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国反映婆媳关系的经典代表作《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的坦桑尼亚播出,收视火爆,主演媳妇的海清在非洲做公益,受到了非洲妇女们热烈的接待,纷纷表示不但“有共鸣”,还把这部剧当成了“婆媳关系疏通指南”。有婚姻制度存在的地方就有婆媳问题,不管是在南非还是美国华尔街。
婆媳问题极难处理,日本著名律师丹山雅也说:“如果谁能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婆媳关系的办法,应该授予他诺贝尔奖金。”根据全球先进经验,缓解婆媳问题三大技术要点,第一,婆媳都要认清角色,你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母女。小S提起自己的妈妈,将其渲染为贪财好色臭美的非主流妇女,但提到婆婆,立即按了转换键,毕恭毕敬起来。看上去是尊敬,其实是客气和疏离。一位英明的中国婆婆坦承与媳妇的相处之道:“请儿媳妇帮忙时,把她当朋友对待,要客气,要考虑她的感受;爱护她时才把她当女儿对待,无条件地心疼她呵护她。”这就是大智慧,一眼看清婆媳的实质。就连夫妻都要相敬如宾,何况是作为衍生关系的婆媳。第二,跟公婆分开住!距离产生和谐。欧美国家婆媳问题之所以不那么狗血,就是住在一起的少,父母到子女家做客得先打个电话或者发一封邮件,否则视为非法入侵。第三,体贴的社会可以发明一些体贴的招数,调和婆媳矛盾。日本很多社区开设了婆媳关系学校,教新娘怎么叫妈妈,教婆婆怎么摆出慈母微笑,作业是婆媳一起看丈夫从小到大的照片;台湾奉化市有一年一度的婆媳文化节,上午去听家庭关系讲座,下午坐游轮婆媳一起游玩,晚上有最佳婆媳颁奖礼;香港虽然没有专门调解婆媳矛盾的机构,但是香港社工组织发达,婆媳问题社工也会协助调解。
美国:论坛不乏婆媳帖,诸如“我把婆婆惹哭了”,抢儿子抢孙子是主题
婆媳问题在美国并不算一个持续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因为两者之间不存在期待,家住华盛顿的Clare对婆婆不会有过高的期待,“没想过让婆婆来帮我照料孩子,我们是两个家庭,有各自的生活。”尽管不和婆婆住在一起,但摩擦不可避免,对于Clare来说,和婆婆产生争执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婆婆总是喜欢以她那个年代的方式教育孩子,我有时候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她就会说,‘我也顺利地把你丈夫养大了’。”
Clare说最近一次和婆婆争吵是因为她非常喜欢给孙子买甜食吃,“路边的冰淇淋还有华夫饼之类的食物,她知道孩子喜欢这些,如果她买了这些,孩子们就会非常开心。”但Clare并不允许孩子多吃甜食,“大部分甜食里含有cornsyrup,这个对孩子的身体很不好,而且小孩子吃多了甜食就会立即亢奋,很难控制的,平时我和孩子们都会有好的默契,但每次婆婆假期来看孩子就会打破这些规定。”
即便婆媳问题在美国不算大问题,但在网络上吐槽婆婆的帖子也还是屡见不鲜,比如在reddit搜索婆婆的字样就会蹦出大量关于“我把婆婆惹哭了”“婆婆居然说我不懂教育孩子”之类的抱怨帖,而在美国还拥有一个专门讲述婆婆故事的网站(mother-in-law stories),在这里你可以见到五花八门的婆媳纠纷,也许是因为社保福利不错的缘故,大部分婆媳间的争吵与金钱无关,主要缘于个性的摩擦。
比如有妻子抱怨自己每次给小女儿穿好衣服后,婆婆都要给孩子再换上另一身衣服,嫌她的审美观不好,而且还不准她称呼孩子“我的小宝宝”,必须说是“我们的小宝宝”。还有妻子抱怨婆婆依旧对丈夫怀有可疑的占有欲,“每天都打长时间的电话就算了,如果假期来这边会不停挑剔我没有把丈夫的每件衣服都烫平。”
同时在婆婆故事网站上,还有心理学家驻站为婆媳纠纷支招,网友们也能在别人的故事下发表自己的评论,但该网站最逗趣的莫过于“笑话”栏目,这里有关于婆婆的各类调侃,部分笑话颇有些刻薄,或许Clare就如所说的婆媳关系在美国算不上大问题“但确实依旧存在问题”。
看看美国媳妇怎么吐槽婆婆
1、A:啊,我的婆婆真像个天使啊!B:太羡慕你了!我的婆婆居然还活在世上。
2、医生:抱歉地告诉你,你的婆婆患上了心脏病。患者家属:不可能!医生:不可能是什么意思?患者家属:她绝对不可能患上心脏病,她根本没有心!
