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游记今天游览的景点是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崇圣三塔,大理三塔,或三塔等。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面(东)对洱海,背(西)靠苍山,距离下关(大理市中区)14公里。三塔由一大(千寻塔)二小共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 n; S2 q" T8 } G崇圣寺又叫“三塔寺”,原在三塔的西面,靠苍山一面,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依山傍水、峰峦叠翠、环境清幽,真不愧为“灵鹫胜地”。崇圣寺融合了“禅宗”、“密宗”特点,集大乘佛教、大理阿吒力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 q7 t/ E$ g4 _0 H( f0 Y! b7 f. @
+ W* g7 T0 O( p9 g- t崇圣寺初建于南诏国第10代国王劝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中心。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佛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b2 v, V# ~6 F1 `: z
三塔崇圣寺已是古代南亚、东南亚著名的“皇家园寺”,现在与国家AAAA级景区三塔公园珠连璧合,鳞次栉比,气势磅礴,重现了古代“皇家园寺”的辉煌,成为闻名中外的佛文化魅点。崇圣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金庸大师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N% D$ Y* K5 X9 Y% v; z# Z% k; v$ ]
据《南诏野史》、《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当时修建佛塔,是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 {4 r3 D U/ ?/ |. [7 ~3 B6 n0 {
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又叫千寻塔,全称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劝丰佑时期,据说是唐代恭韬、徽义两位工匠用了48年时间设计建造的。塔高69.13米,塔底宽为9.9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层),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也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 k9 ~! k' ]+ o9 g: v2 w- M( R; h. V 0 Z: X1 x. L2 C9 L8 y
千寻塔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渐向内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顶。使得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的直线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内收,中部微凸的曲线,其形制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h ^0 N1 h+ z
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层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以利于塔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交错开窗有利于塔的坚固性。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的结构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心中空,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古时有井字形木质楼梯供人攀登。2 [3 ^# @' y: ~7 _3 Y6 _
1 d8 l3 P {. b+ f v6 I7 e7 L9 u
循梯可达顶层,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以前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8 T7 i# {$ g& q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