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比人性更重要?

0
回复
26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7 21: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阳的申女士,因为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害怕女儿过度依赖自己而难以成才,所以想了个办法,在女儿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对孩子说:“你妈已经死了,我不是你亲妈。”她还告诉孩子,“我只供你读书,供你上大学,以后别想指望我!”
看见妈妈态度坚决,孩子信了。从此“仿佛变了一个人,刻苦学习、吃苦耐劳,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原来的小脾气也都没了,变得“既懂事又听话。”中考还主动选择了可以住校的高中,尝试着一个人独立去生活。
按照妈妈的设计,女儿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奖学金获得者,毕业后也找了很好的工作,真正的独立起来。
看自己的心愿已经实现,妈妈对女儿坦白,“你妈没死,我是你亲妈!”
这件事被报道出来,记者采访了申女士,她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虽然会不被人认同,但她依然坚持自己所做的是对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果不这样,“她就会满足于现有的家庭环境,不知上进,也不能像现在这样出息了。”
而她所认为的“出息”是什么,不过是“女儿长得漂亮,现在事业有成,刚上班月薪就能达到6000多元,又嫁了一个好老公,别说有多幸福了!”

报道没有提到女儿最终对妈妈的反应,但如果换做是我,我永远不会原谅她。
因为这样的做法,太残忍。
一个才十来岁的孩子,被呵护被宠爱,正享受着自己玫瑰色的人生,突然有一天,自己的妈妈告诉她,“我不是你亲妈,而且我也不会永远的照顾你,你要靠你自己了。”这等于你站在高处,突然有人撤掉你脚下的梯子,让你重重的摔到地上,你所身处的世界,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从此被彻底改变。
当妈妈的只看到了她突然变好了,知道努力刻苦了,可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退路,她再也不能依赖谁,她必须要学会一个人孤独的前行。
这是多么悲壮和绝望的负面情绪,是那样一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承受的吗?高中的时候她就选择了离家住校,在她心里,那只是一个开始,她最终要永远离开。
妈妈觉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她毕业即月薪6000,可那些心理伤害呢,那些绝望呢,不需要计算在内吗?如果人生真的必须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笔成本该是一笔怎样的账?
一句轻飘飘的纠正,“其实我就是你的亲妈”,并不能自动泯灭过去13年来孩子内心所受到的伤害。她曾经认为自己被抛弃,她曾经在那样的绝望中沉浮,这都是既成事实。
我们的心不是一杯水,用刀怎么划都会被包容和化解。每一道伤害都会被记录,并留下与之相对应的痛苦。我们也都是被痛苦改造,变成我们也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如果在国外,她会看很久的心理医生,来调节自己所遭受的心理伤害,但在中国,人们需要看到的是她恍然大悟,破涕而笑,紧紧拥抱她伟大的母亲,就好像所有的伤害瞬间消失不见了。她不应该有任何抱怨,否则就是不知好歹。
现在涌现出了很多狼爸虎妈们,他们都深信只有严苛的管理,或者肉体上的惩罚才能让孩子成才,完全不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更忽略孩子所遭受到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压抑会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创伤。他们总想让孩子在自己获得全部的成功,给社会交出一块好钢。他们做到了,那的确是一块块好钢,内心如钢铁般坚硬和冷漠
但叫人无奈的是这种理论获得很多当父母的拥护,申女士的所谓“否认亲妈”教育不过是这种理论的变种,是另类的精神虐待。
经典京剧《红灯记》里,有那一段著名的唱词: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在一个小女孩面前揭开这样的真相,是为了让铁梅认清日寇的残忍,从而投身革命到斗争中。
以前我们为了革命性而忽略人性,现在我们为了独立性还在忽略人性。我们的教育,往往以不尊重人性的需求,不在乎身心的和谐发展为代价。在这一点上,我们其实从来没有进化过。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只不过时髦了点,揉合点新理论,加了点新名词。
无人性的教育,该停止了。(文/晚睡姐姐)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