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因为与经济和民生密切相关,楼市不会成为全民话题,也不会影响离婚率。7 t1 [: p4 C+ Q- [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到经适房,从买住所到买投资到买保值,从试着买到抢着买到挑着买……" n s& A& W; O
从卖现房到卖期房到卖团购,从卖房子到卖配套到卖品牌,从端着卖到坐着卖到跑着卖……& g3 a5 W4 ?2 T
在市场和“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下,房地产走过了最黄金的十年。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心态与行为的对弈,正是地产10年转变的表征。. M) w& ?& w; X ]+ S6 [
“调”与“涨”的变奏
5 U$ L$ ]. H2 W/ l 2003年,关于地产的话题,在昆明开始有了谈资。& _5 j6 ]( z' l- c
先是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名富豪榜上,涉及房地产业的富豪有35个,前10名有6名靠地产起家。当时,代表昆明高端住宅的金康园、新迎小区,成为有名的“富人区”。
# E0 Q, a% u H" C+ Q+ u: o 经过走访,很多人对10年前的地产已经有些模糊,昆明也没有太多关于地产投资的概念,但地产市场的发力仍有迹可循。查阅公开信息,这一年各型号钢材价格年底较年初都有大幅上涨,22毫米螺纹钢上涨超过46%;水泥价格有时候一个月要出现3次上涨。9 e1 @7 G% T, ~ w3 ~6 s' d
2003年,国务院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首次提出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明确了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此后,“涨”与“调”、“调”与“涨”,成为观察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两条主线。3 v+ E; T" h: ? o: k" U# ^
“从出台调控开始,昆明人才对地产有了概念。”一位混迹地产多年的老江湖回忆。- [0 @% U1 _1 I6 B
“每个月工资也就够买1平方米,因为单位分房,也没想过买房,听闻买房子还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太贵,根本买不起。但却非常羡慕能够出钱买金康园和新迎小区的人。”
6 q( H. x- ]) U" u4 U) ^$ M4 \ 事实上,居住在当年“富人区”的人,也没有投资概念,就是冲着房子好,在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征。1 @6 m8 s0 A/ W7 M
风之铃CEO石远介绍,1998年~2003年是房地产市场化全面启动的起步期,“1998年,以官房为代表的房企,住宅均价2000元/平方米,地价每亩20~30万元;2003年,以百大国际花园、银海为代表的多层景观住宅,均价2500元~2700元/平方米,地价每亩50~60万元。”
' a |) Q0 f. G! o, |0 z 2004年的调控在抑制投资过热的背景下展开;2005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2006年,调控从调结构、征税收、控土地、紧信贷等环节入手;2008年,“高处不胜寒”的地产遇到“政策红利”;2009年“国五条”;2010年有“限购令”的“新国十条”;2011年“新国八条”;2013年“新国五条”。
- H% ~, o* ^8 ~ “调控变成调涨”是买房人最常讲的一句戏言,却印证了10年。
2 Z* ~2 r- U" `. _ “卖”与“买”的对弈6 C; P3 @/ C+ |: i/ l5 Y
“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当年买房是怎么买的,是拿着钱直接到地产公司办公室挑房子,到财务处交钱,哪有什么售楼部、样板房。”楼盘开盘时,上一点岁数的购房者才有如此经历。! p, s: ]. D) Y
“怎样开发到怎样开发更好。这是地产10年来经历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实力集团王星总结。6 v, c, _- J" u* g8 y: @$ t
银海地产总经理汪万生分析,人的需求一定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房子也不例外。最初考虑的是有地方住,然后是有大房子住,接着是有好房子住,“好”的定义就很丰富,有交通、景观、商业、学校……
+ c' @6 M/ D' N4 f+ C+ ?/ V 针对购房者的需求,地产商也不停地在产品品质上下工夫。能生存长久的开发商一定是对市场有清晰的判断和需求的理解。
; L, m! u/ O7 l \/ @( ~ 很简单,以前开发商没有售楼部也能够卖房。9 v% P0 n. E1 e c
过两年,没有售楼部都没人信你,那开发商就建一个售楼部。再过段时间,购房者想看看自己买的房子什么样,而不是在图纸上想象,样板房就随之出现。再后来,样板房也不能满足购房者了,开发商就开始装修实景样板房,让购房者真实感受自己买的房子。8 r; d0 N$ B/ A$ S7 e
这其中,如果某开发商能提前感知市场,走得靠前,而不是被动改变,那销售一定很好,因为能够找到迎合购房者需求的变化。) H0 p6 t9 ^% ] x6 x
遵循需求理论,人们的需求越来越挑剔,更考验开发商的市场理念,也为市场创造了很多营销手段。而且这趋势随着外来开发商的进入,更为明显,也让昆明楼市有了“怎样开发更好”的参照。9 M9 O) R( a. n0 ~9 ^+ J
“开放工地”最早应该是从银海地产开始的。让购房者提前看到开发商的建筑品质,让购房者着实为之称赞。( g1 n, ^# R6 o8 `9 m/ ?
