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他们和我们怎样用电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状态有意无意地错位拼接了一下,那是编剧李樯和导演赵薇青春记忆的混搭嫁接,李樯是1989年进校,赵薇是1990年代中期进校。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在学生宿舍用电炉,是能炒出蟹黄鸡蛋和鱼香肉丝的。更大的差别是,电断了,我们不会去找宿舍管理员,我备着有老虎钳和改锥,自己去想法接上就是。宿舍楼道还一度装过限电器,那也拦不住电焊工出身的我,有我在,什么限电器都不好使,单接一根火线就是了。
虽然有1900年代中期的一些标志,诸如公用电话与电台主持人述衷肠、BP机传信息,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许多人物状态、价值伦理更多是80后、90后和当下青少年的,比如爱情为大,浪漫的创意表白,女学生倒追小正太。
当然,《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就是在狗血青春里,尽量挑出些轻柔浪漫爱情事来打造小幽默。就是写点青春残酷物语,也紧紧盯住爱情这档子事。那些真龌龊的,真烦人的事项得绕开,比如大学生当班干部、团干部、党干部的阴暗小手段角逐,校园里的偷盗案,男生性情不同常人者搜集女生内衣,还有那概率略高的校园自杀惨剧。
本片中写得最狠的一笔就是陈孝正毕业时的出卖和类似《红与黑》中那种于连式的攀爬,正是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彰显出当下青少年眼睛和大脑的盲区。
那些年,她们的现实算计和肮脏、无力
影片有强烈的李樯个人风格,不按照常规电影的类型规矩出牌,主要男一号迟迟不出场,写人物的邪恶和悲剧时下笔够狠。这片子的整体结构比较散,但人物基本都写出来了,虽然有的地方用笔稍微粗放一些,只管下笔猛涂出效果,对人物内心逻辑和人情事理稍微有所忽略。
朱小北是几个人物中写得比较妥帖的。她在上学的同时帮姐姐做包子,郑微觉得要替她遮掩这事,朱小北自己却十分坦然,我觉得那一刻她是有几分自豪的。后来朱小北被学校小卖部老大姐误会偷东西,这就触到了她内心的软弱之处。朱小北心里的软处和她性格的有力之处就是自尊,在我看来,她百口莫辩时打砸小卖部是英雄壮举!为此,她被体制化的大学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她又站起来了,又走出了自己的坦途,她发明的记忆法就是比尔·盖茨的windows ,就是乔布斯的苹果。
阮莞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响亮。她的爱人赵世永与其他女孩一夜失足让人家怀孕,她能够借钱去陪伴那女孩去打胎。这可以看作她是对男友的宽容和爱情执着,我看倒显出她自己的坚韧、有力,让观众看到她对他人的善良之心和性格强大。等到解决了怀孕女孩的大难关,她自己在火车上痛哭,这时我们才看到男友的昏庸、造次对她的心灵伤害。后来,她自己怀孕了,听到赵世永对父母之言的遵从和对婚姻的犹豫,她当机立断,吞掉已经告诉赵世永的怀孕消息,自己走进和睦家医院打掉腹中胎儿。
对这个女子,作者下笔够狠,最后居然写她准备走进随波逐流的冷漠婚姻,为了告别青春爱人赵世永,她还决定去他跟看Suede乐队。此时,她还跟赵世永心有戚戚焉,“接到他的电话心还会跳”。谁知道,编剧居然安排她被飞来横祸夺去生命。在影院里听到汽车撞上她身体那“嘭”的一声,我失声惊叫。这笔触让我想起1950年代日本“太阳族”电影的《太阳的季节》《疯狂的果实》《夏天的暴风雨》。
不过,那些电影在书写富裕贵族的反社会性爱追逐,直面书写男孩的无情、无道德追逐性爱,写出他们对女孩的伤害和自己的迷茫,这些对赵薇、李樯们来说还相隔很远很远。
曾毓这个人物长得就像个心理有病的林妹妹,她舞动权力的长袖,看准了陈孝正的心中软处一刀捅过去,让他出卖了自己爬上高枝、同时还踢出一脚,狠狠地把郑微踹入情感深渊。在我看,曾毓这个人物不仅仅令人讨厌,她是个阴毒的女孩。因为有父亲在大学的权力,远赴美国学习的机会对她就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为不是凭本事竞争得来,所以她才可以把名额“赠送”给陈孝正。对于这种不平等获得机会有什么不道德,她丝毫没感觉。她把出国机会赏赐给陈孝正,还追加一个附属条件:要求陈孝正必须离开郑微。