3、我正在力劝我的婆婆来此冰上垂钓,要不然天冷了那些冰就更坚固了!
4、A:哎,我的婆婆昨天被狗咬了!B:天哪,她还好么?A:但狗死了啊!
5、我大概两年没和婆婆说话了,真不是因为我们吵架,只是因为我的确的确不想打扰她!
(以上5条摘自婆婆故事网站)
南非:一夫多妻家庭里,婆婆是老佛爷,媳妇轮流伺候
由于种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多元,跨种族婚姻成了非洲的家常便饭,“多妻婚姻”、“同性婚姻”与常规婚姻的共存,也使非洲的“婆媳关系”有了更特殊的表现。
在非洲,讲英语的白人、讲荷兰语的白人、讲法语的黑人、讲汉语的黄种人相互经常“乱点鸳鸯谱”,致使“语言不通”成为婆媳对话的鸿沟,不过,恰恰正是因为“鸡同鸭讲”,很多尴尬、矛盾得以回避,反而润滑了婆媳关系。
而在那些多妻婚姻盛行的国度,婆婆的地位就堪比“老佛爷”,儿子的“后宫佳丽”也成了婆婆颐指气使、随意使唤的对象。譬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授李育球透露,在毛塔尼亚,“多儿媳”、“多婆婆”现象耐人寻味。婆婆的命令堪比圣旨,还把儿媳妇们划分为“伺候饮食”、“伺候洗澡”、“伺候园艺”等多个职能,甚至还有赏罚分明的严厉家规。如果你有幸在毛塔尼亚的大户人家里充当管家或保姆,那么恭喜你———你会有多个勤劳能干的“姨太太”充当助手。而对于儿媳们而言更悲剧的是,如果丈夫生于多妻家庭,那么就意味着有“大婆婆”、“二婆婆”、“小婆婆”等要轮流伺候。
另外,南非还有合法的“同性婚姻”,这些“儿媳”如何应对家长?M.ling透露:“如果是‘男同’婚姻那还好些,就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如果是‘女同’婚姻,‘三个女人一台戏’,真是无法想象。”
英国:四成婆媳不和,一成婆媳拒不沟通,争议焦点在下一代的教育
在英国,婆媳问题也算件日常大事了!英国OnePoll市场调查公司曾就婆媳关系在线调查2000名成年女性。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四成与婆婆关系“不安”,大约10%因与婆婆发生激烈争执而拒绝与对方说话。
家住KEN T郡的M aggie就说自己的婆婆是个不错的女人,只是喜欢质疑自己养孩子的能力,同时在O N E PO LL的调查中也发现,如何抚养孩子是婆媳间最大的分歧,“她总喜欢提她那个年代如何如何,还喜欢刻意在孩子面前表现,Maggie最受不了婆婆老是喜欢让孩子更喜欢她一些,她不明白这样争夺孩子的注意力有什么意义。”
而英国《每日邮报》也时不时报道婆媳间该如何相处,其中由注册心理学家谢拉·罗森博士提出的五个婆媳相处秘籍:第一,经常交谈。第二,欣赏对方的优点。第三,征询意见。第四,登门拜访。第五,一笑了之。其实与中国情感杂志上的建言并没有太大差别。英国剑桥大学纽汉姆学院的心理学家特里·阿普特博士还在过去20年中对婆媳冲突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在其出版的《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就公开了她的研究成果,如“婆婆和儿媳都争当家庭中的女主人,她们都试图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双方都感觉受到了对方的威胁”。听听,这些话是否与中国天涯论坛的回帖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英国关于婆媳问题的争吵也曾成为新闻热点,时年29岁的准新娘威瑟斯小姐就在一次家宴之后得到来自丈夫继母,也就是未来婆婆的邮件指导,邮件中准婆婆直白地说威瑟斯小姐举止粗鲁、缺乏教养,甚至建议她去上礼仪学校,还提出了对准新娘的20条建议,其中包括“如果你的父母不能掏很多钱为你筹办婚礼,你最好还是贤淑一些,把眼光放低,办一场更适合你俩收入的婚礼”,英国婆婆连骂起儿媳来都有贵族式的高贵冷艳范儿。而这封被讽刺有高尚道德基调的邮件曝光后,全社会也开始再次探讨婆媳关系。
泰国:嫁出去的儿子,是泼出去的水,婆媳矛盾都源于钱!
