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 S* Y! X0 r$ m; q. v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4 r% h$ B! o2 j
蜜蜂本为采花死
0 p+ n3 p4 K1 X/ M梁山伯为祝英台
0 \2 K# ^+ O' a4 x9 P% n$ P8 h( u$ s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 ) H. B( w1 D0 e- _, Q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 ~! ?2 I% N; y6 j: G/ ^' s: O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5 y- R' u3 i2 l
哥抬石头 妹兜土 ) `$ L8 l3 s. l/ q S' i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2 j% [4 g9 C6 O: d: k咿哪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 k: h5 W* B# u5 k; a8 D
《弥渡山歌》婉转、诙谐、甜美,那清脆婉转的嗓音,是山间的马铃,是江南水乡的柳岸莺啼。阿妹歌声意切切,阿哥听来情真真。“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搭起走过来”。轻盈愉快的山歌,叙述了青年男女歌唱爱情、赞美幸福生活的内心感情。美哉,甜哉。9 _& X9 h. g' s2 w0 T
循着《弥渡山歌》优美的旋律走近古老的民族文化,感受“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的民族风情,是央视《魅力12〈弥渡山歌〉专辑》编导在外景拍摄中刻意追求的意境。编导寻访了几位民间歌手。出乎他意料的是,走进镜头的彝族民间歌手李彩凤,唱出的《弥渡山歌》彝味十足,散发着天簌的野性,可谓《弥渡山歌》原汁原味的版本。在采访老艺人李寿昌时,编导又捕捉到了弥渡坝子和密祉乡传唱的两种不同风格的《弥渡山歌》演唱版本。弥渡民间时兴传唱山歌、调子,少说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汉族的山歌调子、花灯大量传入弥渡在明洪武年间,它随征战将士和商贾移民从中原带进弥渡,与当地彝族先民的古老文化兼容濡染,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弥渡山歌、调子,曲调众多,《弥渡山歌》的旋律只是其中的“埂子调”。而“埂子调”亦有三种版本的唱法。在保留着传统刺绣文化的郭家营村、世代传承着正月十五龙灯盛会的密祉乡、茶马古驿站上的文盛街,“过街灯”唱的有滋有味,“簸箕灯”跳得圆圆满满,狮子彩船进农院,报吉利耍“门户灯”,外景拍摄组把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尽收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