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强调中华兰文化的人民性和民族性,并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否定兰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不,决不。中华兰文化一定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紧跟时代是兰文化发展的生命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着的,文化现象也是这样,兰文化也不例外。兰文化的生命也在于运动,也在于发展。 一个伟大的时代,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必然会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这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常被冠之于“时髦”、“流行”... 等名称。那么,这种“时髦的”、“流行的”东西,是不是一定与“传统的”冻西相背逆呢?回答是否定的。 其实,所谓“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时代的当时也是“时髦的”、“流行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它的优秀,由于它的深受群众喜爱而被保存、沉淀、积累了下来。 例如,我们常说的兰蕙传统品种,各个时代不知选育了多少品种,当时都很“时髦”,都很“流行”,但只有少数几种真正优秀的、深受兰友喜爱的才被保存了下来,成了今日的“传统名口”。 如果一种文化,停止了,不发展了,那么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必需在不断吸收当代优秀的“时尚”的情况下得到新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是否过时?回答是否定的。传统文化能否发展?回答是肯定的。 君不见,传统的武侠小说,经受了各式外来文化的冲击,却仍如日月经天,江湖行地......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聂云岚、黄易......数不清的当代名家;《鹿鼎记》、《小李飞刀》、《云海玉弓缘》、《四大名捕》、《玉娇龙》、《大唐双龙传》......铁马冰河、越剑吴钩、侠骨柔情、快意恩仇,道不尽的传世佳作。 君不见,传统的京剧;同样经受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枯木逢春,繁花满枝......。七八十岁的老票友,五六岁的小学童,男女老幼、农工学商,联袂登台,共献绝艺。黑脸的非洲汉子,装了《走麦城》的红脸关云长;活泼的欧洲姑娘,扮了《拾玉鐲》的们静美娇娘。广袖轻展,刀剑急扬,天南海北,济济一堂。 所以说,传统与时尚并非一定矛盾,并非一定相互排斥。传统只要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尚,就能永生、就能发扬。当代时尚文化的特点我在《市场经济与“炒作”》一文中曾经提到过:“中华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与博大恢宏的中华文化一起,逐步成长、发展、繁荣。在中国社会进人现代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华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正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时期,发生着极为深刻的扬弃与演进,本属高雅文化一部分的兰文化,理所当然地经受着各种变革与考验。” 这些变革与考验中,主要是“时尚文化”对“高雅文化”的冲击。当代时尚文化在兰文化上突出表现为: 1. 改革开放崇尚“新”。 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文化等都是上层建筑。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不仅造成了经济体制上的“不灵活”,也使文化表现得十分“僵死”。走到极端的时候,全国十亿人民竟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样板戏”。 改革开放像一阵春风,给中华大地万事万物带来无限新意。再加上频繁的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大批“洋货”、“洋文化”汹涌而人,什么“万宝路”(香烟)、“肯德基”(炸鸡)、“卡拉OK”、“霹雳舞”、“英特网”、“伊妹儿”......五花八门,应接不暇;声色犬马,撼心眩目。 物极必反。长期受到压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人们追求新生活、新时尚,特别是青年人,对一切“旧传统”、“旧事物”均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反映到兰界,贬低和否定传统品种,唯新是优,唯新是求。有时“新品”明明没有传统品种好,也因为“新”而吹捧得身价百倍。 2. 张扬个性提倡“异”。 在“集体主义”旗号下长期受到压抑的个性,也在新的条件下开始加倍地张扬起来。强调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要求“自我表现”,喜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反映到兰界;如果没有了审美标准,也不管是否符合美学原则,一味追求“怪异”,就会走人误区。作为一个副作用,同时也滋长了大量造假行为,制造出各式各样的“异品”来。 3. 商品炒作看好“稀”。 市场经济大潮,使兰花也成了商品。商品的价值规律是“物以稀为贵”,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追求“我有你没有”,标新立异,反复炒作,奇货可居,待价而沾。 反映到兰界,大举进军深山老林,百里挑一,万里挑一,以健美为众,以众为劣,以“病畸”为稀,以稀为贵。搜求“稀奇”之潮流,大有当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遗风。 其实,每个时代都崇尚新、奇、稀,只不过有时受到人为的抑制,有时又受到张扬罢了。但“崇尚”不是“盲目追求”。 盲目追求“新、异、稀”的结果,在为兰界增添了不少“好品种”的同时,使我国的野生兰花资源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这种杀鸡取蛋式的掠夺,是兰界永续发展的致命伤。 我们应取的态度 第一,继承精华 批判糟粕 “喜新厌旧”,其实也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如果大家都“喜旧拒新”,人类就不会进步了。问题是怎样正确处理好“新”、“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怎样对待传统? 