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炭疽病(Orchid anthracnose)[又称兰花斑点病(Orchid spot)] 分布范围:世界性;中国南方各地较常见。 病原: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环带刺盘抱(Collectotrichum cinctum)。 寄主:指甲兰属(Aerides)、卡特兰属(Cattleya)、贝母兰属(Coelogyne)、兰属(Cymbidium)、杓兰属(Cypripedium)、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蕾丽兰属(Laelia)、文心兰属(Oncidium)、兜兰属(Paphiopedilum)、鹤顶兰属(Phaius)、蝴蝶兰属(Phalaenopsis)、石仙桃属(Pholidota)、万代兰属(Vanda)、香荚兰属(Vanilla)以及其他属。 病征:充水的黑色或褐色的凸起的小脓疮出现于花梗、芽以及今片、花瓣下表面或偶然也见于上表面。叶面上出现若干黑褐色或淡灰色的区,内有许多黑色斑点,聚生成若干带,带横走或形成同心圈。病斑明显呈一条条的黑色组织,并常为黄色带所包围。当黑色病斑发展时,周围组织变成黄色或灰绿色,而且下陷。斑点圆形或卵形,初时红褐色,后来变为黑褐色或灰色。在已干枯的老叶的斑点上可以看到小簇的孢子或可偶见子实体。兰花受害弓起萎弱或死亡。 防治:剪去感染的器官,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如病前防治可用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洒,效果良好。 附注:用过量的氮肥易引起此病菌的感染。炭疽病易感染国兰类,如春兰、寒兰等,主要在霉雨季节。香荚兰炭疽病的病原也包括香荚兰小丛壳(Glomerella vanillae)和香荚兰美孢菌(Calospora vanilllae),但症状相似,防治方法也相似。(陈心启 吉占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