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民族风情——彝族

0
回复
86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3 16: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姓氏命名
; i) _4 i8 v2 y9 C中国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姓和氏,到了西汉,姓氏融为一体。但彝族的汉姓是在唐代后才先后出现的,最先来自中原王朝赐姓和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宋初,钱塘一位老儒编了《百家姓》,云南当局用《百家姓》的前几个姓,为各地彝族头目取姓,被大多数彝族头目接受,彝族开始普遍有了姓氏。但在少部份边远地区,直到清代还无姓氏。随着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民族融合、民族之间的互相联姻、改姓等情况,现今彝族的姓氏已经很多。在祥云县28193名彝族人口中,有17个姓:熊、李、自、安、杞、奎、罗、周、鲁、普、郭、魁、柴、紫、朱、王、段、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熊、李、自、安、杞、奎、罗、周等8个姓。
% z  d  R8 b* ~8 S  Y2 H! N+ \彝族人的名字在古代一直是沿袭古羌人的父子联名制,即儿子的名字必有一字与父亲的名字相同,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名字的头一个字。这种命名方式与彝族原来的游牧经济有关,游牧随畜迁徙,容易导致氏族或家族成员关系的松弛,而父子联名制这种命名方式则有利于氏族或家支血缘纽带的联系与加强。与氏族或家族(家支)成员的命名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氏族或家族(家支)的命名,有以酋长之名命名的;有以氏族或家族(家支)图腾命名的。彝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家支林立,故名号繁多。0 s/ T% r9 Z2 z  e- K5 j  E
到宋代,滇池、洱海周围彝族已不再保留父子联名制。近现代的命名方式与汉族一样,取小名(乳名)和大名(学名)。未入学之前,由家长长辈取小名;入学时,由家长或老师从大名。所不同的是,彝族的小名带有自己本民族的习惯特点。祥云县彝族取小名习惯以“阿”字打头,如“阿富”、“阿凤”、“阿金”“阿义”“阿四”、“阿五”、“阿庆”“阿丽”“阿旺”等。
& G  I2 G( O$ U0 u9 z3 h2、婚姻家庭( N2 f, s$ M6 [+ p5 z  W% A8 ~2 H
祥云县彝族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过去不与外族通婚,实行族内婚,但坚持同姓(同宗)不通婚。建国后,婚姻自由,也与苗、傈僳、汉、白等其他民族通婚。2 [) N  n, m: i) e1 N9 ~
祥云县彝族缔结婚姻的过程简朴文明。缔结过程大体分说亲、喝订酒、接亲、回门四个程序。
) E( v- ~, _, `  N说亲,即男女青年通过生产劳动、唱跳聚会认识相爱后,男方父母请两位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如女方父母同意,此门亲事就定下来了。
0 H3 y' l2 N' B; a3 B  g- J/ C喝订酒,即是亲事定下后,男方家选择一天日子,由新郎和两位媒人一起背着几十斤白酒到新娘家去“喝订酒”,把新娘村中会喝酒的男女乡亲都请来喝。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笑,来喝酒的乡亲们总是说:“客人们从很深很宽的河里来,带来很多河水;客人们的家乡有个大水库,大水库里的水放出来很多(喻新郎带来的酒多)。”新郎和两位媒人忙不迭地给乡亲们敬酒、传烟,无拘无束,热闹异常,有时到夜晚三、四点钟方才结束。
