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弥渡文化如何成就文化弥渡

2
回复
119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0 2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小河淌水》,一出极富民族特色的弥渡花灯,让素有“滇西粮仓”和“蔬菜王国”之称的弥渡焕发荣光。如何让这份荣光光芒四射,是自娱自乐的自然传承,还是在文化复兴中跨越升华?走进弥渡,去观察、去倾听,你就会发现—— 弥渡文化如何成就文化弥渡
& X- T# R5 B2 B
, p0 s. ]" N2 Z6 u

* X, |3 V0 a6 H3 K8 ^A
+ E4 X* @% Z) ?0 o一支岀自大山里的民歌能飘过大海让人们倾听,一个古老的文化形态能让世人自觉传承,其发源地一定有鲜为人知的经典人文故事。4 V" F- |) N3 Y9 q
酷暑盛夏,我们走进弥渡。) b7 c0 G" C8 A0 y
这个32.5万人口的滇西著名粮仓和“蔬菜王国”,浓绿的弥渡坝子几乎沉载着全县三分之二的人口。在九顶山上眺望,县城坐落在坝子中间,新修的果河大道将所辖5镇串联,形成一条新兴的“15分钟文化经济走廊”,向南向北均只需15分钟车程即可入镇观光。
+ V; }& e0 C5 R7 ^7 V; n入夜,我们走进县城,在新修的毗雄河堤公园里,花灯舞正在晚霞映照下演岀。来到县城中心区上万平方米的花灯广场上,一位老倌挎着大三弦,只听见“帮啷”一声,不分男女老幼一个接一个跟上,手舞足蹈一会儿就围成一个圈。在五光十色的灯光闪烁下,整个花灯广场成了多种文化在这里展演、载歌载舞流光溢彩的百姓舞台。
" |- \+ M  x2 `) z“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 i  e* {4 C' V7 m4 N走进县城北片区,集文化商贸、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和宗教文化为一体,体现地方花灯文化特色的“青螺古坊”花灯文化大观园风景如画,并列在音乐广场上方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堪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再走进城郊的“南诏铁柱”国宝,白子国、金殿窝、李文学起义遗址,永增玉皇阁,看看弥渡花灯扎纸技艺、弥渡卷蹄制作工艺,品尝桂花溪豆腐宴,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弥渡文化的历史繁荣与多元的积淀,在传承与保护中张扬着人与自然互动共生的和谐。
7 K. ]9 h- Z" D' @# Y行走在县城东片区,正在着力规划建设集温泉、省级天生桥旅游景区、水库景观为一体的小河淌水风情园,乡村的田原风光与人们跑步、戏水、休闲构成格外秀美的乡村文化风景。/ T$ H- ^4 Q0 ]3 I
走出县城,走出弥渡坝子,我们奔上山寻访,仅30多分钟车程就来到密祉,在密祉文化站旁的广场上,我们看到这里原汁原味的弥渡花灯演岀的繁华。4 x1 g% V' k7 H: K
走访古老的文盛街,走进尹宜公故居,我们聆听当年从这里淌出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眼前仿佛又回到“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的激情岁月。走进石家民居小院,眼前鲜花盛开,干净整洁的院内浓墨飘香。
9 R# B* w! s- F沿着曾经繁荣昌盛的茶马古道驿站文盛街逆流而上,我们来到《小河淌水》的源头,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桂”的千年古桂奔来眼底,看到这条历史上曾经汇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文化溪流,我们不禁对“一灯一世界,一歌一传奇”的文化形态产生好奇,不停地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发岀一个又一个的追问:
& A  Y+ I1 r' v  h3 B& t7 Y如此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彩云之南古老农耕文化的复归,还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是自娱自乐的自然传承,还是文化复兴中的价值重建?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还是弥渡文化向文化弥渡跨越的自觉?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  |: L& T3 o: I
# h3 k# K8 F4 L) q: ^
文化自信兴弥渡/ v( |3 a0 V& g; k* f1 ~+ X
C
: Y) P8 i: v' ^. D文化弥渡的自觉,带来了弥渡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文化的昌盛自然彰显弥渡文化向文化弥渡的跨越。
) d- E1 R( w2 w2 A9 p; n, l9 f/ M在刚刚完成陈列布展的弥渡博物馆与2012年建成开馆的图书馆、文化馆,我们见证了文化弥渡自觉背后的逻辑。眼前并排的“三馆”,让我们对弥渡看重文化兴县的氛围肃然起敬,看到文化弥渡载体的动力。7 S" O: H- g+ ~% L
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 D. ^  W! D. U& u% u所谓“四轮”驱动,弥渡县委书记沙伟风说,实际是指县、镇(乡)、行政村(社区)、自然村4个层面的推动,4个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阵地建设。9 R% ^- I' y) \9 g. h. m. z) W
县级,先后在县城中心区建成1万多平方米的花灯广场百姓文艺舞台。在县城北片区,通过走以地招商,以商活文,以文惠民的路子,对区内的6家单位、49家集资房住户、两个村集体场所、两所学校、14户居民户及大量租户进行拆迁安置,招商引资2.1亿元,盘活土地90亩,建成集文化商贸、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和宗教文化为一体,体现地方花灯文化特色的“青螺古坊”花灯文化大观园,成功实现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标准化建设目标,并使之与其他公益性文化设施达到融合建设的效果。在县城东片区,正在着力规划建设集温泉、省级天生桥旅游风景区和水库景观为一体的小河淌水风情园。
& m( t9 Q7 p( w3 b4 l  e$ \$ v* H乡镇,以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为核心推进阵地建设,通过整合文化、体育、旅游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对全县8个乡镇中的5个实施了标准化建设,两个进行了省级“以奖代补”建设,一个进行了拓展建设。每个文化站占地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全部免费开放,寅街镇、密祉镇文化站已经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站。
