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要的力量,但是另有一类特殊的群体,对兰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旧社会,他们被称为“学子”、“全人”,近现代,他们被称作“知识分子”。旧社会,知识分子寒窗十年,为的是博取功名,一旦失意,便隐居山林,寄情花木,聊以自慰。一部分人也加入到养兰的队伍中来了。他们既有文化素养,又有闲情逸致,通过亲自艺养,躬身实践,精选铭品,评定等第,又博览典籍,融会体验,格物致理,精心著述。在这些著作中,对中华兰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 宋 赵时庚《金漳兰谱》、《兰谱奥法》(1233年) 王贵学《王氏兰谱》(1247年) 明 张应文《罗钟斋兰谱》(1596年) 鹿翁亭《兰易》(?) 杨安道《南中幽芳录》(?) 军溪子《兰易十二翼》、《兰史》(?) 清 朱克柔《第一香笔记》(1796年) 屠用宁《兰蕙镜》(1811年) 许系楼《兰蕙同心录 》(1865年) 袁世俊《兰言述略》(1876年) 区金策《岭海兰言》(?) 民国 吴思元《兰蕙小史》(1923年) 于 照《都门艺兰记》(1929年) 除了艺兰、赏兰上的成就以外,历代文人、墨客还通过诗词、书画在中华兰文化的宝库中,为我们增添了流芳千古的文化遗产。 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分子的加入,中华兰文化才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但这也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兰文化只与知识分子有关。其实,一种文化是否具有人民性,并非简单地由参与者的出身而决定的。按传统的标准来看,屈原出身轻国贵族,但他的《楚辞》却具有人民性;杜甫是个官吏,他的诗歌也代表着人民的心声;曹雪芹出身于大地主、大官僚家庭,他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也因具有人民性而不朽……。历代先进文人所代表的,应是历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理念。否则,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都因为是“文人”的作品,而可以不承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了吗?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兰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科技、园艺、艺术、文学等各界人士(知识分子)和大量离退休人员的加入,无论‘色的规模、速度、成就……中华兰文化的发展,与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已经都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引起我们认识提高的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党的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重新定位,使我们对知识分子发展兰文化的作用有了一个更为正确的认识。不同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原来就是人民的一分子,今日之知识分子更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人民大众创造了中华兰文化,人民中的知识分子进一步促进了中华兰文化的发展,使中华兰文化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