泰国的婆媳问题比起其他国家的似乎更简单,一个字“钱”。
泰国的新婚夫妇通常是不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反而会住到娘家去,老公的责任是要帮老婆养好丈母娘一家,其实这是泰国文化中保留的母系氏族文化的特点。这样婆媳根本很少走动,很多泰国媳妇一年也就见婆婆一次。难怪泰国是个“重女轻男”的国家。
那么一年见一次,矛盾又从哪里来?Sara曾经目睹嫂子和妈妈之间的战争。Sara的哥哥结婚后就搬去了城里,和嫂子一家人生活,有一天哥哥“犯错了”,他买了一条项链给妈妈,却忘记告诉自己的老婆。也许在别的国家这是个无心之过,但是在泰国却是“原则性”错误。
风声走漏,Sara的嫂子气势汹汹地杀回来,把这个礼物硬是要了回来,“嫂子的确有点贪财,但是泰国很多媳妇也是这样的。”Sara说,在泰国是“嫁出去的儿子泼出去的水”。
印度:婆婆统治全家,还“傲娇”地成立了“婆婆保护论坛”
“全印度婆婆保护论坛”?是的,你没有看错,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傲娇的婆婆,印度绝对可以入选榜单,因为早在2009年,印度的婆婆们就自发组织了保护协会,而她们成立的动机则是“印度电视剧把我们的形象刻画得太像恶妇了,其实生活中我们才是受害者”。
在印度几乎所有肥皂剧里,婆婆绝对占据着家庭的统治地位,她们可以发号施令、给出建议,有时就像是家里的一部“法律”。电视剧在这个国家并不追求创新,它总是努力遵循传统,争取最大化的观众群。其实不只印度的电视剧,看看印度的法律法规也可对媳妇的家庭地位可见一斑。据说印度有15部保护年轻一代的法律,却没有一部保护婆婆免受虐待的法律,但也许这种立法是有章可循,因为印度全国妇女委员会先前承认,虽然婆婆遭虐待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他们收到的绝大多数投诉却都是由儿媳提出。
来自新德里的萨达今年结婚十年了,在他看来,电视剧里的故事其实就是他这样的城市中产阶级的真实写照:几代人生活在一起,挤在大城市拥挤的小公寓里,全职主妇是照顾全家起居的核心人物,婆婆只是偶尔打打下手。萨达的妻子是相亲娶回家的,按照传统,妻子结婚时带了相对丰厚的嫁妆,这无疑增加了她在家中的地位,但令萨达满意的是,妻子对婆婆的指令还是毕恭毕敬、不敢轻易违抗,“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有修养的人。比如每天晚上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我看完新闻后,播放电视剧的时间,遥控器通常都掌握在我妈妈手中,她都会静静陪在一边观看。”如果妻子偶尔与婆婆发生争吵,这个家庭通常都奉行一个唯一的准则:长辈是永远不会错的。
在印度,虽然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已经在1947年遭到废除,但婚姻关系的门当户对依然十分重要,约有80%的印度婚姻仍属于父母包办,结婚通常意味着两个大家族联姻,所以有时候,如果媳妇胆敢挑战婆婆,她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了。在北京留学的印度学生Herm ant今年26岁,虽然还没有成家,但他早已见识了婆婆在家中地位的不容置疑。Herm ant的妈妈有工作,家里虽然有保姆帮忙照料生活起居,但煮饭之类的事情有时还需要她亲自动手。有一次因为饭菜问题被婆婆责备,不服气的媳妇爆发积压已久的怨气,竟然壮着胆子和婆婆对骂。于是第二天,连环夺命call开始了,“先是外公外婆打电话来训斥妈妈不懂事,后是爸爸的各种兄弟姐妹登门兴师问罪,我应奶奶要求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妈妈第一反应就是,我知道了,你就不用再说我了。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敢得罪奶奶了。”
韩国:有“婆婆节日症候群”,婆媳矛盾导致离婚率增高
有人说,韩国的婆媳关系不就是像韩国家庭剧里演的那样,婆婆就是全家之光、儿媳动不动向婆婆下跪、孙媳再动不动向儿媳下跪,再脸上配备统一规格的惶恐状、媳妇绝对不能说一个“不”字么?那只能说,这种家庭剧就是拍给“婆婆”看的。事实上,韩国的儿媳们已经多少有点由“受”转“攻”的趋势了。
