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云龙县委按照州委“六个在先”的要求,剖析“320”阻工事件案例,结合山区、贫困、民族、边远的县情,在全县开展以“三进、三实、三提高”为总体要求,以干部职工“一连五要”、机关部门“一建五送”、基层党组织“一转五推”为工作机制的“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经过努力,实现“五化同步”,即:突出为民、亲民、惠民、富民、便民,实现干群连心制度化、沟通交流常态化、排忧解难时效化、共谋发展同心化、稳定幸福和谐化。州委领导强调,云龙“干群心连心”经验值得系统总结、科学提炼、大力推广。
$ \1 M `" f+ f7 d为进一步总结好云龙“干群心连心”经验,州委组织部深入云龙县及各乡镇、村组,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访谈、查阅资料、集中研讨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云龙“干群心连心”活动,是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三个发展的生动实践,成效明显。第一,干群关系实现“鱼水情”。“干群心连心”活动让党员干部带着任务、带着情感下基层,促使各级干部走出机关,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主动到边远山区“串门、认亲”,把基层群众当家里人,把群众的话当家里话,把群众的事当家里事,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干群“一家亲”的良好局面。“320”阻工事件发生地师井村群众编唱《金蜂子》调:“干部群众一条心,共享幸福花”。检槽乡乡长徐云仙感触地说:“去年3月到群众家里,群众还爱理不理的。现在下乡可以喝到一杯热茶,得到一张笑脸”。第二,地区发展拧成“一股绳”。“干群心连心”活动把“群众想办的事”和“政府要办的事”拧成一股绳、汇成一条心,形成“集体的事大家共商、集体的事大家共做”的浓厚氛围,推进两个投资上百亿元水电站建设和谐移民。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双落实,围绕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用,把项目放到一个平台上,形成合力,创造了全省“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实施中的“漕涧速度”。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基础逐渐完善、速度明显加快、活力显著增强、民生切实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第三,基层党组织转向“服务型”。“干群心连心”活动推动各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功能定位在“五个服务”上,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有事找组织成为常态”。
* ?) y, q; p1 J* S云龙县开展“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宣传和推广借鉴。
# W6 s: C- `3 s; [ o7 E# r一、党员干部“一连五要”,实现联系群众“无缝对接”。 积极开展“真访实问察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真帮实扶惠民生”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推行“一连五要”工作机制,采取“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工作方法,紧密联系群众。“一连”,即:建立干部群众“连心卡”制度,每名干部联系2-5户农户,将个人信息与联系户信息登记在卡,实行双向互动,全县干部个个联户,农户家中户户有卡,干部电话时时能通。诺邓镇杏林村村民杨树权说:“找干部,一拨‘连心卡’就灵”。“五要”,即:一要进农家门。干部每半年至少走访联系户4次,开展“民情家访”,填写《基层工作日志》和《“干群心连心”登记表》,要求群众生活困难必记、群众致富难题必记、群众邻里纠纷必记、群众意见建议必记、群众信访问题必记,遇到重大险情、隐情和突发事件,随记随报,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找准找实,尽心竭力进行整改和办理,做到群众有诉求、组织有回应、干部有行动。功果桥镇结合电站建设移民区实际,开展移民产业发展意愿调查,为失地移民找到一条符合的“致富路”,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二要听农家话。采取民情恳谈、召开火塘会、院坝会等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心声、心贴心与群众交流,切身体会群众情感、诚心接受群众批评、虚心吸纳群众意见,反思工作得失。听真话、纳诤言,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增进了同群众间的感情。团结乡党委书记杨俊深有感触地说,“干部和群众的‘隔阂’主要是交心谈心不够,实践证明,几场会议的效果远远不如在田间地头、火塘面前和群众实打实地聊上几句”。三要住农家屋。“干群心连心”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不仅把脚步迈进农家,还住农家屋,白天干农活,夜晚召开群众会,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亲身体验农家艰辛。县住建局干部先后7次到漕涧村同彝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会到高寒山区群众生活的艰辛与期盼,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事,再小也要办实办好。”四要帮农家忙。认真梳理化解群众普遍反映、急需解决的矛盾纠纷,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在“303”地震、“908”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党员干部直接到灾后重建现场和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开展地震恢复重建、维护村组公路、恢复生产。新宅村地震受灾户60岁的吴连福满意地说:“干部帮农家,圆了我们搬新居过新年的梦。”农忙期间,各级党员干部还主动到外出务工家庭帮干农活,解决后顾之忧。师井村76岁的吴炳英大妈说:“有县纪委干部来帮忙,家里一亩五分的庄稼,一个小时就收完了,他们就是我依靠的‘亲人’”。五要解农家难。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梳理化解群众普遍反映、急需解决的矛盾纠纷,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坚持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苗尾乡通过争取项目,为全县出行最难的天灯村修通了公路,傈僳族群众施华昌说,“做梦都没想到,山寨也能通公路。”县编办干部与云头村40多名群众一同修复年久失修的“云头藤桥”,村民称赞:“干部不仅修复了‘出行桥’,更是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B! X# W& V* S* E; y6 ?