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这里的人能歌善舞,历史、文化、民俗的沉淀让这片土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然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如何打造出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片,让新疆“歌舞之乡”的称号实至名归?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新疆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文化发展需破“龟兔赛跑”观念
繁荣新疆的文化艺术离不开人才,目前新疆缺乏文艺方面的领军人才,难以留住人才是制约新疆文艺不能走出去的瓶颈。
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挖掘得不深,需要改变思路,勇于创新。要打破以往“龟兔赛跑”的老观念。为什么让乌龟在路上跑,而不让它在水里跑?若在水里,乌龟背着兔子跑,在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这样就会双赢,这就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现代科技等新形式打造真正的歌舞之乡。
作品的创新也很重要,打造新疆的文化名片还要靠好作品,如舞蹈、杂技、歌剧的精品。木卡姆是新疆的好东西,但是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要将这些精美的作品推出去,就要用现代的元素,要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要用灯光和舞美的效果包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杂技协会副主席、新疆杂技团达瓦孜队队长阿迪力·吾休尔:让各民族文化齐头并进
新疆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要共同发展,不要让外地游客提到新疆想到的只有“羊肉串”、“小花帽”。新疆能挖掘的各民族文化资源还有很多,并且还需要挖得更深,让各民族文化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很多游客到新疆来,只是在乌鲁木齐周边旅游。若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新疆的文化中心,效果会更好。这个文化中心可以集特色餐饮、历史壁画、中心舞台、马戏节目等各民族特色的元素于一体,这样更能充分展示新疆的多元文化。
新疆需要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利用自身的丰富资源,打造精品节目,将新疆的文化产业推入发展的快车道。还要打造品牌,不能一哄而上,拿达瓦孜来说,全国专业表演达瓦孜的不到15人,然而游客来新疆却很容易看到各种所谓的“达瓦孜”表演,这样就不利于它向专业化和精品化发展。要传承并且保护新疆的文化,不光要吸引全国的眼光,还要引起世界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播
新疆的文化繁荣要借助旅游平台,有内涵的旅游离不开文化支持,两者相辅相成。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道,是文化的交汇点,文化遗迹应当被赋予深刻的内涵。
先要从旅游方面打开突破口,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导游队伍,导游讲不出故事,没有生动故事的景观会失去色彩。导游需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还原历史,向人们展示丝绸之路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
新疆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都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艺术精品需要将人文和自然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是大型舞台表演,也可以是影视作品。通过精美包装,让它走得更远。
旅游品质的提升会促进文化的推广,让新疆文化“走出去”。可以“打造西域36国风情街”等,依托旅游,有固定的场所,利用现代化的包装,向游客们演绎古代游牧民族的变迁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