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礼俗:彝族是讲究礼仪之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长者礼让三先。骑马遇长辈,必得下马步行;有长辈或异性在场,不开粗俗的玩笑;在朝山、串会的对歌中,不唱粗俗的曲词。在吃饭时,不管谁家的小孩到来,都将受到热情的招呼和款待。对长者,不论亲疏,都不直呼其名,尊称“阿老”(爷爷)、“阿奶”(奶奶)、“阿叔”、“阿伯”、“阿婶”、“阿姨”等。对同龄人,称“哥哥”、“姐姐”、“嫂嫂”等。对幼辈,称“阿弟”、“阿妹”等等。妇女对长辈不苟言笑,不与同坐。做客入席吃饭,以尊长为先,烟、酒、茶、菜等先敬长辈。彝族热情好客,有客登门,不论认识与否,均以茶水、糖果、风味小吃、土特产品,或设丰盛酒席招待。茶水以烤茶为多,用一陶制小罐将茶叶烤焙至发出香味,然后冲入沸水,将茶水倒入瓷杯用双手敬奉给客人饮用。糖水以核桃仁刨花和食糖混合冲调,用瓷碗盛,敬奉客人。风味小吃有核桃、蜂蜜、米酒、瓜子、干鲜果品等。彝族酒席有“无酒无菜不成席,鸡头鸡卦敬客人”的习俗。客人吃得痛快,饮得开怀,主人高兴。彝族有互相帮助,一家遇难,众人相帮的传统美德。时鲜蔬菜、山珍、水产、猎物、蜂蜜等一家得之,各户分送,谦称“请尝鲜”。违反社会公德,败坏民族传统风俗和违法犯罪等丑恶行为,都要受到众人的蔑视和谴责。
" x$ u# c- ?: [6 K% |" R) ]节庆:彝族的节庆很多,节日众多,有二月初八“阿玉白”节、三月初三“娃娃节”、五月初五“植树节”、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等,每个节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个传说都引人入胜,各类节日如今已成为各族人民进行商业贸易和举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盛会。每逢过节或闲暇时,彝族同胞都喜欢燃起篝火喝酒打歌进行欢狂。漾濞是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最突出、内容最丰富的地区。其他各族也都有各自的民族习俗和文化,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十分迷人。
$ a. M' Q- j5 @8 c" A6 _0 k其他。境内的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之中,形成很多民俗,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落后和不健康的民俗已逐渐消失,而健康的民俗却一直保留至今。其主要者有:
/ q0 r1 T, p m) A, S3 R0 i朝山会:彝族居住的各地区都有朝山会,由村寨轮流主办,举行打歌等活动。其中规模最大和最热闹的是境内南片三乡的白竹山朝山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旧时由白竹山周围较大的12个村寨轮流主办。届时举行打歌活动,原建有玉皇阁,1958年“大跃进”中被拆除。另外还有富恒乡的农历五月初五杨梅会,也是规模较大的朝山会。3 @! d% W% h! i. t9 v$ V$ r8 c
串会:境内各彝族地区都有土主庙和道佛寺观,在土主的圣诞日和仙佛诞辰,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称串会。活动内容同朝山会。境内串会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二富恒岩前祭祖会、二月十九龙潭富厂地母庙会、三月十九鸡街新寨庙会、盘龙寺庙会、太平观音庙会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鸡街新寨庙会,届时“两地州三县”(保山地区、大理州、漾濞、永平、昌宁县)的彝族群众都有人前往参加,该庙会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被禁止,80年代又恢复了活动。
7 t" [5 g+ Q5 M i( y H打歌:彝语为“阿忾”、“额克”,意为“歌舞”。这是彝族最具特色的文娱活动。县内南部山区彝族的“阿忾”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风格刚劲、明快。群舞者在笙、笛伴奏下边歌边舞,舞步整齐、舞姿矫健。在举行礼仪的场合,开场时须由长者率若干青壮男子跳序舞,序舞后即不论男女长幼、生人熟客均可随意参加。一般场合下则不一定跳序舞,无论何人均可一开始就加入歌舞。舞场可大可小,参舞者可多可少。少至三五人在田边地头兴起即舞,多至数十上百人在打歌场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当数十上百人一齐歌舞时,优美动听的打歌调声飘四方,山鸣谷应,使人在十里地外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打歌场上热烈而欢乐的气氛。一次盛大的打歌会,自头天黄昏时分开始,至次日黎明才尽欢而散。在鸡街,“阿忾”时常伴以刀舞,使打歌场上的气氛更为热烈。
