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D3 ]9 _8 I5 U
9 A2 ]+ T& d( t% f, N, i
! R! r. t- v' S% w

2 p! S# S, z# C" i0 _& e& k一个是历史悠久的古老工艺,一个是家喻户晓的药用植物,千百年来,它们相依为伴,致富路上,它们共赢商机——不同寻常的板蓝根。! Q \ H+ b8 N3 Z
记者李文刚:雨浓,雨浓,来之前我说什么来着,到大理这么漂亮的地方,你就不能带女孩。哎哟,你不知道,这女孩吧,太爱美,看什么都好奇,见什么都新鲜……
! Q1 A( N7 b9 J# f7 }- c+ [, ~记者徐雨浓:咳咳……
8 n1 {# p; H# z, M% N李文刚:哟嗬,什么时候弄这身出来了?
3 _7 T* E0 a9 l$ i3 k/ b+ t徐雨浓:不错吧?
( m, d3 v% Z+ Z李文刚:真漂亮!甭美了,干正事了吗?
' t. [$ \ p* x2 Q2 a- H4 l x2 J徐雨浓:不就是来找板蓝根吗?
/ P, Y8 k8 y0 {. i- F1 e Y李文刚:对啊,找着了吗?
0 Z; P! D; O3 h徐雨浓:找着了,找到身衣服。
0 G+ s8 ]( r% x李文刚:赶紧把这身衣服换了,办正事要紧。7 w; E3 t. w) c: d# O* J4 s
徐雨浓:这可是白族地区,我觉得你穿这身衣服吧,有点不太合适,该换的是你。
3 E0 N: j d( L! q' w4 @李文刚:哟嗬,那我换一身不就完了吗。
7 p* t8 u% ^9 _4 r' t4 i7 H! u: T到云南大理,拍的明明是板蓝根,记者雨浓却在穿着打扮上下起了功夫,难道是早就胸有成竹?这个啊,还真得从板蓝根说起。板蓝根是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药用植物菘蓝的根,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功效,在云南大理啊,很多人都在种,据说,还跟一种传统工艺有关。那么,这是一种什么工艺?记者雨浓又要帮文刚挑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呢?! r6 S2 ^9 p0 z$ f
徐雨浓:我刚才打听了,人家告诉我啊,这扎染可是白族特有的工艺。9 i p# g5 {( y6 o! T8 n
李文刚:挺漂亮的,你看,这一个个小花多精致啊,而且标准都差不多,再加上这花纹……哎,对了,这扎染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x' g/ E! d" @. U
扎染是大理白族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作为民间时尚,成为向皇宫进献的贡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扎染制品又成了云南大理的一种特色产品,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 p' [4 L G8 M4 n/ q( J7 @- |! j
徐雨浓:这扎染的成品啊,还真是挺丰富的,不仅可以做衣服,您看啊,这是些小背垫,那个呢,铺到床上啊,还可以当床单。哎,文刚,你来看看这个,我觉得啊,这个也特适合你。( r/ X/ @/ K% U9 r& Z) C, E
李文刚:这个啊,挺有意思,可是谁有这么大的腰啊。哎,那不是板蓝根吗?' V+ }5 e4 X' o7 d6 ]" u7 ?. G* s7 w
明明是一间以扎染为主的手工加工坊,文刚在这里却发现了板蓝根,这是怎么回事?% v+ {/ [0 j# e; \3 v
村民杨麟:这个板蓝根,它本身就是植物染料,没有这个板蓝根,它就染不出这个扎染来。
" t$ B+ h3 ?% N0 y! l3 l" ~徐雨浓:它是用叶子呢,还是用根呢?
' W$ u% I$ x5 `/ ^" e8 P0 K. _村民杨麟:全部都是用叶子,根不用,只用到这个中间。 S/ o4 I' w9 u) `
板蓝根,板蓝根,这白族的扎染恰恰就只用叶子不用根。原来啊,这菘蓝虽然是一种药用植物,但是它的根和叶的作用却并不完全一样。相对来说,这板蓝根,也就是菘蓝的根啊,是一种著名的中药,在城市的药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可谓是家喻户晓,而菘蓝这种植物本身呢,反倒很少被人们提起,所以啊,很多人也就只知道板蓝根,不知道菘蓝,而把菘蓝统称为板蓝根了。
# e* Q- c/ c9 _8 s1 t7 U m中医副主任医师薛祖武:我们中药上主要是用它的根,它的根入药叫板蓝根,它的叶入药叫大青叶,大青叶通过加工成粉末,就叫青黛。) |1 m& ^' w$ q2 l: N
和板蓝根一样,青黛也是一种常见中药。不过呢,您可能只知道它能够清热解毒,消炎杀菌,却不知道,这扎染颜色的秘密,全在这青黛和提取青黛所用的菘蓝叶子上了。
, N- B$ Q" P" T7 F$ c徐雨浓:这以前对板蓝根的了解啊,就是感冒时喝的那冲剂,认为它呀只能药用,没想到它在这儿啊,还成了扎染的染料。现在呢,我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啊,让你看看,这板蓝根到底是怎么变成染料的。
* h' r/ |0 e2 f9 a: a: Q) K徐雨浓:嗨,您看到了吗?现在这个水啊已经变蓝了。所以说啊,以后别老拿板监根当药喝。哎呀,清热解毒啊。: K0 G8 I2 m* `# Q9 I }3 i! L5 g+ C z
以前,人们把可以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称为蓝,把提取染料时产生的沉淀物叫做淀。《本草纲目》记载:“……南人握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乾收,用染青碧。……淀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战国时期荀子的一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是颜色,而本草纲目中提到的“似胜于蓝”指的却是青黛的药效。也就是说,用这种天然植物染料染出来的扎染,不但颜色好看,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呢。$ X4 N$ B) q" K' x. V$ m5 p
李文刚:哎哟,我说,干嘛呀?
