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K7 D4 Y6 H' H8 E N! P3 y4 S
锡器 8 [2 |9 A4 b {* f3 m$ |5 m5 @3 l
这是王的墓葬么# t* O- x8 k& n: P( U
祥云大波那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对后来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这次墓葬发现与过去铜棺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U% J ~- B8 d2 o: X+ k! |
这也是闵锐感兴趣的问题,他发现,铜棺的主人用的是四块棺板的级别,这次发现的墓葬使用的是三块棺板的级别,一方面说明他们与铜棺主人的地位有级别的差异,但是都是同一个族群中的统治阶层。墓葬出土的鹰纹与铜棺上的鹰纹极为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关系十分紧密。, j V9 @" u( S! [# [
祥云地区传说中的白王,一直没有见于正史记载,见于野史和当地张姓人家口口相传的家族历史,以及他们传承的各种习俗。在大波那村志记载中,有这样的文字:“当地张氏家族系,是古代印度阿育王的后裔,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僰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立的益州郡,承认并封仁果为王,仁果将之称为白国……元封年间,汉武帝经营西南夷,占领大勃弄东部地区,设置云南县……”当时白王将自己当地女儿许配与南诏开国诏主——细罗奴,将王位传于他,成就了南诏国的建立。这些秘密还需要通过考古工作者实实在在的发掘,通过整理研究来解谜。
9 `% i' A: o/ w有两千年历史的村落
" [1 R, ]4 O& S' ^6 t+ f在这次大型墓葬发现的同时,寻找到了与墓葬年代相同的居住遗址,考古人员现场清理出了灰坑、沟、房址等遗迹,房址为杆栏式建筑,而1964年发现的“铜棺”墓伴出土的房子模型也是杆栏式的,说明墓葬主人也是居在杆栏式建筑中。考古证据表明,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人在大波那村居住繁衍,这是滇西重大考古发现。
+ K, c l! c7 ^他们应该是古“云南县”的先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此置云南县,成为云南省名之源,1918年,因省县同名,小让大,易名“祥云县”。) T+ c5 Q: I9 E1 [ T7 c! b( N6 R
大波那村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村落,这里的古文明保存无疑让这个村落成为云南独一无二的历史村落,对大波那村落古迹的保护有什么样的建议?古墓葬分布范围确定后,依法依规划定文物保护的范围,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大波那村的张氏后代一直认为自己是白王的后代,他们对文物保护非常用心,也非常积极。因此专家也建议发挥村民的积极性,积极自觉地保护村落历史文化。让云南的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有自己的特色,留下历史,留下文化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