6 B" S0 |5 p& ~2 q, B. u接亲。喝过河酒后,新郎家里就准备接亲。接亲日子定在一个双日的下午,接亲人是两位媒人。新郎和家里的人都不去接亲。两位媒人到了新娘家,按照新郎家的安排,送给新娘父母一至三丈布,五、六十元至二百多元钱不等。新娘父母即请来村中老小,共同吃媒人带来的酒、烟、水果糖,大家说说笑笑。等新娘家送亲的人到齐时,媒人把乡亲们盛酒的大碗、口缸、杯子全斟满酒后,拉着新娘就走了。新娘父母不送任何嫁妆陪送新娘,但有新娘的年轻叔叔、婶婶、哥哥、嫂嫂、弟弟、妹妹等亲属陪送,人数最多40人,最少六人,需成双数。一路上,人们点着大火把,象征光明。媒人备有几斤酒供大家路上喝。新娘穿着平素穿的衣服。等接亲队伍来到男方家时,男方长辈给新娘身上洒点清水,表示清洁吉祥。新郎家堂屋早已备了一张竹桌,桌上放着盛满粮食的升子,上插青松枝。这时,一位彝族老妈开始说“婚歌”。歌词大意是:“信蛮牛的族女嫁给爱唱爱跳的地方。这边滚簸箕,那边滚筛子;这边滚公磨,那边滚母磨;这边烧青烟,那边烧黄烟;簸箕筛子合拢了,公磨母磨合拢了,青烟黄烟汇拢了,今日儿媳成亲了。儿媳成亲好,婆媳相处好,妯娌之间好,邻里亲友好,家庭和睦好,操持家务好,儿孙幸福好。”婚歌说完,开始吃饭,菜是一大锅煮熟的猪肉。第二天,新郎家杀只大羯羊,请乡亲们来吃餐早饭,接亲仪式就结束了。
3 R" ]3 K: M/ @! i, g回门。从接亲的第二天起,新娘就参加劳动,和新郎村中的新姐妹们一同上山积肥,放牛羊。三天后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当天返回。至此,整个缔结婚姻的程序就完成了。6 q8 `; E7 u  k6 `$ [
祥云县彝族把缔结婚姻看作是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漫长艰辛生活的开始,因此他们喜事从简,郑重朴实,也反映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新风尚。
2 C% F2 W. Z; u- t- Z6 s  V* L7 \他们的家庭形态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包括未婚子女在内。儿子结婚后,即另立门户,与父母分居。在家庭中,男子主持内外事宜,妇女除操持家务外,兼管一些生产,并保管钱粮等财物。家庭财产以儿子继承为原则。如系多子,则平分继承;如有女婿入赘,女婿与儿子一样有财产继承权;祖房一般分给幼子,父母多与幼子居住在一起。
: b8 |6 k- P6 x" p; j祥云县彝族的家庭亲属称谓,在家庭中,妻子称丈夫的哥哥为“阿达”,称丈夫的弟弟为“阿扶雅”,称丈夫的姐姐为“阿即”,称呼小的为“阿即雅”。小的称呼大的为“阿即”。在亲属中,长岳父、岳母一辈的,和自己家里的祖父、祖母、老公公、老祖祖一样的称呼;对大舅、二舅……的称呼和对自己家里大哥、二哥……的称呼一样;对大舅老太、二舅老太……的称呼和对自己家里大姐、二姐……的称呼一样。彝族人民相互之间和睦友善,上辈人对下辈人的称呼,同辈人相互之间的称呼,往往以“阿”字打头,表示亲眼。如对名罗任富者,就称之为“阿富”;名自金木者,就称之为“阿木”;名王桂花,就称之为“阿花”。
3 M/ J& ]& c& X+ _; u- t3、节日) Z$ q8 h* e3 M" v7 s2 @# r0 P) T
彝族的节目很多,一部份是与汉族人民共同欢度的节日,一部份是彝族人民自己的传统节日。祥云县彝族在一年中的重大节目主要有春节、火把节、二月八和中秋节。
1 V2 P; }# j0 j7 w春节 春节前三、五天,各家各户就扫尘、刷墙、采来青松毛,买来新年画作好过节的准备。年三十晚上,青松毛铺满堂屋,晚饭倾其所有,办得十分丰盛。睡前在手指上绕上红线,不绕红线的则在脸上抹上黑点。传说这样做,下一年就会平安无事。初一早饭后,全村人赶着牛羊,带着酒食上山。到了山上,跳唱的、放牛羊的、采青松毛的、办伙食的……各尽所能,中午大家共同在山上就餐,叫“吃千家饭”。