+ X0 E
二、机关部门“一建五送”,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机关部门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和评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机关进农村、干部进农户、服务进农家”活动,全面推行部门挂钩行政村“一建五送”工作机制,把机关搬到村上、业务办到“家里”、服务延伸到“地头”,把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服务直接送到基层、送进农家,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建”,即:建立一块“民情责任区”,按照行政村区划,把全县划分为86个民情责任区,每个部门负责一个行政村,设立包村联户公示栏,公示挂钩单位情况、工作承诺、服务电话、部门干部联户情况,开展“驻村办公”,听诉求、帮决策、帮协调、帮解难;实行城乡组织联建,帮助农村建阵地、强组织、谋发展。“五送”,即:一是送法律政策。针对部分干部群众用法律维权、解决纠纷意识不强,惠农政策知晓不全、认识有偏颇的实际,采取巡回宣讲、院坝会、火塘会解读等方式,编印《云龙县农村工作简明知识200问》,进村入户解疑释惑,让干部和群众在互动问答中受教育。许多村民说:“法律进村,让我们明白,围堵打骂解决不了问题,最终吃亏的仍是自己。”二是送实用科技。针对山区群众缺乏技术、致富能力不强的实际,采取聘请专家现场指导、选派技术骨干下地示范等方式,把培训课堂办到田间地头,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实用科技,帮扶村民发展林果、畜牧、烟草、生物等产业。县农业局、县教育局等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农作物专家进村开展蔬菜大棚增温提效、泡核桃修剪嫁接等技术。许多群众说:“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三是送发展信息。针对山区群众信息不灵、通讯不畅、致富门路窄的困难,当好信息“直通车”,积极为群众提供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的信息。县科技局组织关坪乡自新村群众到丽江、永平等周边地区学习“取经”,发展起金银花、灯盏花、秦艽等中药材300亩。村民吴正军说,“信息通了,发展致富就有底气了”。四是送党的温暖。建立60岁以上老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家庭以及受灾户、病残户、贫困户民情台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急需帮助的群众提供各种救助。诺邓镇组织干部职工捐款,看望慰问曙光村“背母打工”的张天瑞;县人大通过干部捐款、协调困难救助等渠道,积极为山西村重度烧伤的赵雄协调植皮手术费。全县共投入慰问资金62.37万元,慰问困难户和农村老党员1478人次,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五是送和谐新风。帮助村级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孝亲敬老”、“移风易俗”、“文明礼让”、“感恩教育”等活动,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在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绘制文化墙,组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美化乡村环境,倡导和谐新风。
/ V& X3 K6 S$ C9 |# H; [ f& w* ~三、基层党组织“一转五推”,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以“一转五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心骨”。“一转”,即,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党务变业务,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用真心去做增进群众利益和福祉的好事,用真情去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服务成为基层党建的鲜明主题。“五推”,即:一是推进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在行政村设党总支部——自然村(村、居民小组)设党支部——党员集中的设党小组——党员不集中的设“党员中心户长”的组织体系。推行党组织城乡共建、村企联建、“支部+协会”、选派常务书记等模式,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推进联系群众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民情责任区、认真落实“三深入、四联户”、“1+X”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构建起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全覆盖网络,全县1992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5312户,4717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12834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434件次。三是推进服务群众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站——村(社区)农民服务站——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点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规范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和村组干部民事代办制度,完善“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的“农事村办”服务模式。推行民情收集分析和群众合理意见建议交办工作制度,完善民情办理“流水线”,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把民情划分为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上报件,分类分层分级办理,对现场能解决的即办件,现场答复办理,随来随办;对现场不能办理的归入承诺件,向群众承诺时限,限期办结;对手续不全的归入补充件,口头或书面告知补齐手续再办理;超越办理权限范围的归入上报件,由县委、县政府召开民情交办会,交由职能部门单独办理或共同办理,并安排“两办”督查室每月对各级民情办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拖办、不办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规范民情收集、梳理、解决、反馈流程,确保群众呼声得到有效解决。活动中,收集到民情民意3200件,其中,由村级办理的1830件、乡镇办理的1105件、县级交办的265件,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校安工程”、县级敬老院建设等一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四是推进服务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县级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落实县乡村“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并把考核延伸到村组一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格局。推行领导媒体“露脸”承诺,建立村(社区)干部管理规定(试行)办法,明确村组干部职责、规范村组干部行为,增强村组干部服务意识。五是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为辅、社会筹集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把每个乡镇党委15万元、行政村3万元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去年实施11个项目村;整合资金702万元,推进7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阵地、强化服务功能。0 f0 R( n# {' R5 l: w, _
