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朋友的4岁女儿,肉毒素中毒仍未脱险。”最近两天,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着这样一条消息。患儿父母的朋友田女士介绍,目前怀疑孩子喝了核桃乳后导致中毒,警方已介入调查。
* x5 O, v% c# E4 X/ d# b患儿就医的昆明市儿童医院医生表示,孩子目前已无自主呼吸,正在尽力救治中。据了解,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毒素,而肉毒杆菌成人致死量为0.01mg,常产生于变质的肉类,以及豆、乳制品中。5 u0 n; j8 \4 W! N6 q' h
医院:肉毒素中毒较为罕见8 T5 R* w# Y+ C) x
“朋友的4岁女儿,肉毒素中毒第6天,神经受到伤害,呼吸靠呼吸机,双眼瞳孔无反射,注射抗肉毒素血清24小时后,仍未脱险。”田女士称,“目前怀疑孩子是喝了核桃乳后导致中毒的,不过,警方正在调查中毒原因。”
% z4 Z6 V4 n! r* m5 m目前,该女童正在昆明市儿童医院ICU接受治疗。该院表示,女童18日入院,入院时已经出现视物不清、下肢瘫痪、不能言语的症状,怀疑是食源性中毒,且肉毒杆菌中毒的可能性较大。“孩子入院时病情危重,入院后,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之后,孩子失去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 @3 g; }* |) p- r: ^+ j2 C0 H
市儿童医院介绍,肉毒素中毒的病例较为罕见,难寻解药。“以前从未遇过如此严重的肉毒素中毒病例。治疗肉毒素中毒的抗肉毒血清在全国来说都较少,为了救治女童,医院通过云南省工信委联系国家工信部,后联系上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才找到了肉毒抗毒素血清,并在18日当天收到药品并用于临床使用。但孩子目前的情况还是很危急,我们也在尽力救治并积极联系上海、北京的多名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 c7 L" ?. ]0 d. w7 b- c建议:应避免食用过期食物
' |9 |4 a: \" i7 V$ f9 A儿童医院表示,一般食物中毒为沙门氏菌导致,可使中毒者出现呕吐、腹泻或其他中毒症状。而肉毒杆菌中毒则较为罕见,但毒素却强得多。据了解,摄入0.01mg肉毒杆菌即可导致成人死亡。“一般在变质的肉制品中产生,临床则常用于美容行业。”* ?. Y# R. S$ n. w. K7 w
医生提醒,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该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尤其是过期肉制品、乳制品及豆制品。有幼童的家庭应及时清理变质食品,避免幼儿误食。
, p C5 K+ ]& T0 Y+ v5 M发现肉毒素中毒后,应立即对患者导吐催泻,以排除毒物、减少吸收,并及时注射肉毒抗毒素血清进行治疗。4 J1 K# V$ ^8 m/ w
名词解释
3 P" l- j. j6 B肉毒素:史上最强毒素9 l1 P2 \2 {/ i7 R, k6 G$ ]6 ]
●来源:肉类和豆类制品,胀袋误食通常就是指包装中充斥了大量的肉毒杆菌毒素。; l' i! E" }3 J$ \4 g
●毒性:目前人类已知的最毒物质,1毫克即可以杀死1万人。 G$ T% r: D O$ w7 ?% p: O
●作用机理:阻断神经末梢分泌能使肌肉收缩的乙酰胆碱,从而达到麻痹肌肉的效果。
' L e: h. \3 Q* E2 g●战争:生化武器,破坏神经系统
! | z; c5 G' |2 N* W●美容:消除皱纹,瘦脸及瘦小腿
$ M& @( N8 _1 {' F" s+ M+ E●医疗:治疗肌肉痉挛及斜视
8 D* _0 V6 \5 r, v8 f6 u相比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肉毒杆菌属于“藏得很深很深”的一种。肉毒杆菌家族一共兄弟7个,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4个能在厌氧环境下(比如肠道、密闭发酵食品)产生肉毒毒素。: _0 n( G% x# E/ a, u. `# N
顾名思义,肉毒杆菌似乎多隐藏于肉类之中,但就目前的研究看,“肉毒”二字早已失去其原有意义。有研究者分析了美国236起肉毒素中毒暴发案例中的可疑食物,牛肉、猪肉、牛乳制品仅占9%。肉毒素中毒的病例大都由植物性食品,特别是家庭自制的豆类发酵制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引起。日本与俄罗斯等地的中毒则多因鱼类制品所致。2 d3 G4 p$ t: I6 I
肉毒素中毒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全身无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继而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面肌麻痹、眼球震颤等。
4 G1 f D. b/ @) c在肉毒杆菌分泌的毒素中,A型肉毒素被称为“史上最强毒素”。一名60千克体重的成人,只需要1/1000克即可导致其死亡。这个剂量只相当于四分之一粒芝麻大小。而且毒素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不但胃液无法破坏其毒性,胃肠道的蛋白酶也对其无计可施。* W, J4 c! e( Q! W' @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肉毒素耐热性较差,只要煮沸10分钟或者80℃维持30分钟,即可确保无虞。真正难解决的是它的芽孢。肉毒杆菌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像蚕作茧一样用一些蛋白和糖类物质把自己包起来,然后就能“刀枪不入”,一般的加工手段都杀不死它。等它重新进入合适的环境,比如人的肠道,它又能苏醒过来继续干坏事。
2 K/ I" {6 ^4 V6 X王柔(都市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