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p( }2 ?" i& i “我不在丽江,就是在去丽江的路上。”$ c9 h2 i9 i; T
作为旅游产业第一方阵的队员,近20年来,丽江始终保持着领跑的姿式。然而,“追兵”的脚步越来越近,鼓点和呐喊清晰可闻。
+ _: g a! ?) | h4 h2 R 丽江该如何调整呼吸?; [( k6 X2 M2 g
把旅游业作为中心工作,将旅游产业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优先考虑,丽江市提出“旅游先导战略”,确立了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目标。 n8 E3 N" K; C2 ?
以开拓的思维、实干的精神,有梦的丽江奔跑在圆梦的路上。$ L I2 G/ x" f' a: v& n
打响世界品牌
! j2 q. U9 o9 g! i& }8 v, V" V 阅读丽江市旅游工作5年回顾,看到这样的表述,“丽江旅游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要素日益齐备,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5 g, H( J6 K. O8 K: }% V
作为我省旅游产业第一方阵的队员,丽江一路领跑,成绩斐然。
5 p6 I. J) u7 ]- I' K7 G" T7 Z) r 然而,丽江人没有沾沾自喜,旅游“二次创业”,“追兵”的脚步越来越近,是凭借惯性,继续保持看得到尽头的领先,还是调整呼吸,寻找新的加速度?8 J: ^: y( ~( k& W0 H
不满足,不懈怠,孜孜以求寻找旅游新的发展动力,丽江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 C& z/ h1 G, T9 h, ?* q& f% m0 z 国际视野,并不是空穴来风。丽江自古就是开放、包容、和谐、安宁,多元文化并存,多种宗教和平共处的心灵家园。# t- O, G9 u; o8 t6 Z
精品内涵,也不是夸夸其谈。丽江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同时,还有东巴文化、纳西文化、摩梭文化等众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全市950处旅游资源中,目前仅有22个景区、景点获得开发。 q, x- \- N+ A% y% k* |
寻求旅游发展新动力,丽江向转型升级需要更强的爆发力。
% m j) j( h) D2 E: L! }$ K0 j
7 i% O7 ]8 w+ a; j, X 转型升级,体现在数量上。
4 v% g( v2 j5 k/ A0 `6 | 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和经营规模,将25家旅行社整合为6大旅行社集团;在北上广深津渝等城市开设1000家旅游线路产品专卖店和1000家形象店,主动营销市场。 q% I g, k( O0 |, R
转型升级,体现在质量上。* z7 `% ~# Y6 B8 `5 f4 c6 t
筹集2.8亿元资金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制定2.7万个地方标准,从服务员的一声“您好”,到宾馆、餐厅、景区、景点等级评定,都有章可循;加快开发房车旅游、帐篷营地、自驾车营地、康体旅游等,丰富产品种类。
. b3 G# y) q. N& t( E; R* ] 转型升级,体现在增量上。
2 j) s$ d8 S6 e3 k' C" M" K 继顺利开通香港、曼谷两条国际直航航线后,今年上半年,丽江又新增“丽江-台湾”、“丽江-首尔”直航航线;与省政府订立“责任状”的老君山国家公园、雪山温泉小镇、金茂丽江君悦酒店、丽江茶马古城等11个项目进展顺利,提前或超额完成投资4.7亿元。2 F, ?9 w# e2 f
126万常住人口的丽江市,每年有10倍于己的游客驻足,不仅考验着城市的接待能力,也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不仅需要产业形态的硬转型,也需要市场运行和社会管理模式的软转型。- Y- K0 e- k+ N
“早在国家颁布《旅游法》前,丽江就有了自己的地方性管理文件。”市旅游局局长和耀新介绍,丽江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丽江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管理办法》《丽江市旅游宣传促销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范文件,在旅游管理上,实现由“行政手段管理”逐步向“依法治旅”转变,把政府“过界”的手放回兜里。+ R9 Y% N0 d# R: Z" N
以前丽江人眼里的旅游旺季等同于“黄金周”,淡季就是除此之外的时间,现在一年四季人潮如流,旺季与淡季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 I. m/ b( h/ {9 d 古城新华街,一平方米商铺月租金一度高达4818元,堪比北京王府井商圈;1 p% s9 j( {1 R0 ?# u
古城里一院纳西民居的年租金动辄几十万元。8 M: k5 C1 S. @' S! b! M& ^- x$ v% c
这些只是丽江旅游火爆的注脚。今年1至8月,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1434.05万人次,同比增长32.28%,预计旅游业总收入193.04亿元,同比增长33.4%。