前面说到过,所谓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各个时代的优秀文化的积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部分内容会变得“不合时宜”,甚至“格格不人”,更为严重时会阻碍新文化的发展。对于优秀的精华,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对于糟粕,则应当批判、扬弃。 例如,对于兰花的“瓣型学说”,我们认为它的基本观点符合美学原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应当继承、发扬;所包含的内容,则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有待补充、增加、修改、完善。并不因为它有缺陷而可以简单地十盘否定它。 越是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人,越是尊重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二,比照西方 择优借鉴 我们扭转了“西方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就是“反动的”这种“左”倾错误思潮的同时,千万不能又误人到“西方的一切都先进、一切都好”的误区中去。 我们这里说的“西方文化”是指不同于中华文化以外的其他各种文化,我们为了讨论的方便,相对于“东方文化”(中华文化)而言,简称它们为“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是西方各民族按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而创造的,具有他们的各种民族特点。有的适合我们,有的并不适合我们。对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比照和借鉴;其中适合我们、对我们有用的,以及科学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到手,为我所用。盲目照搬,经常要闹笑话。 例如,西方人非常欣赏我们东方姑娘的黑头发、大眼睛,感到清纯、美丽,但有少数的年轻人却毫不珍惜,非要故意染成焦枯的黄发,画上蓝黑色的眼圈,创造出“西施”效颦“东施”的大笑话。 又如,在国内“传统文化”遭遇批判、糟蹋的某个历史时期,国外却为了发展“西方文化”而掀起学习孙子兵法、孔子儒学的不小热潮。 所以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以前我们提倡“洋为中用”,现在用到发展兰文化上,我认为仍然是十分恰当的。 第三,推陈出新 再现辉煌 我们尊重传统,但不是抱残守缺,在看到传统的精华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时代局限性,与现今时代的不适应的一面,我们只是利用它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东西,所以提倡“古为今用”。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时,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因为外来文化也有我们可借鉴之处,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只是利用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所以提倡“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的正确方针。 要推陈出新,我们的工作很多,任务还很艰巨。 首先,我们要寻找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自立的审美规范和审美品格。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如果只限于继承古人和借鉴别人,没有我们十天自己的创造,就没有中华兰文化的时代性。 我们要寻找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既不同于先人、又不同于外人的、新的审美规范和审美品格,在中华兰文化中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新的篇章。当然,这个任务是极其艰巨的,需要时间,需要探索,需要积累,需要几什人的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要吸收当今的科学成就,建立起新的、科学的品种分类系统。 随着兰花事业的发展,新品种的不断选育“瓣型学说”这件旧时的“衣服”已经太小了,兰界早已在努力寻找更为合身的“新衣服”了。近期,兰界不少先生已经做出了很多工作。 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比照旧衣服的样式来缝制新衣服,不能用“瓣型学说”的框框来创造“新瓣型学说”。如果不跳出原“瓣型学说”,创造“新瓣型学说”就只能是旧瓶装新酒,修修补补,事倍功半。 我们一定要吸收当代科学的成就,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检讨“瓣型学说”的不足,探求新的需求,收集新的资料,总结出新的规律来。 第三,选育和推广更多的新品种,研究和推广新的养兰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兰友的新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居住环境的变化,广大群众已从“庭院养花”发展为“室内养花”,从“庭院养兰”改变为“阳台养兰”。国兰的(半)萌生习性,正是室内植物的“新宠儿”,何况它更有飘逸的叶、幽香的花。 这种新的(市场)需求,正是我们发展兰花事业的新的“亮点”、新的“契机”。 我们应选育更多、更好的适应阳台种养的新品种,研究适合阳台种养的新方法,在各级兰花协会的领导下,结合每年的兰花展览会,进行有组织的推广,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新的需要。 一旦有更多的花友转人兰友的队伍,兰花产业的发展,兰文化的发展,都是不言而语的事了。 把握住了中华兰文化的人民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就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华兰文化,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使我们优秀的中华兰文化得到更迅猛的发展。 地址:浙江省海宁市塘南西路110号绿多花苑2幢301室 电话:0573-7070385、7237564(宅) 邮编:314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