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还记得,当初“全国要在5年时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提出时,是如何振奋人心的。在房价高企的时代,安得一室庇身,是多少中低收入人群的梦想,而保障房给了人们关于安居的希望,也体现了政府体恤民生的情怀。然而,在全国范围内详看保障房这两年的建设,固然成就斐然,但却也出现分配不公以及质量良莠不齐的瑕疵。
2 o+ N& j8 o2 f2 d 如何保证保障房的正义,在本次云南省两会上,为确保保障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省人大代表、住建厅长罗应光提出“推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以及“建立全省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观点。应该说,罗应光关于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提法,确实针对预防保障房质量问题的出现,是一条解决之道。在过往的问题保障房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地方单纯为了追求保障房的数量,很少有关于质量方面的考核监管。/ ~0 O4 K8 S5 v0 G# D% I
结果就是,保障房的建设变成了政府重视数量、百姓关心分配,而至于房子的质量如何,俨然变成了另外一个话题,变成了施工单位“自律”的一个良心活。由是,保障房的质量问题,被屡屡曝出——总投资8亿元的青海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是六家拥有特级、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但这一保障性住房工程未毕,六家“大企业”都盖出了“问题房”,21栋楼被检出质量问题,高达近14%的问题房,令人咋舌!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成“墙脆脆”被网民曝光……
! l1 l. d0 Q( p H: A, N 当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进保障房建设时,各式各样的“问题房”的暴露,着实令人不安。如果说保障房分配不公造成的政府公信力缺失,可以靠后继的努力纠偏。而质量门的一再敞开,则危及的是人之性命。他山之石、前车之鉴,应当为我所忌——“推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必须得到落实和执行! 8 b1 ]5 {( J5 M J$ Z# @, f- }
这就需要保证保障房资金投入能因这几年人工、建材成本的增加而递增,勿使建筑商为节约成本偷工减料;另一方面,需要以缴纳保证金等形式,钳制开发商以令其做好质量建设,并以此作为保障房终身质量问题责任的筹码,逼着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必须做好房屋质量。在保障房资金方面,云南做出了保证:今年,省住建厅将督导各地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工作,按时、足额配套资金,确保将土地出让总收入的5%,房地产开发税收的10%和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 {) y! k$ U3 e$ f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部门质量监察以及质量验收要做到实地现场勘验,不要面对所谓“样本”纸上谈兵!因为执行到位的监管,才能带来程序正义,而只有经过程序正义,才能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制度正义!) D& _8 F2 j. D1 s8 {% O0 ^/ t
责编: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