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核桃之乡——漾濞,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核桃林,整齐划一的青瓦白墙房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林里,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平展整洁的村庄道路、闪亮耀眼的地面接收机......象一幅七彩画卷,让人心头一亮。这是历届县委、政府依托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带领彝县人民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采取“九措并举”,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子,激活农村经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硕果累累,而显成效的“十大奇观”。/ B8 D9 ^/ ^( X, L7 S- x$ u, B
“九措并举”铸辉煌
% w& |2 {, s1 {- R2 ^加强领导作保障。上世纪80年代,漾濞县委、政府凭借特殊的地理气候、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立足“靠山吃山”,念活“山字经”,“打好优势仗,走好特色路,唱好地方戏”,把核桃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锋树”、新农村建设的“致富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推进和谐漾濞建设的“基础树”、全面实现小康的“摇钱树”来培植,把核桃发展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政治任务,以实现人均种植核桃100棵为目标。做到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体制,在云南省率先成立核桃产业办公室,咬定核桃产业发展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逐级建立相应的任期目标责任和奖励办法,真抓实干。全县上下形成高格局、多角度、大范围,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发展态势。
' t# G( ~( _0 }% j政策指引活机制。县委、政府创新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建立投资体系,积极鼓励个人、集体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核桃;允许干部职工和国家、集体单位与村组农户联合开发种植核桃;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核桃产业化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撒胡椒面”,按照扬长避短、择优发展、效益优良原则,建立协调机制,整合国家绿色扶贫、退耕还林、林业以工代赈、干果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突出重点,捆绑使用;把核桃产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户“八有”范围扶持,并要求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高标准种好5亩果园;扶贫、金融部门发放低息、贴息、小额信贷贷款,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近20年间,全县争取各方支持,投入资金约3.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9 A# b6 c4 _- C2 i典型引路促规模。通过实施国家、省、州林业重点扶持项目,兴办县、乡、村各级样板基地,实施能人带动,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先进典型,引导千家万户发展核桃产业。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实现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建成连片基地万亩以上10片、千亩以上100片,百亩以上不胜枚举。此外,还大力发展梨果、慈竹、华山松、膏桐、树头菜等各种特色兼用林40万亩,全县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突破100万亩,农民人均有特色经济林10余亩,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组合,广大山区粮农已基本实现向果农的转变。
' t' N! k/ x a$ |0 L' y4 Y立体种植求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眼高效益,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和林学特性进行垂直布局,在海拔1800米至2200米之间的地区,重点发展漾濞大泡核桃;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地区发展娘青核桃、圆菠萝核桃等耐寒品种;在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依托“国家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积极推广早实、丰产优良核桃品种。由于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立体种植,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推动了核桃产业长足发展。 |* v# u" q: M: [2 J) ]
科技支撑提质量。在种植管理技术上,做到“十个一”,即: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定植塘、施放一筐有机肥、使用一株优质苗、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塑料薄膜、一套完善的间作措施、一年一次追肥、一年一次统防病虫害、一年一次整形修剪,有效提高了核桃的成活率,实现了核桃果园早实、丰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在育苗技术上,100%选用良种,采用子芽砧嫁接技术,缩短了苗木培育周期;采用营养机质土大网袋育苗,突破了核桃种植的季节限制。在嫁接技术上,以塑料薄膜绑扎和封蜡接穗技术为基础,大力推广子芽砧嫁接、高枝嫁接、嫩枝嫁接来快速培育苗木和改造低产果园。在干果烘烤上,积极推广热风炉烘烤技术,有效提高了干果品质。4 V6 F i0 `& z N- y C
粮林间作促生长。针对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实行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混农种植模式,结合科学施肥,每年耕翻土地2次,间作玉米、矮杆作物及豆科作物等,做到了熟化土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核桃茁壮成长、缩短挂果周期、提高核桃产量、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实现了核桃、粮食与其它经济作物的共同发展。 q* o; u7 ~3 l
壮大龙头闯市场。千方百计培植以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全县“龙头”品牌企业,加快核桃加工业发展。积极支持6户精深加工企业、近百户初级产品加工企业搞好生产。充分发挥核桃全身都是宝的利用价值,大力开发核桃乳、核桃粉、活性炭、核桃胶囊、核桃根艺、琥珀核桃、核桃精炼油、核桃工艺品等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力营造市场销售网络,在县城东区建成了专营市场——中国核桃城,与省外上百家销售商结为贸易伙伴,不断开拓市场,每年出口核桃1万吨以上,占大理州出口量的67%,占云南省出口量的46%,使核桃产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参与国内外竞争。
7 g5 d) A S6 k9 }, p0 k打造品牌扬美名。在漾濞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大泡核桃”原产地标记注册证、“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等殊荣的基础上,继续组织了一系列以弘扬核桃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打造核桃品牌的力度。“漾濞核桃”参加了第二、三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了三届“漾濞核桃节”和漾濞核桃产业发展科技论坛,建设了核桃展览馆及核桃展室,编写出版了《歌飞核桃源》等书籍和一系列核桃宣传画册,拍摄播出了核桃文化电视专题片,创作唱响了《青山碧水核桃源》等组歌,实现了漾濞因核桃而知名、核桃因漾濞而畅销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影响力。7 c+ |5 s2 z* }) ^9 ^* I" o
抓实培训强素质。牢固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首要因素的理念,努力培养科技领军带头人。坚持培训跟着产业走,课堂建在基地上,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嫁接高手。让他们真正掌握一套核桃丰产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大力扶持各地发展各类核桃专业协作会,促进了核桃产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为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