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阅读:有个懂你的人,是温暖
中国人和肉有着很深的羁绊,梁山好汉上山时的广告词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黑道大哥的就职演说也会有“跟着X哥有肉吃”;形容人家里穷时会说:“一年到头菜里都见不到肉星”,在我们的父母那一代,“顿顿吃肉”的人家那一定是家中有着深厚背景的人家;而在爷爷奶奶那一代“顿顿吃肉”的人家一定是官僚和地主。记得曾经有一个被传颂很长时间的笑话,说是在一个村子里,有一户很抠门的人家,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嘴巴上涂点猪油,以示自己当天吃了肉,这样的猪油嘴可能正是当时高端大气上档次最明显的体现了。
而今这样的羁绊随着我们的长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变浅了,吃,不再只是为了果腹,而变成了一种文化。人们对于吃的追求不断的提高,慢慢的几乎已经忘记了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的肉是贫富差距的体现,是一种奖励,是一个盼头,甚至可以是人们活下去的动力。
相信上面的话,会让很多新时代的孩子们惊讶,对于他们来说,肉只不过是生活里的理所当然,是一种和蔬菜相当,与饭食同等的东西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他们都无法想象,很多以前参加革命的人革命的目的,就是能够过上每顿都能吃上肉的生活,这是他们的梦想,而这狭隘的梦想甚至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关于口食之欲的这本《肥肉》,就是那个和肉有着深深羁绊的年代相关的书。书里的肉是一路滋润了全身缺油失灵的内脏器官的所有部件,使蠕动的胃肠得以正常运转的灵丹妙药;是一顿吃掉10元的份量会被抓起来的禁忌;是会攀扯到工程进度、个人的气力大小直至性能力的高低的谈资;是可以像现在意淫美女一样让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意淫对象……其实就算是我这般年纪也难以想象那样的光景,何况是还要隔我几代远的孩子们呢。他们恐怕无法体会那种吃顿肉比过年还要激动的心情,还有那还未出锅时的肉香就能够让等待的人们都沉醉在即将到来的幸福之中的奇特景象吧。
在那个时代,吃肉是幸福的代名词,一个人吃掉一个肥腻腻的猪头仅仅只是解解馋还不尽兴,和很多人一起吃肉的时候是要用抢的,甚至还有很多的抢肉攻略,那些总结了攻略的人,可能到现在才愿意把攻略和大家分享,因为尽管那个时代的肥肉格外的美味,但他们仍然希望那个时代再也不要回来。这本书并没有说什么“珍惜当下幸福生活”之类的辞藻,只是写实的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那个时代关于肥肉的回忆,这正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本散文回忆录来阅读,平淡却真实的文字像那个时代的肉香一般沁人心脾。
这本书选在过年之前面世,不知是一个巧合还是客意的安排,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正在准备着公司的年终聚餐——正是一个大吃大喝,或者说浪费无度的季节,不如让我们在这个即将浪费无度的季节里读一读在那并不遥远的过去关于肉的记忆吧,在那个怕抢肉不均要关灯吃肉的时代,吃肉就是幸福,而今,天天吃肉的你一定已经无法体会这种幸福了,但是通过这本《肥肉》回顾那个时代的幸福,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肥肉》书评/猫语猫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