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2000元左右的材料成本,就可以完成一套三室两厅居室的空气循环系统,每天耗电仅约半度。连日来的雾霾天气令市民担忧不已,新民网记者在12月10日下午却在复旦教授陈良尧的家中,体验了一把他自己设计改造的“会呼吸的房子”。9 ^0 v/ o# C+ ]$ Z
68岁教授自制通风系统
% `) v+ k3 x3 M4 N9 H 装修得并不豪华,但精致的摆设和柔软的地毯,却透露出主人对生活质量的讲究。除了干净整洁,室内的空气中也没有一丝异味。“如果有客人在家里吸烟,一小时后烟味就没有了。”向记者谈及这套在14年前DIY的自动空气循环系统,68岁的陈良尧脸上透出的是满满自豪。
" S: J* ]/ k# u5 B+ s “当时就想着能够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但国内也没能找到类似的服务,于是就借着自己的专业,设计了这么一套系统,最后交给装修队去完成。”陈良尧是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曾经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过,1999年买下了这套三室两厅的高层公寓房。“简单来说,就借助密封和室内负压的原理,是把家里空气抽出,再把新鲜空气吸进来。”
: _. h0 x" K" R# t8 E 如此一套自动系统,用材却出奇简单。“总长约20米、直径100-150mm的PVC管,两只静音马达,1只定时器,还有就是滤网。这些东西放到现在也没有涨价很多。”陈良尧表示,仅上述材料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再算上管道装饰和加装塑钢窗,总花费也在7000元左右。
' ~- x- I m8 D9 }3 P 14年不用开窗通风
, W. s8 l4 o a 记者看到,这套公寓的餐厅和三个房间内共设置了4个进风口和4个出风口,所有的通风口均为木质复合板制作,并设置了多个通风的小圆孔,其中放置的滤网起到阻隔污染物的作用。整个循环系统一般设置为两小时工作一次,总进风口被设置在西南房间的一侧,所有管道外则进行了包裹,经过粉刷后与原有的墙壁融为一体。
' M; e4 c$ _& K# y8 l 此外,驱动整个系统的两部静音马达被放置在两个卫生间的扣板的上方,定时器则位于进门位置的鞋柜的暗隔中,如果不是陈良尧教授一一揭秘,环顾整个房间很难发现这套系统的存在。
% d+ g7 @' p- A# \ 为了验证正在进行的空气循环,陈良尧取来一张纸巾放在垂直的进风口,之间手松开后,纸巾依旧被牢牢地吸附在风口上。! G) }: q; x1 F) {
就是依靠着这套系统,陈良尧巧妙地打造出了一套“会呼吸的房子”,即便终年门窗紧闭,14年中极少打开窗户,室内依然空气常新。“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受到启发,来借鉴我的这套系统,但总体来说,新房装修时一并安装是效果最好的,这样不会让管道破坏房屋的美观。”
# O) g% o5 ?1 q% z! P7 U 呼吁民用建筑普及5 x p% a: g9 w" G: _; ]
陈良尧教授表示,自己这套自动通风系统所采用的原理其实并不新,如今在大剧院、医院、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均有应用,但在民用建筑方面却依旧非常有限。
5 X9 `& X- m2 X i5 M) R7 f1 R1 ]' l: |4 p: C0 S3 {" R- L" R. r
“如果要加以推广,就要针对民用建筑低层高等房屋特点进行专门设计,既要满足居住需求,又要控制在合理的成本。此外,工程还要尽量易于操作,装修队则需要进行一定培训。”陈良尧建议,政府部门和建筑行业可以推进这种建议通风系统的普及,把通风管道和水电煤管道作为标配进行配置,在房屋建设阶段就将通风管道排入,如此花费的成本极低,作用却非常显著。% i; v5 W# l( ]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