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属于不鼓励主妇文化的一员,倒不是不屑,我只是觉得家庭主妇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就算是一个热爱做家务,喜欢照顾家庭的人,其实也应该有比做一个单纯的家庭主妇更好的选择,只是因为目前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在主妇和全职之前徘徊,才导致了主妇文化的畸形昌盛。
之所以我说这个是畸形昌盛,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鼓吹日本和欧美对于主妇文化的保护,因为主妇的存在会给子女教育带来经济上的便利和意识的提高,特别是高学历的妇女去做主妇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但无论是数据、周围案例还是影视作品,我们发现的都是反面现实,因为交流的相对闭塞,日常工作的无法考核,发展规划的瓶颈和呆板以及缺乏良性竞争的机会,家庭主妇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智的发育上,都有可能比一个社会人显的缓慢并且单纯。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要求自己进步,人为什么又会进步?当一个人系统地锻炼自己,剖析自己,反省自己的时候,仅仅是出于兴趣和爱吗?我认为不是,金钱、权利、和他人的沟通或者竞争,或多或少,对每一个人都有刺激的作用。这就好比我在玩这个知乎,我回答了一个赞同数过千的答案所带来的满足感,我回答的答案里有我关注并喜欢的人与我进行评论和探讨,其带来的反馈和思索当然会超过我回了一个完全没有人看的答案……很少有人是可以独立生长的,无论是正面的激励,还是竞争的压力,都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刺激。
社会型的工作和交往其实就是一种和人的互动和竞争,我们评判标准可能是老板的表扬,业绩的评定,工资的涨幅,同行人的尊重和人脉圈子的拓展及深入……但这些动力,在主妇文化里,是缺失的很厉害的。对于主妇来说,她很难有多方位的理性交流(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也没有良性竞争的压力(谁会对主妇本身进行个业绩考核,谁又会做一个家庭主妇的对手呢?),而且最关键的是,她自身的工作很难被认同,大部分时候就算是认同,也是认同她的孩子——哪怕一个主妇把家里整理的再整洁,糕点做的再漂亮,但她的孩子比较顽皮或者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妈妈好失败。而被丈夫抛弃更会让主妇的价值彻底丧失,作为独立人的身份,在主妇文化里消失了,一个成功的主妇,她必须依托于丈夫的成功和孩子的成功。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做一个独立的人,成熟的人,这说明社会对一个人的要求,是他必须在经济,心态,和身份认同上,都可以长期地独当一面,是他可以经得起变数,翻的起盘。当一个人,她的价值长期依附于他人身上以后,还要她保持乐观、健康、自律、积极进取的心态,这真的不容易。当一个社会鼓吹一种把价值依附于他人成功的文化,我只能觉得这种鼓吹是一种占便宜的心态,我甚至可以怀疑主妇文化是愚民教育的一种,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失业率,降低社会育儿和社会教育的压力,把社会责任转化为家庭责任。
我想思索一个问题,一个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带1-3个孩子,真的不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么?为什么比不过2个有爱心有能力的人,轮流带6-10个孩子呢?而一个需要照顾家庭的成年人,真的只有全职和主妇两条路可以选择么?我们知道其实有许多工作,是可以分时完成的,而一个脑力工作者的精力充沛时间,一天里也无非四五个小时而已,我们之所以做全职,一部分是以前局限在通讯方式尚未便利时的落后,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便于公司的管理。但社会是应该进步的,这种进步就是当我们的科技和管理科学发展以后,我们可以有更完善的平台,更便利的通信方式,更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来平衡个人的专业生涯,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效率提高以后,我们需要的不是主妇文化,而是更完善的服务业的发展,这当然包括了社会育儿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包括了兼职系统和小区管理系统,包括了更科学的资源再分配和再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孩子需要一个心胸乐观开朗,眼界不断开拓,并且会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父母,孩子也需要专业的导师和相对有竞争性的环境,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人回家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尽量培养广泛的兴趣,更积极的沟通,提高自己的见识,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然后再把今天的事情,做的比昨天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把今天思考的问题,想的比昨天深入一点点,把今天所要做的沟通,做的比昨天更理性一点点。
而且我个人是对女性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非常乐观的,因为就我身边就有一个精神面貌非常好的半家庭主妇,她是在生了孩子一年以后自己和老板提出了在家工作,并且谈判成功——虽然是个例,但这的确给我个人极大的鼓励,至于我自己,现在是全职,但如果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可以放弃全职,但我不会长期放弃寻找其他专业技能发展和与他人沟通竞争的机会。
我不是博士,当然也不是什么导师,但如果我的孩子因为读书不好告诉我,我以后志向无非是个家庭主妇,我也会告诉她这段话,你可以做一个家庭主妇,但你仍然必须锻炼自己的技能,理解各种观点和理念,寻求良性的竞争和成长的自省及考核,给自己和后代创造一条有更多选择,更好的沟通,更完善解决问题的探索之路。(文/菠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