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带有较浓厚的宗教及迷信色彩,由于居住地域宽,各地习俗稍有不同,代表性的节日主要有:2 d$ [; d' }% D6 R$ O
春节 民间称过年。日期从农历每年最后一天下午(称年三十晚)至次年正月初三。进入腊月,农户便杀年猪、腌香肠、腌制火腿、腊肉、骨头生、腌菜等食品。腊月二十三日,则洗炊具,祀灶君;接近除夕家家户户打扫门庭、刷墙、裱房;三十日下午贴对联、门神,堂屋铺垫青松毛,祭祀祖先;傍晚合家团聚,点灯吃年夜饭。年夜饭宴席为全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菜除猪、鸡、牛肉外,须有鱼、小圆芋头煮青白菜、大蒜苗、黄芽韭等,寓年年有余、合家团圆、清清白白等吉祥之意。晚饭后,堂屋内摆放糖果、瓜子等零食,所有家人围火炉守岁,给小孩压岁钱,同时由家长公布年内开支,安排次年生产生活计划。12点后辞岁,用红纸条封树、封门。初一鸡鸣,家庭主妇早起挑水,称“抢头水”,烧敬茶,供奉祖先;男性说吉利话后揭下大门封条,打开大门燃放鞭炮称“开财门”。清晨,全家吃糖泡米花开水,早饭为年糕,中午全家穿戴一新到野外或上集镇闲逛,亲朋见面互拜年。初二拜亲访亲友,新婿到岳父家拜年,是日起至十五日亲友相邀请吃饭,称“请春客”。部分村镇群众组织花灯队在城乡集镇演出,热闹非凡、称玩灯。玩灯一般至十五日结束,称谢灯。正月十五晚吃元宵,旧时每户有挂各种灯笼的习惯。春节期间禁忌较多,特别是初一,不用刀、不倒水、不骂人、不吃药、不看病,妇女不串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拥军优属、慰问孤寡老人、开茶话会等一些有益活动。同时每年各级机关、群众团体均举办文艺汇演、体育、象棋比赛、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及趣味性游园等,丰富了人民群众春节生活内容。* I4 W, F1 n6 ?/ Q: K8 \: o, D E& A# ?
清明 清明为扫墓祭祖节日。以农历清明前后10天为期,新坟前10天内扫祭,旧坟后10天内扫祭。扫祭日一般邀约亲寂到墓地野炊,为祖墓烧纸供物、添土修缮。为坟墓竖碑立石亦在此期间进行。1955年后,每年中小学生集体扫祭革命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 o- K' a/ ~( I( p$ C l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民间称五月端五。各户门前悬挂菖蒲驱邪,早餐食品主要为粽子、包子、牙豆、煮鸡蛋等。家长给儿童手腕绕“花索线”(五色花线)“拴魂”。晚饭后,相约成群到野外散步,称“游百病”,同时采集田间、路边野花,称“斗百草”,用来煮汤为小孩洗澡防病。 火把节 农历六日,县城为二十四日、农村为二十五日。是日下午,家家户户杀雄鸡,备酒祭田,傍晚点燃火把,从房里、院内、田间、地头通照一遍,称燎房、燎田,祈求平安、丰收。带小孩的妇女,抱小孩由火把上跨过称“燎畏尿”,意为健康成长。青少年执火把在路间、广场成群戏耍,跳火把龙,燃尽方散。是晚农村女孩习惯用茜草包染红指甲。3 W% y! X; T# A, _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迷信者信为每年七月阴曹地府均赦亡人回阳间享受家人血食。初二接祖设桌供奉,供品有水果、糕点、干果等,一日三餐均先祭祖先,才能开饭。至七月十三、十四日为送祖日,每户均备丰盛宴席,填写带亡人姓名的纸袋,装入锞银纸钱后烧化,称“烧包”。年内有人去逝的人家,十三日冥烧,称“烧新亡”,较为隆重,一般须备办酒席,接待送包亲友;十四日为“烧老亡”;十五日为祖先烧化纸钱冥衣后,送祖结束。过后的几天,小孩子要避免游泳,据说这几天亡人还要在水里洗完澡才正式离去,如去游泳,会有不测。中元节是汉族较为隆重的节日,这是人们祖先崇的延续。
9 X! k# ]0 q/ F+ ~( s0 Y9 |1 M$ D- J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备办月饼、干鲜水果、小食品,于月初升时献月,供祖后全家人围坐品尝,共庆团圆。
3 l& G/ {# v! _; _, i, g冬至节 每年冬至日为节,这天以糖蜜、糍巴、糯米饭为主食,民间有“冬大于年”之说,妇女有整天不串门的禁忌。
3 G! K' k- r2 X% }(祥云县文体局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