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林村人李洪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村民建别墅,均按统一设计的图纸进行。
林村现代社区航拍图。资料图片
从中山大学毕业后,1983年出生的阿福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毫无悬念地回乡,住进农民公寓,上班的地点则是在离村里不远的塘厦镇政府。跟他同一年考上大学的几个同村同学,也都作了同样的选择——大学毕业返乡就业。这一现象在其他地区也许算得上新闻,但在塘厦林村,恰好相反。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林村社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在经济发达的东莞市塘厦镇,这个农村痕迹日渐消失的村庄,东深公路、广深铁路贯穿而过,龙林高速在辖区设有两个出口。莞从高速开通后,林村的高速公路出口将达3个,是“广深经济走廊的前沿”和“东莞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其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5400多位原住村民和6万多新莞人。
原来以务农为主的村庄,在短时间之内高楼林立,坐拥7亿多元资产,这就是林村的奇迹。中国不缺这样的经济奇迹。我们选择林村这个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村庄,近距离地观察其城市化进程,更在意的是叩问这种急剧变化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民公寓可以安居5000人
住在200多平方米的农民公寓里,李进昌每月还能从几栋旧房子收到数千元房租。拆迁户则还有“原地1:1、楼换楼”补偿的定心丸。
下午5时30分左右,在东莞林村社区农民公寓入口,一溜长达百米的汽车长龙排队,等着刷卡进村。每天上下班高峰期,这一幕都会出现,家家户户都有一两辆轿车的林村村民,即使是到附近的工厂当个普工,也开着汽车。
走进农民公寓,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开阔的碧水,环湖跑道旁绿树环绕,林村社区党委书记李喜欢告诉记者,这个由水库改建的湖泊有7万多平方米。湖的四周楼宇耸峙,错落有致,分布着联排复式、别墅和高楼,配以3000平方米的半圆广场、游泳池、凉亭等休闲设施,宁静中尽显富庶,与周边当红楼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这些农民公寓的价格,却和100米外的商品房价格有天壤之别。“那边的房子早就卖到8000元一平方米了,而镇中心均价已过万。”林村居委会主任李志军报出农民公寓首期的价格:每平方米680元左右。
81岁的李洪福是林村社区华南村民小组村民,他和儿子、两个孙子三户买得3套公寓共有600多平方米,告别旧村,住进新房,享受着免费的小区管理,还有专职保安24小时值班,李洪福感慨:“香港亲友来家里做客,都说这些房子才叫房子,香港住的都比不上了。”
为了保证公平,林村社区规定,以户口本为单位购房,每户只能买一套,且未婚者不得分户。“为让购房款不足的家庭不被排除在外,我们将其中一片区域规划为别墅区,中标的村民可按我们的图纸自建别墅,这一片‘卖地’所得主要用于扶持贫困者。”李志军告诉记者。
一开始村民并不愿意离开自建的房子,为鼓励入住农民公寓,在首期开售时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比如集体出面担保,村民只需付首期便可入住。以总价15万元的住宅来讲,首付只需5万元,剩下的10万元房款按揭,最长可在15年内分期付款,月供只需200元。此外,对搬入公寓的村民每人发放8000元补贴,补贴款可用来装修或买电器家具。
虽然住进农民公寓,但旧村的房子如果没有纳入改造范围,仍然可以不断收租进账。沙梨园小组的李进昌住在农民公寓一期2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但每月还能从几栋旧房子收到几千元的房租。对于房子纳入拆迁范围的村民来说,“1:1、楼换楼”的补偿政策,普遍让村民满意。
目前,林村公寓入住人口约3000多。按照计划,今年底,全社区1900多户、5000多人将全部搬进去。
农民公寓成为林村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重要载体,村里实现了分散土地资源集约管理的目标,也让林村拥有了邻村没有的优势,因为腾出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有了规划和发展的空间。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