]8 X' h3 [* T( u" z0 H/ J徐雨浓:别动别动,我好好看看。哎你说,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这扎染是怎么回事啊?: O( Y! k& ~: B
李文刚:没看出来?
: ^' G6 {6 Q8 `& q& B' B徐雨浓:没看出来。, N5 F& e: _9 v. r
李文刚:我琢磨出来了,你呀,找根蜡烛。- A7 g( ]6 ~/ Y- q! D2 u6 u
徐雨浓:啊,这儿就有。
1 { s: e9 X1 U3 P: s' z8 J李文刚:那我这儿也有。
3 {" g; O% Q" v4 S徐雨浓:哎,咱们点蜡烛干嘛呀?
$ i$ p; K6 ^0 x2 |3 [; q李文刚:还没明白呢?有蜡油没有?
1 |, Z3 K1 n! i徐雨浓:有啊。
2 ]6 n9 S0 H3 X* E1 v李文刚:有蜡油就好办,蜡油,滴哪儿呢?5 v& o! s/ P( B( N4 t
徐雨浓:哎,把你手伸出来。8 X& J' P3 B* Y, T- D3 y
李文刚:伸手干嘛啊?
- T1 r3 r! Q3 I. M9 H( \徐雨浓:就滴这儿。
; F# ?# N9 F. k( M0 U9 A$ H李文刚:哎哟嗬,你够狠的啊。行,就这么着吧。瞧着,这是染料,把这个放一下,瞧见没有?甭吹了,这个蜡油以外的部分都被染上颜色了吧?被蜡油封住的部分,是不会被染上颜色的。到时候,把蜡油一揭开,这无色和有色一结合,就形成了美丽的图案。3 Y, V" f/ @, b( t. Y
徐雨浓:哦,我明白了,不过你这是蜡染啊。; u W8 W* ^5 f5 J& R
李文刚:扎染啊,跟蜡染同理,来根针……
4 u4 T! P3 A5 T# H8 H徐雨浓:针?我怕疼。5 v/ r! g' F: M
文刚猜的没错,这扎染和蜡染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蜡染用蜡,而扎染用的却是针和钱。简单地说,扎染一般都是事先在棉布上画好图案,用针和线把图案缝起来,在需要的位置按图案的形状紧紧地绑扎到一起,然后才放到缸里去染色。这样染出来的结果是,没有绑扎的布被染上了蓝色,而绑扎起来的部分,反倒染不上色,把线拆开以后,这些没染上颜色的和已经染上颜色的部分一对比,就形成了漂亮的图案。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啊,却并不容易。- e; }: M( H/ h- Q: v
徐雨浓:哎哟,哇,又被扎到了,出血了。看来要想做好这扎染啊,真是不容易。其实,我跟大妈学到的这道工序呢,是扎染里边最需要耐心和技巧,也是最难的。 h8 N7 F7 C" E; z4 ?5 @# B% K5 x
由于扎染布都是用手工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随机性很强,所以啊,每一个花纹所呈现出来的形状都不一样。不过呢,这缝扎还只是形成图案的前提,最繁琐的工作啊,还在后面呢。
, Y5 }) Q% K# e( U2 r; o李文刚:哎哟我的妈呀……我说,这么弄行吗?
/ _* k; D4 @+ u/ D7 H* @(画外音)不行,像你这种要反复浸泡21遍呢。! p w( J# H5 Y6 i2 h& m( f# j
李文刚:反复21遍?!不行,这太费劲!我说,雨浓,过来过来。6 _& a& w5 p3 d3 H7 V, D
徐雨浓:什么事啊?% v k( S. r: M' J6 q
李文刚:你在家干家务活吗?
. O* E. D7 D# N徐雨浓:干啊。* K2 F# M6 a8 [" k* B4 b+ a* E
李文刚:洗过衣服吗?