% F' N% S8 @0 W# }行政村(社区),以基层政权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将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一并纳入规划推进建设,实现了全县89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完成集党员教育、文化活动、科技卫生等为一体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标。
0 I- q3 h+ ]& ?6 l- F+ m自然村,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每年完成100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现有340个自然村已基本建成具有文化活动、党员活动、村民议事、老年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占自然村总数的36.4%。
4 v0 o2 o& T" {: \" z筑牢群众文化活动根基! h* B2 u! T/ _
群众文化“五个有”。即有一支队伍、一套器材、一套服装、一块阵地、一名辅导员。目前,全县已组建规模在30人以上的群众花灯文艺队416支,坚持活跃在城乡;全县上规模的群众文艺队伍全部配备了音响器材和服装道具;每一个新建成的新农村都有了文体活动场所。为满足群众对广播文化传播需求,联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县里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县财政又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立完善乡镇广播站、行政村广播室、自然村广播点。对乡镇、行政村及自然村的998个站室点全面实施“大喇叭,小广场”工程。6月底,全县农村广播“村村通”进入验收,配套的“小广场”正在建设中。2 X5 w0 l- h' n) T0 l3 v7 A' l, O
广场文化月月演。近9年来,以县城花灯广场为主阵地,每月举办一场主题鲜明、质量上乘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演出活动,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功能作用充分体现。
  g3 q2 X( a+ n) s+ M' B$ o9 P免费电影天天放。全县组建7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每年完成放映任务1020场,实现了农村免费数字电影天天放。
6 }9 o1 [% g  l; o3 q# ^/ [4 F服务方式大更新。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刚刚完成陈列布展工作的县博物馆,均免费开放。
6 Z2 o, O' a' w: T1 g9 `3 ^: K合力联动传播文化正能量
* G& @4 l: Z5 t; P* z7 d5 T随着文化弥渡的繁荣,文化昌盛的弥渡,一个大文化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 o/ S4 @! H+ C  v
每天,在县城花灯广场、“青螺古坊”音乐广场,乡镇文化活动广场,以及农村文化大院内,均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在弥渡花灯健身操的音乐旋律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交流切磋。& t$ \$ ~1 g" |( B0 @: c7 p% u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人与人的交往交流增多,邻里隔阂摩擦减少消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成为人们日常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获取脱贫致富新经验的好去处。书香弥渡、青少年才艺大赛、小河淌水电视歌手大奖赛、花灯健身操展演比赛等成为人们展示自我,传播文化正能量的重要舞台。凭借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条件和文化人才队伍条件,2010年和2011年,弥渡县先后组织108支花灯队伍走进县城闹新春,配合云南电视台在密祉镇录制弥渡花灯在当年的《春节七天乐》中热播,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等各类媒体进行了实况报道。2012年10月15日至20日,弥渡举全县之力,承办云南省花灯艺术周,全方位展示弥渡群众花灯艺术,一台台群芳争艳、精彩纷呈的花灯艺术盛宴,让人们大开花灯眼界,饱享花灯耳福。(云南日报 记者 蔡泽华 通讯员 李武华 文/图)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I& c, o7 F7 P0 G8 m3 J文化自觉看弥渡  V; x6 n( i" k8 ]) P
B2 h; @8 Y; u% ?8 O* G5 C" m+ z: t
多年来,弥渡县文化工作立足于弥渡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文化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响亮的文化品牌四大优势,“四措并举,四轮驱动”,着力建设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花灯文化大观园、小河淌水风情园和美丽幸福新家园,努力推进“弥渡文化”向“文化弥渡”的提升转变。8 n! X4 Y; C2 |( A1 s
换届不换发展思路
. ~  h6 n: T* [( P# h$ y, d1 S8 p7 r千百年来,弥渡先人创造农耕文明,造就了弥渡发达的自然经济和人文昌盛的文化现象,代代相传的根深叶茂的以“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为招牌的弥渡文化,早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一群人手拿扇舞、自娱自乐、耍灯对歌的场景。  b' Z2 J' [( Q3 V! a