听过“婆婆节日症候群”么?这种现象就是韩国婆婆们造成的。书面原因是“韩国社会家庭结构急剧变化所至”,说白了,就是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多数在结婚后和父母独立居住,只有周末或是假日才聚在一起,本来沟通就有所减少,婆媳矛盾到了节假日团聚时就藏不住了。还有一项调查,每到春节、中秋节、暑期假日之后,离婚率都会增高,据说婆媳矛盾是主要诱因。
“主要是生活习惯不一样,以及两代人教育孩子方式的差异,你多少得‘照顾’一些儿媳妇。”60多岁的韩国老太太韩福熙和丈夫在儿女全都成家后从城市搬到了偏僻的山上生活,“比如说吧,我们老人家不怕冷,到冬天开暖气了才会有热水洗澡,但儿媳来了你也不能强迫她忆苦思甜,要专门给她准备热水,尤其是冬天,她住的房间暖气得更暖一些,否则他们就不来了。而且,他们来了总得改变一点生活习惯,肯定不如平常两个人自在。还有,儿媳做饭技术真不高,可怜了我儿子孙子天天吃那样的菜,每次他们来我都要做好多盒给他们带走。”
连韩国婆婆都开始“讨好”儿媳妇了,真到了“媳妇的全盛时代”了么?其实所谓的“婆媳过招技巧”至少在表面上是用不上的,像韩国这种儒教影响深厚的国家,尊老绝对是全国毫无争议的主流价值观,儿媳和婆婆有了矛盾,即使错在婆婆,婆媳吵架、儿媳顶撞这种场面也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儿媳如果言行有不恭,整个家族甚至社会舆论都会谴责年轻人对待老人的态度,这儿媳得做多强大的心理建设才能坚持得住啊?崔绚珠在首尔江南区一家很有名的牙医诊所做护士长,薪金不错,接待明星名人是常事,不少人艳羡她的工作。“不过在韩国,媳妇工作再牛,在婆婆面前也是晚辈,所以跟婆婆吵架冲撞是最笨的做法。如果我对公婆有任何不满,只需要回到家里跟老公说,再由他去解决就行了。比如我婆婆特别爱给小孩子吃糖,我公公教育小孩子的方式就是关小黑屋,我当时很不高兴,没有发作,但可能脸色不太好看。后来老公跟公婆谈过之后,我婆婆再给小孩子糖吃都会偷偷瞧一眼我的脸色。”也就是说,韩国媳妇决不能和婆婆明着动刀动枪,但可以“腹黑”。
韩国的婆媳问题看上去是比从前严重了,甚至有变成社会问题的倾向。于是,韩国政府和一些民间机构开始推出涉及婆媳关系的课程。3年前釜山市政府就推出了面向新婚夫妇的免费教育课程,课时有6个小时,除了教授夫妻相处之道,还包括如何和对方的父母相处;首尔一家民间组织也开设了新婚夫妇免费教育课程,把教授婆媳相处之道作为培训的一部分,200多位新人参加了。
香港:婆媳矛盾都源于房子,媳妇不愿与婆婆同住
根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香港媳妇不愿和婆婆同住,结婚后纷纷买房租房,经过专业人士分析,香港因此楼价不会跌,瞧!香港的婆媳关系已经造成了对楼价的影响。当向香港女人们询问婆媳关系时,她们的答案很统一:因为房子。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香港家庭,父母一生能够买下一套房已经是件功德圆满的事,当儿子结婚媳妇要娶进门时,面临两个选择:和婆婆同住或者搬出去。
“香港的老人家基本上都有传统的一面,很多婆婆都希望能和儿子同住,这样有儿子的照顾嘛。”香港媳妇Janet说,的确刚结婚的年轻人很难买得起房,成本又极高,但是大部分的香港新一代的媳妇却对和老人同住极其抵触。
“在香港我们从小就会受到房子的约束,独立前很少请朋友到家里玩,自己的空间也很有限,所以一旦要结婚,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去年12月刚刚成为新媳妇的Quneeie说。她和丈夫手头略有一点积蓄,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房子,于是结婚后就暂时和婆婆住在一起。越是住在一起,Quneeie越坚定当初的想法。
Q uneeie有一条爱犬Bunny,过去单身自己租房时就开始养了,自从搬到一起后,婆婆对这个小家伙怎么看都不顺眼,“我奶奶(粤语称婆婆为奶奶)她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直接说难听的话。”但是她却发现婆婆常会默不作声地带回很多关于卫生署宠物饲养的宣传单,还会在卫生安全方面标记出来,或者时不时感慨房子太小,房价高,“住人的地方都不够”。Quneeie已经物色好荃湾附近的一所房子,就算背再多债,她也决心要在6月前搬出这个家。
