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今天LSE的CareerFair,里面还有一些牛剑和IC的应届生……由于我专业不对口,所以基本上是去见同学兼打酱油……
帝都某宾馆二楼会议厅,熙熙攘攘一屋子的人。每个人都捧着能够让学渣们膜拜的简历。
特别是女生。那些打扮服服帖帖、踏着漂亮的小鞋子、妆容精致的二十岁出头的归国名校女硕士们,占了全部人群的七成以上,让人看花了眼。即使是用纯外貌协会的标准衡量,也至少比西单王府井三里屯街头平均水平高了三个档次不止---更何况,她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能够横扫99.5%普通人群的学霸。
我在想,要是谁在这儿放个炸弹,那这损失就惊人了。百来号人身上价格不菲的正装裙和包,每人每年交出的留英学费,还有可能她们还是姑娘的时候学的五年十年的钢琴或者芭蕾。
即使一些姑娘家里确实殷实,她们的优秀也是完全可以将这些因素覆盖掉的。来这里见雇主的海归姑娘们,大多以后都会站到更高的职业舞台上,穿着更精致的更昂贵的套装,上亿的财富与资源尽在她们股掌之间。
光鲜吗?或许她们,或者你,几年之后可能会无奈地面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推荐阅读:阅读时间8月网友推荐最受欢迎20篇文章
可能是我专业或者学校的缘故,我见过的优秀的女孩子,Imean真正优秀的女孩子,太多了,多到让人诧异。高中考前三的总是女孩子,大学充斥着各种女学霸,社团活动学生工作中的干练女子数不胜数。临近毕业,那些从小活在金字塔顶的优秀女孩子们,又不知疲倦地奔向职场成为面精面霸,offer拿到手软,抢先一步比更多的男生们更早挤进500强。特别是金融、经管、咨询、公关几个行业,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即使类似于信科、工程这样的男性主宰的专业,拿着惊人高的GPA的女生也杀了进来,清华理科的女生比例也连年创着新高。
她们不知疲倦。甚至有用人单位苦笑说,我们女生太多了,为啥男生都不进来?
你们不可能战胜她们的。就仿佛要将过去几百几千年的不公与低人一等,都统统于新时代返还回来一样。我在北大见过了N多沉迷于Dota而放弃努力的男生,但不努力的女生简直太少了。太少了。她们的努力几乎出自本能和自尊。
因为这个世界本不公平。她们知道,在无数“男生优先”的招聘启事下,只有更优秀、更出众,才能打败那群只是因为有个吊而可以不学无术的人渣。她们知道,如果不像百米冲刺一样拼尽全力,只会虚度掉最好的年华---她们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会感觉到时光的皱纹无情地蚀刻,青春对于女子就如同倒数计时,不像男人们仗着潇洒吹嘘的“越陈越香”。
她们知道,泼在她们头上的冷水,一直都没停过。这个文明的社会,表面客气,内里残酷无情。
许多人指责她们活得不够潇洒,顾忌太多;女人就应该云淡风轻,寻得自己的幸福。笑话,这只是男权社会将“相夫教子”四个字粉饰一番的说辞。她们只是想追求一个独立于男人而存在的体面与光鲜。可是她们拿着自己攒的工资买下的名牌包,却会被人猜测是不是傍了大款,或者有个亲/干爹。真是笑话。
面对“玻璃天花板”她们也曾不在乎,年轻的姑娘们没有心思对着“女人适合的稳定职业”犹豫顿足。但残酷的是,就算你拿出骄人的销售业绩,也没有男人会因此献上真心;七大姑八大爷们,乃至一手栽培她们的父母,在二十五六岁、职业之路刚刚起步的时候,追问最多的也不是绩效奖金,而是待嫁与否。想想真是荒唐。
谈起“女强人”“女博士”,世人带着的敬畏只能让她们耸耸肩罢了。于是你看到的她们,打扮得精致漂亮,花掉自己半月的薪水美容护肤,在美食诱惑下隐忍地只点一份白菜。是的,这个社会的审美竟然也如此残酷,成功的女人到底是要业绩长虹,还是要肤白苗条气质佳?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时装秀塑造的可能并不是美,但她们必须要生活在某种社会的标准中。
她们生活地小心翼翼,要注意女孩的各种禁忌,否则只能让每月一次的麻烦更加折磨自己和自己的前途---毕竟那些男人们并没有这个烦恼。除此之外,还要捧起书本熏陶情操,踏上旅途放逐灵魂,懂得品鉴懂得烹饪,让自己做一个有格调的“人”。
等等,这一切的努力,难道不就是为了让人谈起自己的时候,不是说某某的女儿或者是某某的妻子,而是自己的大名么?难道不就是为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价值而受尊敬和承认么?
可是这个社会,依然没有学会怎么称呼她们。反而开始诧异地尖叫,不正常,那些本来呆在床沿灶台的“第二性”,怎么忽然就开始变得如此优秀?
真是笑话。如果那些成天打Dota泡球场想着怎么钓妹子、却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碰壁、遂上微博上贴吧喷社会不公的带把儿的男孩子们能有她们一半的努力,也不至于这么糟。他们一边诅咒着拼爹的李天X和薄X瓜们,一边冷嘲热讽那些剩女们,认为她们是“自找的”---毕竟他们眼中的女性只有黑粉之分。
的确,她们的优秀是她们的自我选择。吊丝之所以成为吊丝,难道不是自找的了?
她们那么优秀,却总是被人泼着冷水,仿佛这一切都不应该。可是她们依然执着。
不是她们傻,而是他们根本无法接受也拒绝接受她们的聪慧。她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社会会向她们低头。
“如果我看不到那一天,我会告诉我的女儿,再多努力一些。”(文/郑李xiaoliz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