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笔者和马总,台湾籍玉溪兰家洪先生,以及陈述新、孙正文、李智辉等兰友,驱车到距红塔区中心城区10多公里远的一座名字叫“西边山”的山上采兰花。“西边山”这山名等于没有山名,因为仅仅是根据这山在村子西边就这样叫。云南的山多得数不清,谁还顾得上都给它们取名?, a: @/ \3 k2 F9 x' n
此行还有一个目的,是采一种植物去治兰花的虫害。到了村子,小孙请他老岳父带路,在山脚找到一种叫“苦果”的藤类植物。“苦果”不见其果,也可能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见到的是一种有小胳膊粗细的藤子,叶子有手巴掌大小,砍开其味和一种能食用的藤类植物葛根极为相似,简直可以乱真。
: w! N, ^$ `' B6 F' T$ d. N, {. B% {陈先生舔了舔说:“味道真像!”
" ]) I! J' N& `7 q0 i+ l我们都为他担心,但他却说不怕。其实他是最应该怕的,因为他说小时候见生产队平田整地放水撒稻种前,就是把这种藤子捶绒了放水搅拌后把水倒田里杀虫。头天倒进去,隔天田里虫子漂成一片,连小鱼小虾、泥鳅也未能幸免,大一点的黄鳝还能躲过一劫。看来这药不能“定点清除”啊。呵呵呵……
7 v; m- Z. C+ h! Z7 @. @1 h采了苦藤后我们就向山上进发,路很陡峭,没爬多久就汗流浃背了,但在对兰花的向往这样巨大精神力量鼓舞下,谁也不松劲的爬向半山腰。付出就有回报,没多久,我们就陆续在山腰松栎树混交林中找到兰花了,是豆瓣兰,不但有,还多。 F4 N* s2 i. ]
不过因为林子较浅,也不是什么深山老林,人烟也较稠密,不可长到多高大,大多是小实生苗,每丛数量也不多,而且这地方还经常有牛羊吃草或过路,也许还有野兔等野生食草动物,许多兰花都被啃得只有半截或更少像过去用来涮锅的刷锅把一样。$ }1 U- O( O! O
笔者由于眼镜坏了新配的还没取到,比其他兰友发现的兰花要少,发牢骚说:“咋我就很找不到兰花?!”5 o: F8 `, m% A9 F# `4 T# u4 [
小孙说:“低下身子就找得到了!”
( w; w# Q @5 k$ q/ f5 x. T“好嘛 ,我就试试。”
6 D- s7 B8 j0 @# g, c, O+ q7 Q好在笔者今天是有备而来,换了一套向部队上的朋友要的作训服,相当宽松和耐脏,纯粹趴在地上找,果不其然,找到的兰花也不比别人少。# K0 ~' Y# J# ]" D1 M0 d( v5 X: F
在山上我们还采到了虫楼、黄连等珍贵中草药,还有蘑菇、粘渣渣等山珍。/ [6 r8 Y! z# S }
这是11月份,有的兰友兰棚中的豆瓣兰已经开花,但这山上的一朵也还没有放花。兰棚中的兰花在人工环境干预下,有的花会不按时令乱放,而山野中的兰花,遵守大自然法则,很不会乱来。+ H4 g/ n/ M& z2 g$ Y! N/ N& j2 }" v
出于对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我们采得很克制,只能眼睃,不用手摸。但还是不虚此行,找到了几株素甲子的小草,几株红甲子的小草,1小丛收尖较急的叶型草,1小丛筋脉较红的扭草,其他的就不动它们了,让其自由自在的在大自然生长。哦不对,还有一株本来不想采,但它却长在路中间——千万次人过马踏,成几个月甚至半把年的干旱,它却如此顽强的生根发芽,生长着,让人不由肃然起敬!但路中间终究不是一个兰花适合生长的地方,被践踏而亡是迟早的事,我们还是把它采走了,管它会不会出好花,采走是救它于水深火热啊。
& V- Z8 B" z6 m0 `: f* g5 y半天下来,阅兰无数,我们很克制的仅采了二三十株,其他的就光看看就算了,让它们留在山上生息繁衍,让清新的山风和勤劳的虫子蚂蚁为它们授粉,让阳光雨露给它们滋养梳洗。它们变异也罢,不变异也罢;开出我们认为是“好花”的花也罢,就只开出人们认为是普草的花也罢,它们总在春天装点着山野,总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 g- F* G8 Z1 U半天下来还是很累,但可以百分之百的说,今天 我们不可能采到1株所谓的“好品种”,如果这样随便就能采到好品种,那为什么几千年的中国兰花园艺栽培史留下的“有名有姓”的兰花还是那么少?好品种还是那么珍稀昂贵?5 F }+ q9 M. W2 e' p) C
通过采兰花,能让我们更加认识兰花,了解兰花,熟悉兰花;也能让我们更热爱兰花,珍惜兰花。3 T) S" f( L, E0 V
这就够了。
3 P+ q0 Y/ X' c4 O# }0 ]1 N6 o9 n还有,说了半天这西边山在哪里想知道么?对不起,不告诉你,怕你去乱采滥挖呢!呵呵呵……
. B" f F9 ^ }3 `* y1 J2 z, Z9 z # j# j2 s, m( [% D; a
2011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