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助厦门全球“吸金”
厦门商报讯 (记者 叶子申)从过去一座偏居东南、交通不便的海岛小村,发展成为如今的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短短数十年时间,是什么让厦门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是港口。多年来,“以港立市”的厦门,不断以海港、空港的优势作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切入点,构筑连接国内外交通、信息网络,使厦门成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枢纽港,并以物流带动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全力推动着厦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生命线”拉近厦门与世界距离
港口被认为是厦门的“生命线”。因为港口,厦门与世界的距离越走越近。
从史料上看,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全长234公里,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到1997年,全港共拥有大中小泊位81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753万吨,跻身于中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而厦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铁路运输以鹰厦铁路为干线;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等与全省公路联网,形成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厦门的高崎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两岸实现“三通”后,拉近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距离……
眼下,变化仍在继续———福厦高铁通车、翔安隧道开通,以及规划中的城际交通轨道和翔安国际机场等,都将为厦门更好走向国内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厦门“吸金”能力
有着如此优越与独特地理位置的厦门,其“吸金”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瞩目。
“十一五”期间,厦门合同利用外资为前五年的1.57倍,实际利用外资为前五年的1.92倍。其中,厦门实际利用外资从2005年的7.1亿美元,升至2010年的17亿美元。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项目9007个,合同利用外资约33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3.2亿美元。
“厦门是侨乡,因此,侨资占据了外资的很大一部分。”厦门市侨办主任黄美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根据2005年全市重点侨情调查资料,厦门市海外华侨华人达35万人,港澳同胞5万人,归侨侨眷15.8万人。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厦投资的项目累计4400项,投资总额179.6亿美元,侨资企业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额的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