而刘太则属于经济条件不错的婆婆,她和老公为儿子的新婚房埋单大部分,媳妇为此也很高兴,两家房子挨得近,每次煲了汤或者做好菜,刘太第一时间就会想送到儿子家,后来几次她看媳妇脸色有点怪,不动声色地对儿子使眼色。再后来就在各位太太们的八卦中她辗转听到媳妇的抗议:婆婆总是侵入我们的生活,抓我盯我,可是那是她买的房子,有什么办法,又不能不让她来。刘太为此伤心了好久,每次想起来委屈得要命,买与不买似乎都是错。
台湾:年轻人过年最大压力之一就是婆媳不和,媳妇敢怒不敢言
对于注重传统文化的台湾人来说,婆媳之间长幼尊卑的区别甚至比内地更明显。
对于26岁的许松桦来说,婆媳问题还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困扰。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哥哥姐姐都已婚,而单身的他并不急着结婚,在他看来,婆媳关系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问题。“其实只要不在一起住,矛盾就不会很大,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大多都不跟父母一起住,可以避免婆媳问题。”但逢年过节婆媳相聚还是难免有摩擦,所以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人过年最大的压力之一就是婆媳不和。
许松桦的妈妈就曾经遇到过婆媳问题,“我家在台南,环境比较传统,婆家会很看重媳妇带来的嫁妆。”当年许妈妈因为没有按照婆婆的要求带冰箱到婆家,这一个小问题被嫌弃了十来年。对于比较传统的家庭,嫁妆和礼金都是他们很看重的一点。也有岳父会要求女婿必须有车有房,让男方很早就负担上了房贷和车贷。“有些台湾人嫁女儿会有一种卖女儿的心态。”许松桦点评说。
已经结婚三年的许松桦姐姐和婆婆住得很近,每次回娘家必说的就是和婆婆的不和,但多数时候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回娘家抱怨。因为饭后洗碗的问题,管教小孩的问题,甚至是老公穿的衣服的问题,都可以产生摩擦。但意见不合的时候许姐姐还是顺着婆婆的多,因为在台湾人的观念里,对长辈始终还是要保持面子上的尊重。
“当然也有狗血的故事啊。”许松桦曾经听说过一对台湾婆媳,因为婆婆长期打压媳妇,最后媳妇受不了了下毒杀害婆婆,更骗取了婆婆的保险金。“这种故事还是占少数,大部分的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日本:社区都设立“婆媳学校”,传授婆媳相处之道
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国际编辑部编辑孟先生是一名对日本非常熟悉的中国人,他对日本家庭的观察了解是———日本人的婆媳关系并没有中国人的婆媳关系那么僵化和复杂。
首先,日本家庭的父母与子女的财务分明。日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都高度完善,有了社会保障和福利再加上退休金,父母退休后的生活状况要比刚刚工作的孩子更好更惬意,不需要子女再给家里钱来养老。而子女过了20岁之后也自力更生很少再向家里要钱。
再者,日本人很少有结婚之后还跟公婆住在一起的,大面积地减少了婆婆和媳妇日常生活中产生摩擦的机会。
还有一点,日本女孩子当了妻子以后,相对来说比较乖和听话,即使偶有跟婆婆接触的时间,她们也会表现得相当得体,婆媳之间相敬如宾,像客人一样。
为了令家庭成员之间更加融洽,日本人还想出了方法去积极改善婆媳关系。在日本的每个社区活动中心,都会设立一个“婆媳学校”,这种婆媳学校可以让每位准新娘与婆婆一起来免费上课,学习婆媳之间的相处技巧。
如果有人觉得这样都不够,最近微博热传一个日本人想出妙招,建议每对新婚夫妻学起来———有位日本人结婚时,婆婆不喜欢儿媳妇,身为老公很为难,老婆就让老公在婆婆面前演出戏,于是老公跑到老妈面前说:“在遇见她之前我只爱男人,是她让我改变了……”于是婆婆从此以后对媳妇无限疼爱起来了。(转自《南方都市报·城市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