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的队伍还没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长辈在门口相迎。人们一进门,新媳妇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长辈的簇拥下上楼进行梳妆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时,在楼下从楼梯口到新房的必经处,早已等候着准备“掐”新娘的人们,据说这“掐”新娘的习俗是为了沾喜气而流传下来的。
( G" E7 v" M. v# ?! o$ h) n, @) [+ Q1 G% D
待新娘装扮好,准备入洞房前,只见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用松明点燃的火把,在人们喜悦欢乐声中,从楼梯口飞步跑向洞房,随之新媳妇在两个伴娘的簇拥下,在人们争相“掐”新娘的举动和嬉笑声中大步跑进了洞房。洞房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门上挂有一把筛子,内安有一面镜子,镜子上又安放着一张弓,弓上有并排散开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这些吉祥物是祝贺一对新人今后生活勤劳、勇敢、幸福的象征。6 E8 p5 o2 n4 W4 V. N4 \
# Q S6 a# v7 d q' [新媳妇进洞房后片刻,便开始举行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是在进洞房之前便举行了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一对新人入洞房时,风趣的是俩人都不约而同地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今后就谁当家,不过,这只是为风趣增添一分欢乐,往往是女先男后,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因白语中“辣”与“亲热”、“富贵”谐音,因此,这时陪郎侍女们便在那盆暖和又象征兴旺的炭火里撒入了辣椒面,辣味四溢,直呛得新郎、新娘流泪,又大咳不止,逗得出出进进洞房的人们笑声不绝,使洞房洋溢着一种独有的喜气。一阵嬉笑过后,辣味呛过,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亲、永结同心、恩爱白头。
, O5 w& O0 G+ V
& b2 f# t% \- l, ^8 y a0 t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妇由女方长辈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长辈妇女数人相陆在一起吃“细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后,有的地方在阵阵欢快的喷呐声中,开始举行“除拜”(即“拜亲”) 仪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妇拜男方长辈,受她一拜的人都会得到她亲手加工制作的布鞋一双,上辈人接过鞋子,多少要给她几元钱或一点礼品。最后由新娘下辈人、邻里小孩一齐拜新娘,每人都会得到一份喜钱或一件礼物。这时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围观的人常常在唢呐声中爆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使婚礼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炽热的气氛。待“除拜”结束,年轻人便一齐拥入洞房,一边品尝新媳妇由娘家带来的果品,一边在嬉笑声中开始进行闹洞房的风趣活动。第三天“散客”,由新娘亲自烹饪鱼菜招待亲朋好友,叫“吃鱼宴”。
- q3 x9 V, @5 p2 c8 \$ S( J- c0 P" ~- H; m- S' u& i0 u
新婚后三日新娘才回门,一般都是当天返回,路程远的则在娘家留宿,至此,婚礼结束。% x8 c) {( U" n$ W/ h
x, B% H4 O% ]' ?+ P1 L0 p
七日新郎、新娘到本主庙祭本主,叫“颂平安子”,意为早生贵子早享福、早发财。在周城,至今仍能看到白族婚礼中古老而典雅的新娘装束。新娘头上戴的花冠以红色为主,配以黄绿色的许多小绒球组成,像一座高高的小花山。类似旗袍的大红长袍在进婆家之前要被扯去前衣襟的下半块,以示此后将为人妻人母。胸前用红毛线拴挂的小镜子,表示与新郎“心心相印”,同时又是驱邪的“照妖镜”。新娘还有戴墨镜的习俗,相传也是为了避邪。 |