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去年兼职做营销编辑,老给杂志写书评,所以认识了很多媒体的书评版的编辑和书评人。前几天我闲着没事,突发奇想,建了个QQ群。我的想法是:把这个QQ群做成一个书评人、营销编辑、媒体的平台,约书评的在这个群里说一下,发一下书的简介,谁想写就私信小窗。
可是创建第二天就有人不停的在群里闲聊,把媒体和营销编辑约书评的广播都刷下去,看不见了。有几个媒体和营销编辑就退群了。嗨,在这儿我也不想说谁的错,我的朋友L先生总是说人生需要揭穿,我就小小的揭穿一下吧。其实在那些人闲聊的时候,有几个人快速的私信小窗那些发广播约书评的人,得到了写书评得书和稿费的机会,我们把这种事叫“扮猪吃老虎 闷声发大财”。而夸夸其谈的人,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在我的QQ群闲聊而已。读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的时候,有一种论点让我印象非常深:人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情商、智商、情绪都非常容易失控,顺应别人的想法和逻辑引导。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特别多,我有一次在豆瓣发招聘启事,帮一个媒体招实习生,那是一个有留京名额的实习机会。一楼谴责了这个媒体给的实习工资低,却第一时间发了简历。剩下的人,人云亦云的跟着说工资低,待遇差。先不说一个管饭、安排宿舍的实习机会到底应该给多少钱。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媒体的实习机会真正的价值在于你在这个一个媒体实习后的内在提升、以后再去面试其他工作时候的简历亮点、甚至那个签了三方以后的留京指标都是应该排发多少实习补助这件事的前面,而不是所谓一楼发现的那个工资低的小槽点。
我写文章,一般会有争议的文章我都会加上“本人所写故事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一次我写大家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就要去相应的场合找,这样才几率大。想找会理财的,去理财规划师的培训班。想找爱研究的,去研讨会。想找爱户外的,跟着绿野去爬山。有个在文章里面,挨个挑错,分析这篇文章写的不好,举的例子不真实。要求我公布例子里当事人电话核实,其实在他叨叨的时候,另外一个男生豆油我,说土豆下次有研讨会,你不想去,能不能把请柬给我。
随大流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老叫唤的鸟没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能创造价值的事情上,人家说什么,人家做什么,你就跟着人家也说什么,也做什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总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花费心思,就不难理解你为什么混的不如别人了。(文/鼹鼠的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