转变源于自觉。时任弥渡县委书记、现任大理州副州长邹子卿早就提出:“弥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的文化基础、响亮的文化品牌,文化是弥渡的一张靓丽名片,要始终树立‘大文化’和‘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发展,一手抓文化产业培育,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以实施10项工程为重点,更加自觉、主动地繁荣和发展县域文化,加大花灯文化、民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休闲、交通、建筑等产业的融合,把弥渡打造成为滇西中心城市花灯文化大观园和小河淌水风情园,不断彰显跨越发展特色、增强发展软实力。”
1 y' m1 c) J0 A/ f9 F" x% f, Q谈起文化自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赵正琳引用费孝通教授的定义告诉我们: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她还认为,文化自觉,更需要党委和政府成为文化自觉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1 b$ i& L8 v/ i" Y8 S( i2 \
据介绍,多年来的实践中,弥渡县党政一班人坚持“换届不换文化强县”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对文化工作在始终坚持用好用足用活文化政策的同时,上上下下对文化建设认识一致,自觉推进了文化建设。2 R; `  K/ {3 s- z
数据显示,2010年,该县国民生产总值23.32亿元,2013年达40.4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2亿余元增长到4.29亿元。" @# V$ @& N8 R+ }( p+ H% x- W& M
打造文化建设平台
0 z4 {% {+ z7 Q% k' h该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文化工作,落实每年文化事业费增幅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和全县人均1元的文化惠民活动经费。
' Q) _8 l2 @, ?: h) b- J! T, v7 j近4年来,县级文化建设支出在2010年的831万元的基础上持续增加,到2013年达到1812万元,年均递增29.51%,超过县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幅度,去年用于文化建设支出全县人均达55.41元,文化投入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的占比达3.98%,今年的文化投入至少超过2000万元;所辖5镇3乡配齐专职文化副乡(镇)长;县里先后出台了《弥渡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确保文化工作具有强硬的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对县级89个机关单位实行挂钩联系89个行政村(社区),每年为每个挂钩行政村(社区)解决不少于一件文化需求的工作制度,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把文化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强化监督,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解决文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7月4日,县长张世伟在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就《支持文化发展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等10项工作再次进行了督办式办公。
4 }! j4 c! Y1 o保护文化遗产传承
1 Q6 j& w7 P8 r/ g' W在弥渡,深厚的弥渡文化沉淀着实让我们惊讶。2 M0 y& a) O9 h5 V
境内“南诏铁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国宝;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茶马古道绵延弥渡境内,密祉文盛街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白子国遗址和金殿窝遗址、李文学起义遗址、永增玉皇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渡花灯扎纸技艺、弥渡卷蹄制作工艺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3名、州级5名、县级100名。
' c9 M+ E; J  k" k据县文体局负责人介绍,该县为传承闻名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首先于2008年开始编辑出版弥渡县花灯民歌进校园乡土教材,在全县中小学中进行普及教育、展演比赛,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从娃娃抓起,根脉发达;二是将原县花灯剧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弥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去年3月,被表彰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三是实施百户花灯世家、百名传承人系列工程,先后筛选命名100户“花灯世家”、100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是扎实推进文物古建筑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先后在上级支持下,县里大量配套投入完成投资1760万元,实施了南诏铁柱庙、永增玉皇阁、李文学帅府、青螺山文庙大成殿和后稷祠等古建筑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目前,永增玉皇阁正在抓紧修缮中。此外,县里还利用河道改造工程,投资5700万元,将县城西边的毗雄河两边建成6.36公里长的河堤,形成绿树成荫的休闲娱乐带,配上小广场,供广大市民跳花灯、休闲游走健身。据介绍,县里今年还将投入2000多万元,在县城动工修建全民健身中心。
$ M# y5 |' V. o; c0 b  A$ L+ ]* T6 n* n% q( Q: Q; v
对文化弥渡的自觉现象,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著名编剧杨军先后两次赴弥渡深入细致走访考察后认为:“弥渡今天的文化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自上而下,同时又自下而上地浸透着一种新的文化自觉。”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