! H' G7 Z) n6 m" q) \; r1 ^ 面对如此骄人的业绩,丽江并未就此止步,新一届市委班子提出了新蓝图:到201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8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达480亿元,年均增长18%。5 Z1 ~7 B* P0 M7 c+ ~3 l* N X) }
蓝图如何变为现实?丽江提出:巩固旅游标准化创建成果,丰富提升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康体旅游等复合型转变,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 q# y S* f4 \# a- S, c 历经一轮轮转型,一次次蝶变,好梦丽江,要与世界共分享。* \/ ^% D) F/ p& H- {6 u
擦亮金字招牌6 l% L" I; q! E$ `% f6 h- p8 v
行走古城,森森古意糅杂着勃勃生气扑面而来,小桥流水、古巷人家,仍有6000多户、2.5万多居民在此栖居。
- w' i t3 ?% C: C6 t 触摸古城,一块摩梭披肩,因为手工织就,披在肩上有了温度;一把纳西铜壶,因为细致打磨,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 z9 x% V/ \- h: M+ P( I1 M5 c" K 感受古城,东巴文化、纳西文化、摩梭文化、毕摩文化、边屯文化、他留文化,相互辉映,镌刻出一道道沧桑的年轮。
( L8 C U* ^2 @" w7 w: y 丽江市委书记罗杰坦言:“古城是几百年前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几百年后我们又能留给子孙些什么。从历史的深处思考,我们要探索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繁荣与传统、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 H& I5 P8 V& k3 @7 E# w
当19岁的和仕勇第一次回到故乡时,氤氲在周围的是晨曦里纳西人家生火做饭的煤烟味。炊烟袅袅,一切似梦非梦。30年后,已是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的他,说着地道的纳西话,过着纳西人独有的“合从”生活。$ B& T- [% D( y! E" q
作为“常民生态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丽江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按图索骥,却有许多国内外惨痛的前车之鉴。面对强势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没有围墙”的古城,破除保护和开发对立的“魔咒”是道必答题。. k& e4 ?( y$ |0 k- @
“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丽江提交的资料仅有30多页;申遗10年,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监测和专家评估时,仅文件就有20斤。”和仕勇对此颇为感慨。6 V$ `& y/ B8 R- i* ?8 W0 Z2 S
自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丽江市政府和古城保护管理部门累计投入近17亿元,实施了涉及环卫、通讯、供电、供水、排污、消防、交通、旅游等全方位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民居、水系、街道、广场等文化机理,甚至天际线、路面石材都纳入了保护范围。
- d8 M$ q2 R" \3 \; V& a& j 从2008年开始,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概念变得更为宽泛,以大研古城为核心、涵盖了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等区域构成,保护区范围从3.8平方公里扩大到7.279平方公里。- K5 z, Y4 k0 `- a! g
此后每年,丽江市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对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工艺、传统服饰、节庆习俗的收集、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对从事传统民族文化展示、手工艺品制售的门店实行特许经营、挂牌保护和资金支持。目前,在古城内已有纳西古乐、东巴宫、东巴文化传承院等一大批民族文化传承展演经营门店,方国瑜故居、和志刚书斋、品正艺堂、东巴纸坊、听水轩、雪山书院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示范窗口,营造了“活态”的人文环境。* \0 Z8 i/ r$ r) r3 j
在业内,和仕勇更像世遗保护专家,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在遗产保护和商业发展间寻求平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日臻成熟,在面对外界苛刻的目光,他和古城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8 z# P$ p6 g- w' s! b" Z4 Q
