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n; L& I; a- w( A& k8 l
中国文人对于大自然,常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爱恋。画家周国城爱兰,他的笔下所描,袅娜着兰的芬芳。
! ]7 c; x$ S, A/ V5 w 周国城早年求学杭州,中年迁居广州。作为一个趋于成熟的书画家,脱离杭州的氛围,突然来到另一种艺术环境中,多少有点挑战意味。但他老实为人,静默习艺,始终将重点投放在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源上,心平气和地参化各种流派的精髓,终于有所成就。 L& Z1 c3 m, V
兰花在他笔下占有绝对突出的地位。他的兰花极为简约安静,几根草叶,衬托着三五棵兰花,朴素地挺立在空旷之中,远离喧嚣,自成格局;大多是盛开的兰花,花瓣纵情伸展,貌似七歪八倒,实则错落有致。在白色宣纸上,他用黑色墨水,只那么轻轻一抹,一朵朵透明的兰花,仿佛带着清澈晶莹的质感盛开。
5 w9 Y1 e7 G) p: z0 u 我曾经深深迷恋其中的简约与安静,那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意。1 r" a% v* V9 R/ \
古人强调静以养心,凡书法、绘画甚至诗词文章,多以养心为旨归,宁静致远。周国城画兰花,从下往上画出一片草叶,不是收回笔锋,而是再一次从下往上画出另一片叶子。他的笔锋像梭一样在纸上反复来往奔波,几个来回,一丛兰草就葳蕤在眼前。及至画花瓣,笔锋像闪电一样在草叶间来回跳跃,每一片花瓣都那么轻盈鲜活。在笔锋闪烁跳跃的瞬间,周国城的手分明有千钧之力。难于想象,这安静柔弱、透明轻盈的兰花,竟是借助千钧之力来到世间的。
; |8 n2 `5 r+ k" h+ W9 o+ V 孔子某日对弟子说:“予欲无言”。弟子问,您不说话,那我们记什么?孔子回答的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无言而静,是古代圣贤体悟的大境界。在静默无言之中,天地运行、人间演化的秩序,从不错乱,乃因背后有一种至巨至伟的力量。后来者的学习领悟,有许多,正是围绕此展开。周国城的兰花,亦不例外。安静的深处,原来蕴藏着奔涌咆哮、汪洋恣肆的力量。而那简约闲适背后,正隐含着率性与放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