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一台名为“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歌唱家黄虹与十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一起,手提花篮,头梳又粗又黑的大辫子,歌舞帼伴,唱道:“花篮那个歌在山坡上,小呀哥,我说绐你,唱呀支山歌转回家……”甜美的歌声,俊俏的东方姑娘形象,赢得了热烈不断的掌声,并获得二等奖。随后,作为总政文工团的出国演出保留节目.被全世界人民所共享。…这首歌曲就是弥渡民歌《十大姐》。
% L7 j' ~. d4 ~+ m0 [' \弥渡县是著名的中国花灯艺术之乡,一曲民歌《小河淌水》征服了中外听众。然而,细细品味。弥渡民歌《十大姐》的艺术魅力也毫不逊色。以“埂子调”为代表的弥渡歌曲调浩如烟海,男男女女,人数不限,对唱对歌,即兴发挥创作,或歌颂劳动。或赞美爱情,风情万种,淳朴感人。其中一部分民歌小调经过长期传唱,曲调格式便被固定下来,成为具有相对固定旋律的民歌。弥渡花灯民歌曲调有250多个,其中数《十大姐》最具代表性。
$ v1 D$ X/ r0 U弥渡县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交通枢纽,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多种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十大姐》吸纳了当地彝族山歌和踏歌旋律。又融合了中匣文化的因子,歌词朴实无华,含蓄简练,旋律舒畅。随举一节,“大姐那个生得哩两额方,脸似银盆面似霜,嘴似那个樱桃唆身似藕,藕啊为荷花长池塘。小呀哥,我说给你,藕啊为荷花长池塘。”比喻手法的恰当运用,肖像描写形象生动,爱情表达含蓄,以每分钟120拍的欢快节奏,再伴以花灯多彩而又极富夸张的跷崴动作,热烈抒情,令人神往。据考证,《十大姐》还有山区与坝区之别,以弥渡县牛街彝族山区为代表的山区《十大姐》,句式与坝区基本相同,唱调则是典型的彝族山歌曲调,以每分钟80拍的节奏,在旋律的启承转合中,悠扬高亢,兼硕演唱和踏歌,钱鞭舞动,彝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
7 _% V/ d+ W# F0 R* s* h& e“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坝区,每当《十大姐》“小呀哥”的歌声唱起,便激活了弥渡人民血液中经年流传的细胞,唱起来,哼起来,跷起来,形成了云南花灯艺术海洋中独树一帜的弥渡花灯。- g$ ^7 ]+ _( i! p
(县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