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时常心存侥幸,以为能以“聪明”的方式绕过麻烦,只要避而不见,问题就能消失无踪。
小时候,“忘记”将老师布置的题目记下来,以为这样就能逃过写作文;将分数不高的考试卷藏起来,仿佛一切不曾发生;假装读过了某篇文章,心想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提问;猜测哪些章节是考试重点,而不去老老实实复习整本书;长跑躲进小树林里,等别人跑过两圈了,再归队……
有时候,这些“小动作”真的让我们如愿以偿。父母没去追查那张低分的物理试卷,老师的眼光扫过你,提问了别的同学;题押得不错,它们果真出现在考试中;大家一起跑向终点,没人在意你少跑了几圈。这些小小的“成功”,纵容着下一次的投机取巧、逃避和偷懒。
很多年之后,那些被隐藏的“危机”慢慢爆发。你弄不明白为什么家里有着十个小灯泡的造型灯,会因为坏了一个灯泡而全体“熄火”——有关并联和串联的知识,就在你藏起来的那张物理试卷里。你不知道日本的江户幕府时期,对应着中国的哪个朝代,因为它们不是你押题的重点。遇到天气变化或者流感袭来,你总是受害者,逃避体育锻炼造成的“柔弱”时不时报复你。
没错,我们并非不懂,当然知道“小动作”迟早会惹麻烦,却总是故技重演。那个路口不会有摄像头吧,临时调头应该没关系;把这些来不及收拾的东西放储藏室吧,以后再说;职称培训那么多人参加,不会真有人去查谁没签到……渐渐地,它们似乎成了一种惯性,有意无意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
很多时候,“小动作”的出现,是因为我们不愿直面问题,想逃避。
他不想直截了当说分手,以各种理由躲避——加班,朋友聚会,回家看父母,累了……他以为,对方会知难而退。偏偏有执着者,结果,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耗费着双方的心力,最终还是以更多的抱怨、伤痛甚至仇恨收场。
逃避的理由看似充分——怕对方受伤害,实际是缺少勇气,怕承担责任。不敢明白地说“你不是我想要的”,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敢坦承自己另有所爱,害怕由此而担负的道义责任。如若对方主动放弃,也就不必去做那个遭恨的“坏人”。原本的纠结,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失,反而越变越复杂,需要为之付出的代价亦越来越大。
他以为能够在两个女人之间游刃有余。像许多婚外恋的男人一样,他适时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会放弃家庭,真诚地讲述妻子的善良、宽容。他以为,自己讲清楚了游戏规则,对方就不会“犯规”,就能避免冲突和麻烦,就能心安理得。
自欺欺人吗?没准儿真不是。《华尔街日报》的前驻外女记者杜克曼曾经在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进行过认真调查,她发现,不同国家的男人,婚外恋的行为方式并不相同。俄国男人会因为负罪感更加善待妻子;美国男人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抱怨自己的婚姻多么糟糕;中国男人找情人时会夸奖妻子,以表现自己是个好丈夫、尊重女性。
不过,尽管这些“小动作”各不相同,其心理轨迹大约是一致的。心存侥幸,以为越轨不会被发现;或者,不直面婚姻中的矛盾,以移情别恋的方式逃避。
以前,老师教会我们这样的考试技巧,先做自己会的题,回过头来再攻难题,实在不行就放弃。只是,生活里有些难题无法回避。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除非放弃,逃避只会让麻烦越来越多。
当然,“解题”有技巧,这种技巧因人而异。钥匙A能解开A夫妻的“锁”,对B夫妻未必有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运转模式,你的妙方,很可能就是别人的毒药。
而婚姻里,永远都会有“小动作”,人的天性使然。比如谎言——它时常被认为是善意的欺骗,男人为了哥们儿聚会而跟老婆撒谎,简直就是通行的行为规则。理由也很充分,怕你生气。只是,想要谎言不被揭穿,需要更多的谎言去遮掩,谎言越多,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些喜欢撒谎的人,最好记得自己的每一个谎言,不然的话,很容易自相矛盾露出破绽。你记得上周五你在哪儿,上上周三在哪儿,上上上周二又在哪儿?不记得了?可你撒的谎没准别人都记得,周三晚你说去机场接客户,飞机晚点5个小时,为什么车里的高速路收费发票显示你准时回城了?
有些人会为这些“小动作”较真,有些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有些人看似一无所知,其实早已另有打算——当TA不再追究你的“小动作”,很可能已经知道你并非TA想要之人。
除非真的愚笨,我们多半知道侥幸、逃避、谎言之类的“小动作”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也多半明了对方做出此类举动时的心理状态,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难逃个性的弱点,习惯性地犯错。
时间是沉默的智者,我们只是凡夫俗子,尽管并非心甘情愿,却不得不接受它的罚单。(来源/腾讯大家,文/冯雪梅)
更多阅读:你只是输给了自己的不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