6 M$ w, Q" z. M+ t# T4 m1 y西部地区彝族打歌的另一种形式称“路路则”。这是一种只舞不歌、有乐器伴奏的集体舞,有20多种舞步,由领舞人报动作名称,众人依此变换舞步。
, w: Y, x" f% k, w2 r# V# ?4 t打磨秋:境内部分彝区有打磨秋的习俗,时间是腊月二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在公共娱乐场所(如村中广场或寨外草坪上)立一根杉松木桩,顶端削成圆榫,再在圆榫上反扣上一根在中间有孔的长木杆,彝家小伙子和姑娘们或骑或扑于木杆的两端,一起一伏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取乐。; j& s1 X- u) L4 w- T& n# Q
唱牛曲:农耕时,彝族男子一边使牛耕作一边唱牛曲,高亢嘹亮,旋律优美。曲子内容多为感叹劳作艰辛、褒奖牛的奉献精神,或者是抒发劳动的欢乐等。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吟唱,风格独特,真挚感人。
/ B9 |$ b$ ~$ ]: Z4 b5 Q尝新饭:秋收新谷登场,彝家都要尝鲜米饭。尝鲜时,先将少许新米饭喂狗。相传现在的稻谷种,是古代狗在天神谷堆上打滚带到人间的,故每年尝新时,要让劳苦功高的狗先享受。7 u9 n* h) q! p) Q
围灶灰:立夏时节,在房屋周围撒上一圈灶灰,防止毒虫毒蛇进入宅内。4 u8 G4 V- f1 ~& ^1 v
跳菜:在婚筵席上,厨师将8碗菜肴装在木托盘内,用头顶托盘或单手将托盘托出,再上到桌子上。这是彝族宴宾的古风,一直保持至今。今聂苏支系彝族聚居的地区,此俗尚盛。' D( w( q: X3 g; w1 S+ u1 s
祭“嘎音波”:在立夏的前一日,境内聂苏支系的彝族都要在地边遍插树叶,此俗从古及今,从未间断。“嘎音波”是传说中的土地神、庄稼神,相传立夏前一日到各地巡视土地,插叶表示土地有人耕种,反之则无人耕种,“嘎音波”不准土地荒芜,看到无叶的田地则收回,使该地颗粒无收。此俗为聂苏彝族独有。) o6 O% K; z# s$ f: A
沐浴会:境内富恒乡羊吃蜜河于每年立夏都要举行沐浴会,届时除境内的彝族外,邻境云龙、永平、洱源三县的彝族群众都要聚会到羊吃蜜河边的温泉沐浴。此温泉中含硫磺等物质,可除脚气和皮癣等疾,有益于身体健康。沐浴会期间,开展打歌和小宗商品交易活动,非常热闹。8 J/ U& @. @2 }& H) i* ~6 b: K# n/ K
叫名字:又称“叫奶名”。小孩出世3-7天,由阿老或阿奶给孙辈取名。取名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流行的是按阴阳五行学说取名,如水生、木贵、金福、火德、土妹等,原则是缺哪行,就取哪行的字。按生象的反义取名,如曾有婴儿夭折,或婴儿生象出众,唯恐早夭,就取个丑名,诸如狗宝、丑英、憨弟之类。按阿老、阿奶的福寿取名,如六十九、五十一等。
- |( F; ^; y; \2 E! L# }9 E6 A+ r满月登高:婴儿满月,由母亲背着登高,登的越高望的越远,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也有在满月这一天,为孩子栽一树、嫁一苗的习俗,以此纪念孩子快长快大。
# s* m0 c2 |8 w4 s# P鸡骨卜:用鸡髀骨占卜,是彝族最常见的占卜方式,重要节庆、祭祀、出行等活动都要“宰鸡问卦”,现仍十分流行。
; s+ H/ P, @. W( L! F( I* B禁忌:在平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彝族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既是道德规范,也是行为规范。
+ Y2 M" e8 C: E2 p主要禁忌有:旧时寡妇不再回娘家落籍;初一和十五不耕作;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不种任何植物;重孝者三个月之内(至少七日内)不入别家门和不抱别人小孩、不进秧田;正月初一忌人入门;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不讨债,扛枪狩猎次日不进庄稼地;产妇30天内不入别人家;孕妇不采摘果木;不在井泉旁大小便、洗衣服、宰牲和扔污物;煮吃狗肉在屋外不在屋内;不得骑马进入他人院内,否则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不能拿着砍刀、斧子、猎枪等物件突然进入别人的家中(木匠、猎人预先约定者除外),以免引起主人的恐慌和不悦;在邻居家里不讲粗话;早晨不讲生老病死的话题;禁说“死”字,说“不在了”、“老了”、“成佛了”等词语;小孩夭折也不能说“死”字,说“打失了”、“没有领大”等词语;赶牲畜忌入他人院内(劳作或运输时,耕畜、驮畜除外);不搬用坟茔及其附近的石块;忌用寺庙的砖、石、瓦建盖住房及畜厩;烧柴由根部大头进灶;忌生恶意坏心算计别人;父母健在,不留胡须,不剃光头,不束草绳;喜事、起房盖屋做客帮忙者,忌穿白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