去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带着满腹疑问来到丽江,经过实地查看、与当地商户居民交流后,班德林被彻底征服:“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生活在丽江的人看起来都那么开心,因为他们是真正在生活的人。”" e' T0 X: V9 @7 p* C
缓缓流淌的玉泉河、五花石铺就的石板路、历经百年的大石桥,古城总是留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记忆符号。在和仕勇的记忆深处,依然飘散着那缕纯净淡薄、与世无争、历久弥新的市井生活气息。
' [8 T; u+ u) ]( |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丽江古城已成为我省唯一一家集四项荣誉于一身的旅游景区。+ ^# `! {: c7 n# K
面对汹涌而至的人潮,和仕勇不无担忧,“高峰期17万人次的流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能力。”在太安乡、拉市海、龙蟠乡,以旅游为支撑的“古城模式”已然萌动,“依托世界遗产资源,开发新的商业业态,发展客栈、乡村旅游,既能缓解古城压力,又提升了城镇化步伐。”# U! R$ B( l- x" g: h9 q
激发发展活力
7 h( m. t2 Q* I9 F2 n- _ 丽江承载文化,文化成就丽江。旅游为形,文化为魂,只有内外皆修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赋予了旅游丰富的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品位和附加值,而旅游的发展又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市场空间,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活力。! K0 I! z# J- B( g/ h7 Q3 U
在文化体制改革之初,丽江市就把面向旅游市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主攻方向。* X0 f% t$ P, U3 @# f+ w
像强大的磁铁吸引着文化产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以及雪山音乐节等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入驻丽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20余亿元。
, \' k: ]1 r5 G* T' v- J/ _, v7 Z! G 大品牌、大企业的到来,又释放出涟漪般的衍生效应。通过发挥《丽水金沙》《纳西古乐》等品牌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以文艺演出、旅游工艺品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为主的古城文化圈,以东巴文化展示及民族文化体验为主的白沙文化圈、以民俗生态旅游为主的玉龙县黄山文化圈和以摩梭互动歌舞为主的宁蒗泸沽湖摩梭文化圈。
z, E( p1 ?1 p 四方街上,“多彩汇”不大的店面里各式喷绘布艺包吸引着游客,区域经理沈榆丽告诉我们,帆布包的设计公司在上海,生产地在江苏常州,中国风、青花瓷、纳西象形文字等都是以丽江为主题,表达七彩云南的美丽多姿,15种花色仅投放丽江的3家店面,非常受市场欢迎。, ~, u E& t5 c, a. F! R, U
传统元素现代表达,民族元素世界表达。面对未来,丽江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市和“文化硅谷”。9 l& F3 z. m: P
“硅谷”并不是一个地理范畴,它指代完善的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的丽江将变身文化科技创新区和成果孵化器,成为文化产品的研发地、文化商品的集散地、文化人才的集聚地、文化艺术的展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保护融洽的示范地,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4 [, v, Y: J! k
正是独有的纳西东巴文化、摩梭文化、毕摩文化、他留文化等众多民族文化资源,成就了丽江旅游难以复制的独特气质。" c& w0 r4 b7 V, |7 d
去年的最后一天,住在束河庆云村的牵马人木松元收到了一份来自广州的快件,打开是一迭照片,其中一张上贴着绿苹果即时贴:木大叔,你好,在丽江骑马的那天是我们在云南度过的最开心的一天,希望以后有机会来看望你们。朴实的老木明白,是他讲的花草飞鸟,说的纳西故事,唱的山歌,把许多客人的心留在了束河。: d9 ?- q7 M- U: p! H
去年,丽江市文化产业产值达22.88亿元,占全市GDP的10.8%,实现利税8.03亿元,文化产业新增就业岗位4600多个。
+ d U0 J! _, J 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力量。以开拓的思维、实干的精神,有梦的丽江奔跑在圆梦的路上。(李树芬 谭雅竹 李秀春 见习记者余国鹏)4 `9 D# g# V9 C( q' j. z6 X
责编: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