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炭疽病又称黑斑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部,是兰花常见的重要病害。该病不但严重阻碍兰花生长,还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特别是一些以观叶为主的叶艺品种。 引起兰花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兰刺孢菌以菌丝在病叶或土壤中越冬,由病株和带菌土壤传播,一般经伤口侵入。病菌分生孢子在11-38度的气温下均可萌发,温度22—28度,相对湿度95%以上时为最适,借风雨传播。通风不良,高温高湿,连续阴雨条件下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盆土过湿,叶面喷水和浇水过度易加重病害,兰株放置过密,叶片相互交错重叠易传播,露天栽培时,遇雨病原孢子可随雨溅落到叶面上引起感染发病。根据我省的气候条件除12-1月基本不发病外,几乎全年均可发病,其中以3-6月,9-11月为发病高峰期。 兰花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叶片宽阔,叶型垂,叶片薄的品种易发病,发病后病情较重,反之则较轻,如“银边大贡”,“大富贵”等发病较重,“铁骨素”,宋梅”等发病较轻,但未发现免疫品种。 炭疽病的症状与焦尖,枯尖,冻害等生理病害较为相似。区别为,炭疽病先在叶绿,叶尖等部位产生淡褐色的斑块,后迅速在叶片上出现园形或椭园形数毫米至数厘米不多的不规则形的黑色斑块,病斑中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偶有褐色轮纹,边缘墨褐色。叶尖发病时,蔓延较快,造成成段枯死,若为害叶片基部,病叶易迅速枯死,严重发病时全株枯死。该病发生扩展快,具有传染性。而生理性病害不具传染性,病情发展缓慢。因肥水过度造成的叶尖发黑,表现为整盆中几乎所有叶尖均发病,翻盆检查可发现很尖发黑,发焦现象,炭疽病则不影响根系,根上不表现症状;因日晒过度造成的伤害,叶尖表现干枯;低温造成的冷害在低温过后,天气转好的3-5天内出现症状,表现为均匀的针尖状或稍大的黑褐色凹陷的黑褐色,紫褐色的斑点。此外还应与叶枯病等传染性病害相区别,叶枯病表现开初为红褐色小斑,后迅速扩大成椭圆或园形的黑色褐病斑,叶片病斑多时,病斑间的叶组织失绿变黄枯死。 炭疽病是兰花叶上最常见,几乎全年都会发生流行的病害。不但要高度注意兰花的生长,时时注视病情,观察叶片是否已感染病害,从蛛丝马迹中将病害控制于萌芽阶段,采用以“提高栽培水平,改善生长环境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选用透气性好,无病原污染的培养上和植料; 二、一些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应避雨栽培; 三、选择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差变化不大的环境作为栽培场所; 四、种植密度不要过高,盆与盆之间留有一定空隙,避免叶片交错重叠; 五、浇水注意不要直接浇洒在叶片上,最好沿盆缓缓浇入或用浸盆的方法。并遵循盆土不干不湿,浇则浇透的原则,气温与水温相差大时不能进行浇水,叶面施肥等; 六、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兰株的抗病能力,但最好在专家或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 七、在每年的2月下旬和8月下旬用科博,喷克等保护性杀菌剂预防,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如出现病斑,可加托布津、多菌灵、或可杀得、铜大师等铜制剂防治; 八、出现病斑较多时最好先剪除病时,然后喷药防治,注意病叶应集中烧毁等处理,以克传播。 总之,防治炭疽病要以“改善栽培环境等农业措施为主,适当辅以药剂防治”的策略,因地制宜制订具体的防治方法,就能有效地控制。(朱雄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