这是曾毓这个小女子在利用家庭权势满足自己的阴毒报复心理。前头曾毓已经狠狠踢过陈孝正的下体,这时候我们也没看见她对陈孝正一往情深,非他不嫁。她只是要陈孝正甩掉郑微,只是要狠狠报复郑微夺走自己喜欢的美少年。这个女孩阴气瘆人。
施洁这个人物写得挺好,笔墨不多,一个阁楼上的疯女人形象倒出来了。就是这个人最后突然点化郑微,让她顿悟告别了自己初恋,甩下林静一个人,自己坐着拉玉米的农用车悄然离去。
虽然这片子写了一个宿舍里的四个女生,但影片的女一号还是郑微,她和陈孝正的故事在整个作品中笔触最多,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对于这个女一号,作者也有些描绘生硬的笔触。
影片开头那一场梦,影像令我难受,跟后面的叙事也没啥联系,只是用一本安徒生童话做小道具呼应了一下。用编剧行的话说就是后面在故事中没怎么用上。她到这个学校来念书是为了追随青梅竹马的林静,但听说林静出国了,编导就让她从此放下,对林静也不惦记,也不打听,一头就撞进陈孝正的情感世界。这从戏剧人物的描写来说,就有点突兀,就少点故事编排的形式美感。假装啥食堂饭菜监督员那一场,把饭菜狠狠地扣进台秤,有点硬做戏,缺少点人物行为和大学氛围的现实质感。
陈孝正是个什么人?
对于陈孝正这个人物,许多观众都对他持理解和宽容态度,明明看到他为了获得去美国的机会就甩掉郑微,还把他当一个青春偶像剧的白面小生看。在我看来,陈孝正是个混蛋人物。编剧把赵又廷扮演的这个角色写得这么混蛋、低贱,下笔挺狠。这个角色大大地加强了整个片子的阴气,没见过一个爱情题材的电影把男一号写得这么脏。
整体看来,这个作品充满了一些戾气,情绪是向下走的。我在微博说陈孝正这个角色就是个烂人、贱人,许多网友受不了,跳出来为他辩白。网络上和周围朋友对这个人物最爱说的评语是:“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就是这样子的”、“难道不许人犯错误吗”,“他后来忏悔了呀”。
这样写男一号陈孝正,暴露出编剧导演的价值模糊和叙事离散。这个人是一个处处为自己设计,极度自私的人。结合他的行为选择来看,他的那些格言金句活脱脱就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宣言:“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他看起来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去美国,拿绿卡,十足一个现在青年羡慕的梦幻王子形象。其实他是个自私、无情的人,是个向魔鬼出卖灵魂的人。副校长女儿把公派名额让给他,条件就是离开郑微。陈孝正接受曾毓的这个安排是双重的不道德:首先,他接受曾毓赏赐的出国名额,这不是凭借自己本领公平竞争的果实,而是伸出双手把权力的施舍捧过来。这看似轻松获利,其实已经是人格污损。更可怕的是,他还接受了曾毓利用老爸权力施舍出国名额的另一个更残酷条件,离开自己深爱的郑微。
后来陈孝正看起来功成名就,回国创业。他居然还有脸来找郑微,似乎要重拾爱情。还跟郑微说些“什么也拦不住我重新开始”之类貌似痴情的台词。李樯和赵薇把陈孝正写成这个样子,还想用跟记者访谈的几句忏悔,和一个当年海洋馆里让郑微触摸海豚的浪漫场景把这个人物洗白,不行的。陈孝正是个极端自我的人,他向郑微表示“回归”,并不是出于对郑微的补偿,而是一种硬作坦荡。如果伤害他人之后,再回来“真诚”道歉是可以被接受的,那就会有更多不计后果的伤害。
最让我崩溃的是,就这样一个人物,许多当下的青少年观众朋友还把他当青春偶像剧男主角,认为他是一个犯了小错误但是情有可原,依然可爱的好青年。
这就是赵薇李樯他们仔细过滤、涂抹之后给包装给我们看的青春记忆。由于影片对人物处理离散和模糊矛盾,它没有让我因人物的行为而感动,它没有让我感到一种道德伦理高点的冲击。而对我这个19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青春记忆是萨特和加缪、雨果和海明威,最深刻的青春记忆是狂飙突进和个性觉醒,当然,其间也有极其强烈、残酷的暴力记忆。在1980年代,我们的一些兄弟打爆了另一些兄弟的头。(文/郝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