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老人追忆三月街 O& b6 z' c# [# t
0 {2 _+ b: H5 N. g5 {
85岁的民间老艺人董承汉,是一位喜洲古镇上土生土长的老白族。谈起70多年前,老人第一次赶三月街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0 S& n' b6 N0 x4 w6 N
) |- B9 C- U; W: G+ d3 h. s& N: {+ y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刚满10岁的董承汉,第一次和同学相约,步行去赶三月街。抑制不住满心的好奇和向往,天色刚刚放明,两个小孩子就从喜洲古镇出发了。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两个小孩子欢天喜地的来到了三月街。吃过烧饼和凉米线之后,在街上逛了很长时间。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他大开眼界。可是身上没有足够多的钱,他只买了一样最稀奇的东西—一双四川人用竹子编的凉拖鞋。6 A/ T( G8 f$ S- H
+ X# }$ P9 Y9 C后来的很多年里,老人每年都会去赶三月街。在老人的记忆中,平时市场上没有的吃的、用的、穿的东西,到了三月街上,都能见到。准备结婚的男女,需要制备的衣物、干菜蔬,都要到三月街上去采购。每年三月街期间,大理城里所有的中医,都会到三月街上,买足一年所需的所有中药材。1 V$ ^2 O3 m% |$ K Z
& Z/ t' S n" X/ r6 U) e4 v
1961年的三月街,是老人记忆中最甜密的回忆。那个时候,因为物资比较短缺,红糖和猪油都是人们很难吃到的奢侈品。那一年的三月街,是他和妻子领着两个孩子一起去赶的。那个时候交通有了一定的改善,到三月街已经可以坐马车了。国家特别给饮食公司供应了猪油和红糖,于是三月街上就有了一元钱一碗的“八宝饭”。老人一家兴高采烈的买了四碗,吃一个甜蜜畅快。以至于事隔多年以后,老人仍然对当时三月街上的那碗“八宝饭”念念不忘。
* Y5 C- e& \2 s7 v" n7 ?* g
' Y6 k* x h$ W% |+ C/ r7 I最近一、二十年,老人仍然每年都会到三月街上去。和从前不同的是,去三月街的目的,已经不再是采购物资和大饱口福。而是作为民间艺人,到三月街上去表演洞经古乐。不过,有一样老人喜爱的特色商品,还是要买的。这种商品的名字叫做酸角,并且是很甜很甜的甜酸角。
2 _1 [+ T6 S z. n 2 V& ?; ~9 M3 |, p Z- M2 P
男女青年自由交往, Z1 n, h5 M$ I" |6 D8 q
/ C& x5 B" q2 `; {5 N7 l% }* [0 p- c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 r( R. V- }1 I' w
" F* v- P7 i1 t, C这首来自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蝴蝶泉边》,流传了半个多世纪,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了大理,认识了大理三月街,认识了三月街期间金花阿鹏在蝴蝶泉边的自由恋爱。
% C/ _) N4 F: O
" o6 b% ]5 H; r, }在电影《五朵金花》中, 三月街的盛况真实而生动:大理古城西门外苍山脚下的旷野里,在高耸入云、雄伟壮丽的唐代崇圣寺三塔旁边,雪白的帐篷鳞次栉比,热闹的街市.商贾云集,身着民族盛装的男女老少,徜徉于街场之间,脸上流露着轻松欢快的神情。
: Z4 q1 B; S2 l% v( F
% q, M$ D/ J$ L! u“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来相会,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电影中金花阿鹏的对歌,源于生活,却已进行了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特别是对歌的场景,已由三月街古街场稼接到了蝴蝶泉边。 |' e% T3 c6 m, X
7 R* L9 @7 w" ~" u) f$ n
大理古城西门外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三月街古街场,距离蝴蝶泉有20多公里之遥。现实生活中的赶街群众,不可能离开街场,专程跑到蝴蝶泉边去对歌。70多年前的三月街古街场,一样有大青树,一样有古戏台。人们在大青树下、古戏台上、街场空地中,进行对歌和文艺表演,观者云集。
. |* ]7 Q6 F6 h% R2 S( d
3 G- l6 M* j' f+ ^9 c' o. D/ @4 d! D时至今日,三月街街场上的歌声,依然长盛不衰。“你方唱罢我登场”。大青树下的赛歌会,古戏台上的洞经古乐,游走于街场上的“绕三灵”,以及每天不间断表演的白剧、民族歌舞、民族民间服饰展演、民间唢呐演奏、民族民间歌手比赛、三弦比赛、龙狮比赛、赛诗会、大本曲比赛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民族民间文化表演,每天晚上举行的广场电影晚会,都是三月街上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大餐。6 ^& f- V# j, Y8 v" u