不知从何时开始,售楼部的“高大上”成了开发商实力的象征,所以也就出现了非常多的精彩售楼部。以别墅业态为主的俊发·滇池ONE,售楼部即是恢弘的城堡;以景观见长的龙湖,水晶郦城售楼部有着“曲径通幽”的韵味;商业运作异常成功的诺仕达,其地产售楼部更是气派十足;还有银海·白沙郡的售楼部,褐石建筑耳目一新。7 K! w$ [0 @; `; w+ ?6 L1 z' r
不止如此,越来越被购房者重视的物业管理,也被开发商巧妙地融入售楼部,让购房者全程体验。中航·云玺大宅的空乘服务标准、保利·六合的“国宾级”服务标准、万科物业、万达物业、俊发物业、银海物业,不论从服务等级还是人文关怀,都是前些年无法比拟的。
+ c7 G# k4 @# C" t& ]- s 生活便捷也是近几年购房者考虑的因素,小孩上学要学区房、与老人同住要有医疗配套、年轻人要商业繁华……( o2 a) a$ y1 _6 X' q5 l& [5 o4 d
说是对弈,其实是开发商和购房者相互认可、不断成熟的过程,开发商做得不好,购房者“用脚投票”,购房者需求升级,开发商也随之满足。
* g* X- U, _' I. Z) F* V( d “得”与“失”的差距
% T3 n, s! P$ c2 d' c+ y' d* @ “有效供应不足”可能是2012年以前一直困扰昆明楼市的因素,一再重申的住房保障供地和开工计划迟迟未能实施,购买力充足或不足的人们全被裹进入市追涨的潮流中不能自拔。' U/ A- }3 k+ W" W0 S; H- t" V
最明显的时间节点即为2006年,政府从调结构、征税收、控土地、紧信贷等环节调控房地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70%”的规定始于彼时。. D a4 N6 O7 _6 _
“想买房、想换大房子,但是买不到。”在买房热情迟迟不能降温的情形下,购买力旺盛的需求市场如何满足?开发商有了应对策略,将一套大户型住宅分割为两个房产证,一时间销售甚好。可如今,“限购令”却让当年针对“7090”的对策,苦不堪言。
8 t) Z2 e1 z q6 x/ D+ Y! E: E- f 还有2008年,房价悬在高位时,突遇金融危机,就在市场急转直下时,国家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让松动的房价开始了新一轮反弹。短短几个月,买房人心情愉悦,卖房人捶胸顿足。开发商上一秒还挣扎在死亡边缘,转眼间资金链条得到极大缓解。
9 a+ z G& V+ c/ {- A) o/ g, ? 王星坦言,调控即是试错的过程。“这10年,房地产摸着石头过河,代价是保障房的缺失。从住宅分配到市场化,现在经适房按需分配,相当于是地产螺旋上涨的轮回。”
& J8 Q. e5 S; q" ?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周大研则认为,从房价上说,10年调控并不成功。从2003年的2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到2013年8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平均每年上涨近20%。限购政策,国家调控本该是增加房屋供给,而现在是本末倒置,注重需求抑制,效果可想而知。
' U) h: x4 `3 U" ] A 一个需要用行政手段干预的市场经济,很难说是正常的,已经调控10年,河都过去了,下一个10年就别再摸石头了。
, f* P$ \3 y6 \6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