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漾濞县以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树立特色文化品牌、普及科技文化成果,大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9 b5 d: Z5 {( u. r1 l) `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一是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将其与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做到认识、责任、人员、经费、措施、工作“六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二是采取多渠道筹资、全方位共建的方式,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改造县文体活动中心,充实了县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全县各村普遍建立了篮球场和休闲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树立了各自然村标志,各村委会办公室、综治室、活动室、学习园地、科普天地、文化长廊等阵地全面完善。结合“星光计划”,部分村委会建成老年人文化健身中心,建起了读报宣传栏,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切实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转星工程和国家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惠民工程。实施农村电话“村村通”工程,手机、有线电话、农村信息机、互联网等现代传媒进入千家万户。三是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政策法纪、科普知识和文明新风教育活动,激发农村自身文化活力,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构建群众和谐精神家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农民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健康文化融入农村千家万户,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熏陶,农民思想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 y; N/ l H. ?. z. W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在不断巩固提升宣传文化阵地的同时,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重大节庆活动艺术精品。一是整理出版了《漾濞彝族民歌》等彝族民歌书刊和光碟,编创彝族歌舞节目,先后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捧回锦旗、奖杯不胜枚举。积极打造鸡街“大刀舞”、原生态山歌和刺绣品牌,一系列水平高和影响大的文化节庆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彝族特色文化氛围,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二是多元化、多渠道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建26支业余文艺演出队,每逢节日进行义务演出,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目前,各具特色的节庆文化、村镇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a$ j( B6 f B( `
普及科技文化成果。牢固树立和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农民队伍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600多期,培养9000多名核桃嫁接能手和一批农村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和能工巧匠,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劳务输出不断扩大。通过培训,9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农村基本实用技术,上万人获得“绿色证书”,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各项科技措施得到普及应用,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农民运用科学成果的能力明显提高,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彝县大地。(龙丽萍 罗远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