% G8 l, s/ j* O% ~, Z( X徐雨浓:当然洗过衣服了。" X% J$ o* s$ T
李文刚:我早就看出来了,你就是这优点,平时吧,就爱体验生活。那这事交给你了,别着急,慢慢干。 u3 B: K0 \9 o9 ^$ x- a
徐雨浓:好。这得洗多长时间啊?
4 ?* l2 r! M6 m& m李文刚:21遍就行。
; A# G7 g3 t I/ W徐雨浓:啊?!21遍?!! J9 B; z. d* v8 c
和化学染料不一样,这天然植物染料在染色时并不能一次成型,而是必须经过很多次的重复浸染,每次在染料中浸泡一段时间,都要拿出来晾干,然后再重新放进染缸里,每浸泡一次颜色就会更深一层,直到用清水漂洗不褪色的时候,扎染布上的花纹和背景就会呈现出多层过渡的效果,自然天成,生动活泼。绑扎的手工加上繁杂的染色技巧,形成了大理扎染独特的魅力,深受消费者欢迎。
; Q; d% f2 c/ T8 U# E+ L9 y游客(法语):我以前在中国的贵州看过蜡染,这次到大理是第一次看到扎染,非常漂亮,很了不起,需要很多的人工,也需要很大的耐心。$ |- A7 w6 N- T3 M( z# Q
游客(法语):我觉得每一张都很好,还没有时间把每一张都看过来,因为每一张都是不同的图案,都很漂亮。他们付出了很多劳动,这个东西的价值应该是很高的。
) Z4 c; M1 d$ l8 G- L6 }徐雨浓:第16遍,实在干不动了!哎哟,还剩这么多染料,这一大缸得染到什么时候啊!要不然我喝点?0 H3 i. K8 l4 ^% m7 b3 _* h
由于采用了植物染料反浸染的办法,人们在染色时,一般都会随时往桶里添加菘蓝叶来加深颜色,而不会随便把染料倒掉,这样一来,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染料呢。) u! @' Y) ?* w! u7 b
村民杨麟:这样一桶,最起码要染布,像被单床单这些,要染100块左右,板蓝根,沉浸好的,需要20公斤左右。
; ~0 d' d4 [4 Y3 V+ q, ~' H+ u! ?按照当地人的经验,每20千克的染料,一般需要100千克菘蓝叶作为原料,这正好是制作100块扎染布所需要的量。在大理,人们种菘蓝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板蓝根,而是要取菘蓝的叶子,所以啊,老百姓一般都会房前屋后种上二三亩,作为生产扎染的原料。
2 v& ^3 m8 B6 n7 t% P你看我们一年收两次,一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因为我们有大棚种植,每亩地收菘蓝叶将近在5000公斤左右。
6 |# G) k9 C6 t5 J目前在大理的本地市场上,一块2米长1.5米宽的扎染布,一般可以卖到四五十元。很多农户既是菘蓝的种植者,又是扎染制品的加工者。在没有大棚的情况下,一亩地大约能收2000公斤菘蓝叶,可以染出2000块扎染布,种植效益加上扎染工艺所带来的增值空间,综合收入高达七八万元。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大理市菘蓝叶年产量250吨,扎染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
; e5 b) s+ R' L$ q# Q徐雨浓:嗬,文刚,还在这儿研究着呢?+ O4 @8 P8 s( A4 j
李文刚:那是,现在不研究,回去没收获。
" d5 r' m5 y% K8 n! h; h2 h6 L徐雨浓:哎呀,我这次收获可是不小啊。我跟你说,我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这儿学了点手艺。虽然这个手艺不怎么样吧,不过,这也算是幅作品吧。
: V4 N+ o6 H9 ~8 g李文刚:行了,别卖关子了,看看。嗬,看出来了,“每日农经”。! P4 ^% ~ D1 s( d }5 |1 q7 }3 u
徐雨浓:嗯,怎么样?1 V H: x3 w" @
李文刚:肯定没少扎手。
( }4 ^3 t: N2 n# Z: Y, o徐雨浓:说真的,如果跟这些比起来,我觉得我这个就不算什么了。
5 T. e5 P* P* ]: @+ [# i! N李文刚:您也甭谦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这么一幅作品,那就相当地不错了,对不对?哎,我说,你那活儿干完了吗?
) z2 j9 C x- `' P- j徐雨浓:活儿?哎呀,我还剩了五遍没染呢!( d7 Q2 y- Q" b/ }
李文刚:嘿,你看!要说起来啊,这个真不错,要不,我收藏得了。
+ o/ c+ p2 U2 G$ e- k: v) u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底,大理市扎染从业人员1万人,参与菘蓝种植、产品加工和销售的相关从业人员接近5万人。
$ S+ V: R* r9 o$ i V2 [3 F编导:郭冬云 摄像:蔡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