀基 文/图(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