0 @; l- q: n9 i+ G
阿鹏马上夺红旗; q: g4 n( y$ t4 W
. }+ F1 ^# k0 u, z [: `" N不少上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电影《五朵金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人民公社的副社长金花带领着姐妹们驱车去赶街,不料车轮在路上坏了,正在为难之际,来参加赛马会的剑川铁匠阿鹏热心地帮她们将车修好。金花正要表示感谢,赛马会开始了,阿鹏来不及收拾工具,翻身上马冲进赛场,表演了一幕精彩的马上拨红旗,勇夺冠军。, L* \. Z9 `# T% C1 p# K( A4 K, X. I' S6 }
6 d1 U$ |# ~5 p/ d4 ]
据史料记载,白族的赛马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代佛教传人南昭之后,每年农历3月在点苍山脚下举行观音庙会,随后发展演变成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盛会,开始了以药材、牲畜为主的集市贸易。马贩子为扩大贸易,便在这里搞骑马比赛,显示马匹健壮、跑得快。这样赛马就成为三月街的一项活动内容。每年会期,四面八方的白族以及藏族、纳西族牵着马,穿着节日盛装,纷纷前来参加赛马。
$ ^1 P& e+ w/ \7 I
% l3 q6 f+ {7 _- b8 k0 S/ t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对三月街的赛马盛况作为有声有色的描绘:“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中,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水辩,仍遍行场市。”
3 Z4 c( x7 X4 R& ], u
3 T- t, `# P2 V( Y$ E教科版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做《赛马三月街》的课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白族少年为参加三月街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觉,让三月街赛马会成为了读到这篇课文的小学生心目中向往的体育盛会。
* ^7 a- j: h# S" v& e$ z- k% b: r8 f
# f3 y# N/ e% P' ]1 F自从有三月街以来,赛马就一直是三月街不可缺少的内容。对老一辈人来说,赛马是一种古典的回忆。马蹄奔腾的风吹过他们的心头,翻开一页一页遥远的马帮的故事。而年轻人则因为赛马,血管里注入了激情与浪漫。在每年一度的三月街上,赛马永远是人人都为之热血沸腾的节目。
6 D! @" N; q* \; l. L+ U
' A' d' g! i#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三月街的体育竞技项目,除了赛马,还增加了秋千、射驽、陀螺、龙舟竞渡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大会被扩展成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 _: \5 B8 C! k" j
# S* o8 }4 d: X" Z- v+ \自2007年开始,取消了秋千、射驽、陀螺、龙舟竞渡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回复到千年前的传统,三月街期间只举办专一的赛马活动。而三月街赛马大会在保留了传统的比赛内容的基础上,邀请全国马术俱乐部参与,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赛马大会。
% Y3 g- B& j# ~- u' b3 Z
4 _4 q: O4 G" x( v每年三月街民族节的赛马会上,不但可以看到跑马(走马)射击、跑马(走马)射箭、跑马(走马)拾哈达等三月街传统赛马项目,还增加了马术表演、速度赛马和走马等全国赛马大会竞技项目。每年赛马大会中所产生的马王,可夺得5万元大奖。与古老的赛马大会相比,传统赛马项目中的竞赛方式,一直延续了古老的传统,参加比赛的马匹,一匹一匹的出场,一个一个的表演。不同的是,从前参加比赛的马匹,获胜后将卖得更好的价钱。而现在参加赛马大会的马匹,有“混血组”和“民族组”之分,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赛马,其中不乏身价高贵的纯种马,是不在三月街上销售的。, M) g: i9 q( r J& c$ K
- m0 t; b0 N9 _$ A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