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8.4%。全县辖3镇6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漾濞县境内居住着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102206人,森林覆盖率达78.77%,林木绿化率达83.1%,活立木总蓄积为588万立方米,是全省林业重点县和核桃主产区之一。历届县委、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抓,发展核桃已成为漾濞人民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全县农民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扶贫开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X" u3 P2 Y8 S+ H! Z$ F3 R' W3 r! F1 v核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U" C6 e- e4 \0 ~, n B' g, W漾濞核桃历史源远流长,漾濞核桃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核桃箐、核桃园之类的自然村名比比皆是。1980年,在漾濞县平坡(镇)高发村的核桃林中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一段核桃古木,经中国科学院1985年C14同位素树龄测定,证实了早在3500多年以前,漾濞就有核桃分布。据《南诏通记》记载,有宋代段思平“获商人遗以核桃一笼”之事,可知远在1000多年前的大理一带已将泡核桃作为商品。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滇海虞衡志》记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由此可见,早在清朝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闻名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7 K' n% Y9 b) Z0 s+ S" g
漾濞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漾濞大泡核桃,并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出油率高而久富盛名,誉满中外。1979年以来荣获了一系列赞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全国核桃技术协会评比为“全国质量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称号;2003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国家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证书;2005年获得“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称号;2006年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评审,获得“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2007年正式进入有机生产。截止今年6月,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69万亩,产量2.42万吨,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1979年的14.9倍和17.8倍。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都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村民小组有607个,占全县村民小组的95.4%,种植核桃农户18270户,占全县农户数的84.6%,农民人均有核桃近7亩。核桃收入1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户,10—15万元的有34户,5—10万的有120户,1—5万的有12000户以上。! E% Q0 [% J$ C+ k4 x
漾濞核桃加工业与核桃种植业协调发展,核桃产业链逐步延伸。全县有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等上规模上档次的核桃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有风味食品厂等核桃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有以漾濞核桃侨盛加工厂为主的初加工企业和326户初加工户,年加工核桃干果3万多吨,除县内自产外,从周边地区调入我县加工的核桃达8300吨,全县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和核桃产品贸易集散地。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产6000吨核桃乳、1000吨核桃精炼油、1000吨脱脂核桃蛋白粉和1000吨核桃胶囊的生产线,并利用核桃壳开发加工成核桃壳活性炭、核桃壳工艺品等,增加了核桃附加值,延伸了核桃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