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施行的《大理市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的主要职责之一为依法征收和管理古城维护费,收费对象为商户。事实上,早在2009年,云南就拟对进入大理古城的游客征收每人次30元的古城维护费,但由于反对意见过大而作罢。此次下发红头文件收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时间,人们围绕该不该收费、怎样收费才合理、收费能否真正保护古城展开了讨论。
% {& x; ]2 o! H$ M相关观点# q& |- A7 V' L0 ^- R+ W5 \
罗德胤(建筑学专家、民俗学专家):收费是否合理,要看目的和实效
" n; u! d+ C! X% e! I3 z/ G2 T我认为,怎样更好地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管理是古城保护工作的重点。至于收费是否合理,要看目的性和实效性。5 f! y, B$ |0 p* e9 Q
保护古城不在于是否收费这些技巧和程序,而重在观念。人们现在的观念是,尽可能少地接触古城的历史建筑,比如让原住民搬出、限制游客人数等,但事实证明,一般性的建筑遗产还是需要有人在里面生活。一个实例就是,现在在古城内开小型客栈成为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商户在一定范围内对古建筑进行改造和维修,恢复其居住功能,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延续着古建筑的生命力。从这一实际效果来看,商户进驻古城,对古建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如果再收取维护费,首先要论证其是否合理。) h; f3 q, H. \% M1 }; d1 l
相信大理出台古城保护管理办法的初衷是好的,毕竟不能只想着旅游开发如何挣钱,而不想古城保护和管理措施如何跟进。古城景区不是一般性的自然风光和旅游景点,如果保护不好则会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O9 X& h' i8 C; c2 w, v
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门票经济”应向“产业经济”转型
5 B/ x. b+ M& v: G- c$ q+ {旅游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来多少人不是衡量其是否繁荣的全部标准,而是要把握游客的深层诉求。如果景区只重视人数,则是对旅游产业浅层次的看法,未来转型升级要把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也就是说要真正将“门票经济”转型为“产业经济”。
0 v; @6 v: W5 g" D+ E1 u' I# M! g# E国内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当数杭州西湖景区。西湖景区多年来坚持不收费,但旅游收入一直排在国内景区前列。政府将公共资源还给老百姓,游客也更愿意在其他项目上花钱,这样就促进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实际上,国内旅游业近年来也一直在倡导摆脱“门票经济”,但口号和落实之间还有一段路要走,现在很多地方仍要依靠门票、客运等收入支撑业绩。这次大理古城重提收费,也许并不明智,尽管这也许能带来直接的旅游经济收入,但却忽视了旅游对经济的间接带动。
) b0 t6 ^8 |' L2 Z( @/ X0 G% D李中丽(学校教师,祖籍云南大理):古城是回不去的乡愁
' w$ I T3 U* e我自小在大理长大,可现在,古城对于我来说,已是回不去的乡愁。
; d' i) N& i. e* n, F: J帮家人养花种树,用苍山上流经家门口的水浇花洗菜,这些场景仿佛就在昨日。不知道从何时起,自己的家乡逐渐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商业化逐年加深,古城人口密度和人流量也在增加,风土人情已不再是小时候的记忆了。童年的记忆里,午后窗下叮叮咚咚的水声特别清脆,但现在再回去时,听到的都是人声鼎沸。
; E5 F( O$ b" [( E1 m0 H! w作为原住民,我渴望找寻宁静的故乡,如果政府能通过收费达到保护古城的目的,我会支持政府。但如果只是收费,管理和保护却见不到改善,这种收费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对百姓有什么好处。而且,如果收费后家乡的旅游业收入减少,也是得不偿失的。其实省内的丽江从13年前就向游客收取古城维护费了,但收钱并没有和保护划上等号。比如去年丽江古城的大火就烧坏了107间房屋,让人十分心痛。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乡美丽又富裕,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是好事,但需要建立在保持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不变样的基础上。希望大理能够吸取丽江的经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