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难得的出差的机会,我来到了曾经熟悉的这座一线城市——在这里我度过了大学四年的时光。那天晚上,当我站在繁华的商业路段,以一个来自三线城市的外乡人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火树银花、霓虹闪烁的景象时,我竟然有一种恍惚之感,眼前这一切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新奇之外更多的是迷茫... ...
我曾那么地接近它,毕业那年,我本可以留下来的,但我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回到我的家乡,用一种高大上的说法应该就是热爱家乡,而实际上仅仅因为贪恋家的温暖舒适,同时思想传统的父母也不希望我一个人独自在外地工作。如今回首匆匆那年,我不禁感慨万千,泪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当年还没有几线城市的分法和提法,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没有这么大。如今一线城市的发展的确算得上日新月异,那天晚上去逛商业街,走到一个地方,同伴告诉我去年她来的时候这里还有很多店铺,而眼前已是一片在建的高楼!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种发展本身的深层动因及其合理性,打个比方,一线城市的发展就像那只没有偷懒、全速奔跑的兔子,而我的家乡的发展就像那只慢慢挪步的乌龟。
难道不是吗?前段时间,关于到底该留在一线城市苦苦打拼还是要回到家乡小城生活的讨论甚是热烈,我未曾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但大学同学中的绝大多数如今都生活在这座一线城市,而且我们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或许比较一下毕业若干年后我和他们的境况的差别,也可以窥探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差距。同学聚会上,听听我的同学们都在说些什么!谈到工作,自然是各种吐糟,但是吐糟都可以“吐”得这么兴高采烈,可见同学们对工作依然投入和充满热情,而我已可以平静到连吐糟的欲望都没有。说起旅游,大伙在热烈讨论的是澳洲大洋路自驾游之类的出国游,出国游对我的同学们来说早已无甚新奇,要知道这不是“有钱任性”或家庭经济优越的个例,而是大伙已具备了这种经济能力和消费观念。OMG! 不是我的同学们没有考虑我的感受,而是他们不会想到我不仅国门没出过,而且连去过的祖国的名山大川用十个手指头来算就足够了!我的情况也非个例,要说欧洲澳洲这类出国游,至少对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新鲜事,谁要是去了趟欧洲或澳洲,在我们这儿可算是新闻,还可以“炫”好一阵子。话题自然会绕到工资待遇,又是少不了一番抱怨,但我还有开口的必要和底气吗?说多了都是泪啊!
这就是差距!具体而又鲜明的差距!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请不要说我“俗”,如果我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追求,古人不就有很多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例子,那个才叫“假”。记得有人说过,决定人的命运的无非就是在人生几个重要关口所作的抉择。我想说的是,我们身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企及的人生宽度和高度。经济发展决定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们不但享有更丰富完善的公共资源,而且大城市自有大格局和大气魄,人们的眼界和胸襟自然就相对开阔。但就像硬币的两面,大城市的人们同时也要承受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更激烈的竞争,还有高昂的房价、拥堵的交通、拥挤的空间,劣质的空气... ...
那天晚上,当我们结束聚会走在那座著名的商业广场时,有同学无意中说她之前没来过这里,也有几个说他们只来过一二次。原来,此处的繁华固然离我很遥远,但于我的同学们未必就很近。我顿时释然:我们总是觉得生活在别处,但正如我激赏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所写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处无风景?何处无生活?其实心之所往,家之所在。我心安处即是家,有了家,有了精神家园,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每个时代都可以成为个人的黄金时代,居里夫人不就说过,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同样道理,人们在每个地方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更何况,人生何时何处不是身不由己?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安逸舒适,比如APEC蓝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可遇的,也是可求的,又比如每天中午我们都可以回家吃午饭,还可以睡个舒服的午觉;更重要的是小地方还有那令我眷恋的温度。是的,温度,因为同根同源,因为地方小而形成的温度。尽管小地方的“人情”经常被人们诟病,它几乎成了关系的代名词,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难道大城市就不存在“人情”吗?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趋向于理性化透明化,这种“人情”的存在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而能够温暖人心的温度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如果向往大城市的精彩和多元,那么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各种成本;如果享受小地方的安逸舒适,那么就接纳它的不完美不完善以至落后之处。偶然读到丰子恺先生的一首小诗《豁然开朗》,惊喜于它恰好可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文/阅读时间网读者·佳佳)
注:本文系阅读时间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