9 D0 H( z$ P0 l8 q& b3 T: h1 y火把节 火把节时间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祥云县彝族人民传说火把节的由来有二。一,传说在远古时候,彝族祖先部落和其他部落发生纠纷,战败后被迫赶着牛、羊退到一座大山上,但是对方仍然继续进攻,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彝族祖先部落中有一个叫阿旺的人出了主意,叫大家在每支羊角上加上火把,待天黑尽,士兵们把羊角上的火把点燃,鞭打羊在山头四处惊跑,羊角上的火把布满了整个山头,继续进攻的对方看到山头上一束束火光在奔跑,猜想山头上来了救兵千千万,从而吓得撤退了。这一天恰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从此彝族祖先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二,传说古代有一年,彝族祖先刚种下庄稼,一个坏天神就从天上撒下许多害虫来糟踏庄稼。人们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有一个善良的人,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晚三更时分,忽然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要灭掉害虫并不难,只需点火把烧松香面,就可以把害虫灭完了。”说完,白胡子老人不见了。第二天,善良人把此事告诉了大家,大家就按白胡子老人说的做,害虫果然被烧死了。这一年庄稼又获得了丰收。以后,彝族人民为防止害虫糟踏庄稼,就年年点火把烧松香面。现今祥云县彝族过火把节,是用青冈栗树作火把,晚饭后,小伙子们手举火把,身背松香面,从房前到屋后,从楼上到楼下,从田边到地角,从村前到村后,不断地把松香面撒在火把上烧,边烧边念;“祖宗三代我不撒,大神大圣我不撒,灶君老爷我不撒,要给小鬼小怪撒出去,妖魔鬼怪撤出去,瘟疫病魔撤出去。”有的又念:“烧一烧,烧去蚊虫跳蚤;烧一烧,烧去灾星秽气;烧一烧,百病俱除;烧一烧,五谷丰登。”在村口、广场、街道上遇到过路人时,也往往迎过去撒上一把,说一声:“请一把,大吉大利。”届时,各村寨无数条火龙在跳跃,村前村后,街头巷尾,田边地角一片明亮。熊熊的火光伴着彝家的喧哗声,沸腾了整个彝乡。. J8 t1 ~, T2 \
二月八 时间在农历的二月初八日这一天。关于“二月八”节日的来历,祥云县彝族人民传说是为了纪念孟获夫人。他们相传,孟获是他们在三国时代的祖先。孟获不仅会领兵作战,还发明了衣服。孟获夫人既会武艺,又会吹拉弹唱,她教彝族人吹芦笙、笛子、唱歌、跳舞。农历二月初八日是她的生日,彝族人民为了纪念她,就于二月初八日这一天过节。这一天早饭后,除了放牧人和年迈的老人外,人人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赶到打歌场上打歌,男女青年就此恋爱,打歌要直到晚上才结束。“二月八”成了彝族人民传统的打歌节。$ U4 D4 w5 ?9 Y9 d4 b: n$ x3 v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也是彝族人民传统的打歌节。当晚,四邻八寨的彝族青年男女汇集在一起打歌。明月当空,芦笙、笛子、弦子齐鸣,欢歌笑语直冲云霄,彝族人民在天然的大舞台上尽情娱乐,欢庆丰收,庆祝太平,庆贺各民族大团结。, t+ a% y" [8 H
4、禁忌
9 V" \5 t$ I  _过去彝族地区禁忌很多,建国后彝族地区发展了文化科学知识,彝族人民破除迷信,相信科学,消除了不少带有迷信色彩的禁忌,现今保留的一部份禁忌,还有一定健康的内涵。如:穿麻布衣、带孝的新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 S# Y- `* ^3 Q; X" q& J; w
不满月的产妇不能进别人家。
3 |) {9 E2 v; j2 g$ v不能在人住的房屋或院子里吆喝牛。7 V" j0 t) c8 x# o. z
平时在家中不能无故念丧葬指路经。# k1 I% B0 _- v+ a4 Z
不能乱砍、乱爬象征山神的大树。8 E. W6 c( a  ]3 L  I4 B, `: d9 }6 ~
不能对着太阳解大、小便。
* b( @' Z# J- M! [1 R不能在家中唱调子、吹口哨。& R( _2 T! z6 U" v  o$ a8 v
禁忌牛、羊进堂屋。( ^0 H6 y* T( K- `2 c! _" U3 U. u( `. U
禁忌狗上楼、爬房。
0 J/ @+ @- Y1 @8 m禁忌有人持棍棒、绳索、刀枪闯进家中堂屋和厨房。
3 Q3 e% j+ K4 @禁忌大年初一听见老鸦叫,认为会死人。
% F5 V- A% P! `% d8 I禁忌孕妇参加婚礼。0 n' k; ~5 E+ Y3 {, v  v
(祥云县文体局 供稿)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