云龙“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向我们再次揭示了集中教育活动的一些普遍规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 x5 ]2 \3 A' ?) O5 o i d, l启示之一:民心得失是标准,必须始终坚持把让党委放心、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是党执政最牢靠的基础,云龙县“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扎下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期盼解决的问题。通过一项一项认真整改,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实践证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真正的评价者是群众,群众路线教育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呼应民声,雷厉风行解决“四风”问题,教育实践活动才会有实效、才能有价值。+ t" n3 ?" k1 t& l+ x( O7 C/ X, }& z
启示之二:为民服务是重点,必须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重心放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利益矛盾,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抓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结和吸取“320”阻工事件教训,根子就在于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云龙县广大群众现在为什么满意?直接原因就在于各级党组织为他们办了好事,党员干部带领他们干了很多实事,解决了大量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最本质的联系其实是情感联系、利益联系;核心功能其实是利益维护、利益表达、利益实现;服务重点就是要转移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1 Y+ Y* @6 \9 T; b7 E
启示之三:干部作风是关键,必须始终坚持把建立和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来抓。只要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干部放在心上;只要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亲人。云龙县推行的党员干部“一连五要”、机关部门“一建五送”、基层党组织“一转五推”,建立的县乡村组四级民情收集、梳理、分析、办理机制等群众工作法,促进了党员干部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收集民智、解决民困,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解决了机关部门的“梗阻病”和党员干部的“冷漠病”,体现了群众工作方法的力量,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9 D7 X7 W6 s* Y& |2 K: f' L: J
启示之四:党委领导是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从工作责任、工作机制、工作措施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打铁还需自身硬”。云龙县的实践再次证明,党建工作责任在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责任到位工作才能到位。领导带头就是无声的命令,就是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一着。“干群心连心”活动开展以来,云龙县领导班子认识一致、步调统一,不回避矛盾,敢于和善于抓住“320”阻工事件进行解剖、做文章,坚持眼睛向内、先之劳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改起,为开展活动做出有力的示范,推动各级认真落实县委决定,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推动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动力机制和倒逼机制,汇聚成抓基层、打基础、攻坚破难的整体合力。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一抓到底的精神很值得肯定和提倡。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这样的责任意识,要完善责任机制,狠抓责任落实。1 I+ p) R5 }; {/ p1 K# r9 o$ ]/ M
解读云龙“干群心连心”经验,不仅在于反观做好群众工作的过去,更重要的在于用成功经验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全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建议: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云龙经验”,紧密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座谈交流、个别访谈、随机调研、民情恳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听取和全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为查找问题、改进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认真对照“云龙经验”,深入查找在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做群众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务求整改实效。三是要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废、改、立”工作,及时对已有的群众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坚持和完善一批行之有效的制度,废除一批不适用的制度,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实现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四是把学习“云龙经验”与学习“插甸经验”、“孟连经验”、“绥江经验”等先进典型结合,作为全州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材,认真剖析、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学习身边典型,争做先进典型,树立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