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是重要的大理白族聚居的城镇
- P& t: D {" W9 p) S! m7 ~* H- X6 D, [1 ~1 d' G7 x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理喜洲,兼收并蓄、文商并重、民风独特。从现存的明清以来的上百院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大理喜洲人建造的云南农村第一座水电站等即可见一斑。从南诏时代始,大理喜洲就是商贾云集的重镇,大理喜洲商帮叱咤商海,大理喜洲侨乡闻名海外。这里集大理白族文化之大成,火把节、蝴蝶会、三月三等大理白族代表节庆大都集中于此。人杰地灵,现在国内外获正高职称的大理喜洲籍人士达400余人,有“四百教授一家乡”的美誉。+ A+ Y! b$ j1 @# f. e$ M
/ U, ~9 |( Q6 m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大理洱海,西枕大理苍山。喜洲是重要的大理白族聚居的城镇,大理喜洲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大理白族庭院格局。这些白族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喜洲比较著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特点,又结合了中西建筑手法。历史上大理喜洲镇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曾为国家输出了许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过去大理喜洲的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曾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 i, x; A- m/ h- y: w
" ~4 [( u+ Y7 J9 z" S& y& {
说到大理喜洲首先要说它的商帮文化。大理喜洲人“文商并重”、“以商养文”,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f" {+ E* q) H% V
5 B+ [1 X" n( P8 ~8 @% M0 I
大理喜洲镇自古以来地少人多,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大理喜洲一大特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当时的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140普通家工商企业,被称之为“喜洲商帮”。大理喜洲商业发展到高峰时,商户就占到全镇户数的1/3以上。
8 R! U1 N( O8 t% L+ ^) c) m
% x' R, b7 T8 o) | 董承汉——位具有浓重大理喜洲情结的80岁老人,此前曾用8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喜洲珍闻纪实》的著作。老人对记者讲述大理喜洲的历史变迁时,显得格外动情和深沉。他说:“当时的喜洲就是—个‘和谐社会’的缩影,当时的有钱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年四大家族都会齐聚一堂,商谈有关建设大理喜洲、救济穷苦乡亲的事宜。‘喜洲商帮’先后在喜洲家乡和外地建了许多工厂、医院、电站、图书馆等,在树立道德风尚、传播先进文化巴想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 A; C; Y4 a% S: S7 G / H9 C$ }0 y, s
古老的大理白族民居,细如鸡肠的小巷,传统的茶铺、理发店、纸烛店、小吃点、裁缝店……开朗豁达的大理喜洲人在老房子下做着各式生意,随着时间的打磨,这种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一种经典文化的载体。: i( j# d* C1 F& W* y) a/ X$ E/ U8 b
; v; T0 l- T& J ?6 _$ f
大理喜洲目前保存有一大批明、清、民国至今各时期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共有院落111座,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在整个大理地区,就只有喜洲保存了如此完整、如此精致的白族民居?这可能与大理喜洲的商帮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S5 z7 v( O u8 k; A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